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正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创建于1940年,最初设立于江西泰和县杏岭村,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南昌,江西省政府迁至泰和县,成立临时省会。学校名称取义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蕴含了至善至美的理想追求。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立中正大学随之迁往南昌望城岗。从成立到迁址,那么,国立中正大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国立中正大学创建于1940年,最初设立于江西泰和县杏岭村,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南昌,江西省政府迁至泰和县,成立临时省会。学校名称取义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蕴含了至善至美的理想追求。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立中正大学随之迁往南昌望城岗。从成立到迁址,学校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见证了国家的苦难与希望。
1949年9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南昌大学,学校性质保持不变,仍为国立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南教育部领导。国立中正大学的变迁,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历程,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重要篇章。
在这段历史中,国立中正大学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者和人才,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在艰难时刻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它的创立和发展,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段独特而珍贵的历史记忆。
国立中正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与变革。它不仅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国立中正大学的历史,是值得后人铭记与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国立中毕羡卜正大学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存在和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教育经验和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
江西以前很厉害的大学为:国立中正大学。
当年江西南昌也是有国内顶尖院校的,那就是国立中正大学,在1952~1953年院系调整中南昌的国立中正大学被拆分为十几个学校,其中不乏现在的985、211。
中正大学农学学科组成湖北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
中正大学的机械工程和机电学院组成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中正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在是湖南大学,中正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目前是湖南的中南大学。
经济系组建成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多,物理化学 俄文,文史并入武汉大学,数学生物系并入中山大学乡,森林多系并入湖南农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并入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系并入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组并入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相关学科组建武汉体育学。
国立中正大学简介:
国立中正大学是中华民国时期创建于江西抗战后方泰和县(民国29年,日军攻占南昌,江西省政府陆续迁至泰和,成立临时省会)杏岭村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校名取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
民国29年(1940年)在江西泰和县杏岭村成立国立中正大学。
民国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立中正大学随即迁往南昌望城岗。
蒋介石题名的大学:国立中正大学。
国立中正大学是中华民国时期创建于江西抗战后方泰和县(民国29年,日军攻占南昌,江西省政府陆续迁至泰和,成立临时省会)杏岭村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校名取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
民国29年(1940年)在江西泰和县杏岭村成立国立中正大学。民国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立中正大学随即迁往南昌望城岗。1949年9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南昌大学,学校仍为国立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南教育部领导。
民国34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中国战区宣布无条件投降,国立中正大学随即迁往南昌望城岗。1949年更名后,学校仍为国立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南局领导。1950年10月去“国立”二字,直称“南昌大学”(1950~1953)。
从立校之始到民国38年(1949年),该时期的国立中正大学,前有抗战艰辛后有内战纷乱,在不平静的时代大背景里,正大师生的勤勉奋进,使正大成功跻身民国一流学府的行列,为全国19所国立大学之一,并被誉为民国发展最为迅猛的国立大学,诸多学科均为民国时期学界之翘楚。
规模
创办之初,正大设政治、文学艺术、理、工、农五学院。
中正大学拆出去了七所985和211。
在江西人的祖上,曾经也阔过:有这么一所大学,无论是名气还是实力,堪称全国一流,在报考人数上位居全国第四,撑起了整个江西高教事业,它就是国立中正大学。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1938年九江沦陷,1939年南昌也沦陷,江西省政府决定,将政府机构先迁到吉安,再迁到泰和。当时的泰和只是一个小县城,但已是全省的中心,一当就是6年。
熊式辉,中正大学的奠基石碑撰书人。“本大学敬奉我民族领袖之名而名之”,中正大学的校名正是来源于此。不得不佩服熊式辉的“家乡情结”,当时全国很多省份都有自己的国立大学,以国立来命名,意味着经费来源充足,唯独江西省的国立大学一直是空缺。就这样,一所在江西筹办的大学,名字取了一个“民族领袖”的名字。
依后面文献记载,他们决心先不管学校的名字怎么取,也先把学校办起来再说,再把中央的资助拉过来。但是最后国立中正大学拆解,它的的种子传播到了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十几所院校,剩余的科系和部分历史系、生物系等被保留下来,在老南昌大学校址上组建了江西师范学院,现在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
中正大学的辉煌
中正大学的首任校长,名叫胡先骕,也是一位江西人,早年曾留学美国,博士毕业于哈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学术派。
1946年至1948年间,私立东北中正大学在杜聿明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任期内得以创建。其校董会由东北政界的知名人士组成,名誉董事长熊式辉,董事长则是杜聿明,董事包括九省主席如刘翰东和高惜冰等。大学名称“中正大学”源于杜聿明的提议,并得到了教育部的批准。
张忠绂,原北京大学政治系主任,担任校长。学校设有四个学院:文学院由历史学家余协忠任院长,工学院由王华棠掌管,法学院则由国际法专家王铁崖领导,农学院则由林业专家贾成章负责。王书林,原中央大学教授,担任训导长一职。
学校位于沈阳和平区,于1946年暑期开始招生,首先设立先修班,主要为准备考入大学的学生提供补习,吸引了约1000名学生。先修班的开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东北地区最著名的大学预科班之一,许多达官显贵和地主乡绅都以子女能进入中正大学为荣。
从1947年夏季开始,中正大学正式招收大学一年级新生,四个学院共计12个系,新生人数达到数百人。然而,随着1948年国民党在东北的失利,学校不得不迁往北平。解放后,私立东北中正大学的学生并入其他大学,最终宣布停办,仅存两年的办学历史使其未能产生毕业生或颁发毕业证书,学生仅能得到先修班的在校证明。
扩展资料
国立中正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创建于江西抗战后方泰和县杏岭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以上就是国立中正大学的全部内容,国立中正大学是位于台湾南投县的一所国立综合大学,创建于1971年,原名为“国立中兴大学”,1985年更名为“国立中正大学”,以纪念台湾第二任总统蒋中正先生。具体介绍:学校成立之初以工程、理工、物理、数学、电机及资讯等领域为主,而后逐渐发展多元,加强文、商及生命科学、法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