目录初二物理重点知识梳理 初二物理难点在哪 初二物理必考重点知识 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的物理知识
初二物理共有六章: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 。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陵前
物理学: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伍晌基础。
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物理学充分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尺橘清门自然科学学科。
以上内容参考:——物理学
初二物理知识点如下:
1、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态芦戚所以叫虚焦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3、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4、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5、原子核是由帆陵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哗唤,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初二物理知识点
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碧指迟: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逗弊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悔李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第二章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
3.光的反射:
(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几个名词: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①镜面反射: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因此从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从别的方向上却看不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在粗糙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平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个方向,由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而且光线不刺眼。
(5)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4.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此喊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实像和虚像:
区别 概念 能否用光屏承接 倒立与正立 举例
实像 真实光线会聚成的像 能 一般为倒立 小孔成像
虚像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 否 一般为正立 平面镜成像
6.光的折射: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7.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森知野路是可逆的。
8.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第三章透镜
1.凸透镜、凹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3.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
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2f >u>f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u< 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1.温度:
(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的单位:℃。
(3)液体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是常见的晶体;蜡、沥青、玻璃是常见的非晶体。
3.熔化: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熔点:晶体熔化时温度叫熔点。
(3)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
固体 相同点 不同点
温度是否升高 有无熔点
晶体 吸热 保持不变 有
非晶体 吸热 升高 无
(4)冰的熔点:0℃。
4.凝固:
(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2)晶体与猛正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
熔液 相同点 不同点
温度是否降低 有无凝固点
晶体 放热 保持不变 有
非晶体 放热 降低 无
(3)水的凝固点:0℃。
5.对同一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6.汽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沸腾:
①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特点: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
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④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100℃。
(3)蒸发:
①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要加快蒸发,就要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要减慢蒸发,应采取相反的措施。
③蒸发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4)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地点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只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发生
剧烈程度 平和 剧烈
相同点 汽化现象、吸热过程
6.液化: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增大压强)。
7.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
8.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9.雾、露、霜的成因:
(1)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2)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
第五章电流与电路
1.电荷:
(1)带电: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负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验电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通过验电器两片金属箔是否张开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6)电荷量:用字母Q表示。
①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②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2.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玻璃、陶瓷、油等。
3.自由电子: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4.电流: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5.电路:
(1)电路就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电路各部分作用:
①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它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它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接通和断开电路。控制用电器是否工作。
④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通路。它是用来传输电能的。
6.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
(2)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做断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这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且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
7.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电路:
电路 连接方法 电流
路径 有无节点 各用电器间是否互相影响 开关个数 改变开关位置是否影响电路
串联电路 用电器首尾相连 一条 无 互相影响 一个 不影响
并联电路 用电器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 两条或多条 有 互不影响 可以多个 可能影响
8.电流(强度):
(1)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简称电流。用字母I表示。
(2)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μA。
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9.电流表:
(1)清楚实验室使用的电流表的符号、外观、表盘、量程、接线柱。
(2)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②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10.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公式表示:I = I1= I2。
(2)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公式表示:I = I1+ I2。
第六章电压与电阻
1. 电压:用字母U表示。
(1)电压的作用: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电源的作用: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3)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V)。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单位换算关系:1kV=1000V,1 mV=10-3V,1μV=10-6V。
(4)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1.5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2.电压表:
(1)清楚实验室使用的电压表的符号、外观、表盘、量程、接线柱。
(2)电压表使用注意事项: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3.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公式表示:U=U1+U2。
(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公式表示:U=U1=U2。
4.电阻:
(1)概念: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叫做电阻。用符号R表示。
(2)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换算关系:1kΩ=103Ω,1MΩ=106Ω。
(3)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具体的定性关系)
5.滑动变阻器:
(1)清楚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符号、连接方法。
(2)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电流、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灯泡的实际功率(亮度),但不能改变电路总电压。
第七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 = UR 。
2.串并联电路电阻规律:
(1)串联电路电阻规律: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公式:R = R1+R2。
(2)并联电路电阻规律: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并联电阻倒数之和,公式:1R = 1R1 = 1R2 。(对于两个电阻的并联公式,常用R = R1R2R1+R2 。)
第八章电功率
1. 电能:
(1)电能的单位:焦耳,简称焦(J)。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106J。
(2)电能表的作用:测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2. 电功:用符号W表示。
(1)定义: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2)单位:J。
(3)电功公式:W=UIt。
(4)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3.电功率:用符号P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3)公式:P = Wt 。
(4)单位:瓦特,简称瓦(W)。另有单位千瓦(kW),1 kW=1000W。
(5)电功率和电流、电压的关系:P =UI。
4.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功率;
(3)用电器的电阻与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关系:R = U2额P额 。
5.电流的热效应:
(1)概念: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这一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内能。
(2)焦耳定律:
①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②公式:Q=I2Rt。
(3)利用电流热效应,制成电热器。
6.家庭电路:
(1)组成:——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电灯。
(2)家庭电路各部分的作用:
①输电线:传输电能。
②电能表:测量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③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④保险装置:有较大电流通过时,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⑤插座:将用电器连入电路。
⑥电灯:照明。
(3)火线、零线之间的电压:220V。
(4)保险丝:保险丝是用电阻比较大、熔点比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5)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用电器总功率过大,短路。
(6)家庭电路中总功率与各用电器功率的关系:P = P1+ P2 +……+ Pn。
第九章电和磁
1. 磁现象:
(1)磁性:磁体能够吸引钢铁类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北极(N)、南极(S)。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的现象。
(6)磁体的性质:吸铁性、指向性。
2.磁场:
(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使磁针偏转的物质。
(2)磁场的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体周围磁感线的方向: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
3.电流的磁场:
(1)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的现象。
(2)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3)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4)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4.电磁铁:
(1)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就构成了一个电磁铁。
(2)铁芯的作用:由于铁芯被磁化,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3)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①与电流大小有关。通入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②与线圈匝数有关。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电磁铁,线圈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5.电磁继电器:
(1)构造:电磁铁、衔铁、弹簧、动触点、静触点。
(2)作用:间接控制、远距离控制、自动控制。
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这个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方向都有关系。
(3)电动机:
①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②能量转化: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7.电磁感应: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发电机:
①原理:电磁感应。
②能量转化: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是最好的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实验注意事项:小车每次下滑的高度应该相同,目的是保证初速度相同。
2.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是二力大小之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是二力大小之差。合力方向都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4.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
5.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点上,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6.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合力为0)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支持面
(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①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当相压力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
(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判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 增大压强方法:①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
②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
③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5)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
②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
③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3.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能够流动,对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从液体内部某点到液体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5)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特点: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高度 应用:船闸,茶壶,锅炉水位计
(6)液体压强的传递---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即p=p,) 应用:液压机、千斤顶
八年中贺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3.声音三要素:
音调(声音的高低);
响度(声音的大小);
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光线再说入射光线。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1.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12.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3.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5.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6.凸透镜成像实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掘培咐、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7.凸透镜1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18.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米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②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 1mm=103μm
2.测量:
①刻度尺(最常用);
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4、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4.截取法(化整为零):
被测物体的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
5.替代法:
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用与它长度相等的物体来代替。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