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名词解释?幼儿教育是指对处于3至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3岁之前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在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那么,幼儿园教育名词解释?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综合教育是指在幼儿园阶段,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和课程,全面培养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交能力和认知能力。
一、综合教育的特点
1、整体性
综合教育将幼儿视为一个整体,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涵盖了幼儿的身心、认知、情感、社会等多个方面,追求全面发展。
2、多元性
综合教育强调多元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3、活动性
综合教育注重幼儿的学习活动,强调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发展和成长。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4、互动性
综合教育强调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综合教育的实施
1、制定综合教育计划
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制定全面的教育计划,涵盖各个领域和方面,包括身体健康、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发展、社会交往等。
2、创设多元环境
为幼儿创设一个多元、开放、互动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包括图书、玩具、艺术材料、科技设施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引导主动学习
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启发式的问题解决、项目式的学习等方式,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思考和实践。
1、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P2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P3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P4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P4
5、行为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P5
6、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幼儿(3~6、7岁)。P6
7、托儿所:是指用于专门照顾和培养婴幼儿生活能力的地方,也指公共场所中因父母不在而由受过训练的服务人员临时照顾孩子们的房间或地方。P7
8、学前教育的基础性的体现: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成个体早期的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这是学前教育基础性的体现。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1. 自我意识:指幼儿对自己身份、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知。在幼儿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包括对物体和人的身份的认知、反应和感知。
2. 意象表现:这是一种非语言表达方式,幼儿通过图像、符号、颜色等媒介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 情绪调节:指幼儿在面对挑战和挫折时,能够自我调整情绪的能力。
4. 幼儿教育心理学:专注于研究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发展心理学问题,涵盖学前教育、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等多个领域。
5. 幼儿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涉及个人对自己特征、能力和价值的认知。它是幼儿对自己的基本理解。
6. 幼儿沟通:指幼儿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识别、表达、解释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7. 幼儿抗压能力:这反映了幼儿的适应性,包括他们应对困难经历的方法以及在压力和挫折面前的表现。
8. 幼儿思维发展:涉及幼儿在思考、理解、记忆和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进步。
9. 幼儿判断能力:指幼儿在观察和分析事物时,能够分辨真假、好坏、正确与否的能力。
10. 社会发展:体现幼儿学习人类行为、意义以及他人行为影响的能力。
扩展资料:
幼儿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的教育。广义上,所有影响幼儿身体、认知、情感和性格发展的有目的活动都算作幼儿教育,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与社会活动等。
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常见的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5、行为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
6、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幼儿(3~6、7岁)。
7、托儿所:是指用于专门照顾和培养婴幼儿生活能力的地方,也指公共场所中因父母不在而由受过训练的服务人员临时照顾孩子们的房间或地方。
8、学前教育的基础性的体现: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成个体早期的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这是学前教育基础性的体现。
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中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幼儿园教育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对象,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的幼儿教育政策,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改革成果,交流幼儿园、托儿所、家庭教育经验,介绍国内外幼儿教育信息,提供幼儿教育活动材料和教学参考资料。
2016年在园幼儿增长66%,全国幼儿园数量达到23.98万所,增长74%;2017年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79.6%,不仅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提前完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2020年达到70%的目标任务。2017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50万所,比上年增加1.51万所,增长6.31%。
以上就是幼儿园教育名词解释的全部内容,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