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大学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梅贻琦简介资料

  • 大学
  • 2024-06-04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梅贻琦。根据教育网查询显示:1936年担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的是梅贻琦,梅贻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今天津市)人,祖先于明朝永乐时期从武进迁至北京,落籍天津。那么,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梅贻琦简介

梅贻琦是清华大学校长,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下面是我为你收集整理的梅贻琦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梅贻琦简介

梅贻琦,字月涵,江苏籍。他的祖先在明成祖时期从江苏搬迁到了背景,后来又在天津落户,是梅曾臣的儿子。梅贻琦是第一批用政府钱去美国留学的学生,后来在美国学成之后回了国。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的教员、物理系的教授以及清华大学校长等职位。

梅贻琦在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期间,为清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清华奠定了校格。期间,他又培养无数多的人才,对师资进行了严格把关,推行了一种新的领导制度。梅贻琦自他出任清华校长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他都在为清华服务,被誉为“终身校长”。

不过,对于校长这个职务其实一直都不是好当的角色,在他出任校长的期间,因为国内局势动荡,学潮也在不断起伏摇荡,特别是清华和北大为主。作为清华来说,以往驱逐校长的活动接连不断,但是对于梅校长学生们却是非常拥护他。在梅校长的领导下,清华在十年的时间里从一所让人争议的学院跻身到了国内乃至世界都闻名的大学的行列中。

与胡适相比,梅贻琦显然没有他那么风光有名气,在梅贻琦的一生中,他仅仅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成功地管理清华并且奠定清华的校格。

梅贻琦简介生平

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梅贻琦老先生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这句话是他在1931年12月3日上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讲中的一句话;

梅贻琦,字月涵,出生于1889年12月29日,去世于1962年5月19日,天津市人,毕业于南开中学、清华学校,曾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梅贻琦的祖籍是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

梅贻琦熟读史书,喜爱科学,初起研究电机工程,后转为专攻物理,梅贻琦毕业于南开中学、清华学校,自1914年由美国吴士脱大学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 *** 立“清华大学”,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梅贻琦西南联大事迹

1、梅贻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今天津市)人,祖先于明朝永乐时期从武进迁至北京,落籍天津。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并任校长。

2、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期间,对师资人才进行严格遴选和延聘,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3、1904年(光绪三十年),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

4、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入保定高等学堂。

5、1909年(宣统元年)6月,梅贻琦报考首批庚款留美生,在630名考生中以第六名的成绩被录取,成为首批赴美留学生47人中的一名。

6、1910年(宣统二年),梅贻琦进入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WorcesterPolytechnicInstitute),习电机工程。

7、1914年(民国三年),梅贻琦毕业于伍斯特理工学院电机系,获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并入选SigmaXi荣誉会员。

梅贻琦简介资料

千金小姐嫁给了清华校长,曾落魄到靠摆地摊为生,活了100多岁

提到中国的顶级学府,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大家都能想到两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那么,其中清华大学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它背后的一位曾经的清华校长——梅贻琦,却很少有人知道。梅贻琦对于清华大学可以说就像蔡元培对于北京大学的重要性。梅贻琦先生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格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为中国的大学教育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而在这样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也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女人,她就是梅贻琦先生的妻子——韩咏华,她为丈夫的事业付出了非常多,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漫长而坎坷的一生。

光绪十九年(1893)8月28日,韩咏华出生于天津(她的祖籍是安徽后移居到了天津)。韩家是以船运起家的,除此之外还开设当铺、银行等产业,韩家开设的天成号商行,排在"天津八大家"之首,曾养海船99艘,堪称清代天津的"船王",其航线自沿海各埠直至朝鲜、日本等地,几乎垄断了天津当时的海运业。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后,韩家经营的产业惨遭抢掠,生意做不了,也就渐渐衰落了

到了韩咏华这一辈,韩家已经没落了,韩咏华兄弟姐妹共有七人,韩咏华排行第五,于是被称作"韩五姑",当时韩梅两家还是世交,他们两家又与教育家严修家里是世交,于是他们两家的小孩从小都是在严修先生的私塾里读书的。

梅贻琦是国民党吗

揭秘1949年后台海关系: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建校传奇

1949年冬,历史的车轮在清华大学园中疾驰,中共军队的逼近并未阻止校长梅贻琦的离去。这位在“水木清华”耕耘20载的教育家,以商务行程为掩护,悄然离开,与追随蒋介石南迁的文人学者共同踏上新旅程。梅贻琦,这个名字在那个动荡的时期显得尤为独特。

1954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和平原子能的构想,这为台湾带来了转机。蒋介石与美国合作的计划中,清华大学成为关键,其背后是那份源于庚子赔款的丰厚教育基金。而梅贻琦,肩负着“复校”与原子科学研究的重任,他的目标不仅是延续学术传统,更是为台湾的未来科技蓝图铺路。

1955年11月,蒋介石亲自点将,命梅贻琦在台湾新竹筹建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表面上是为原子科学计划筹集资金,实际上,梅校长手中的清华基金成为蒋介石秘密研发原子弹的催化剂。然而,这个意外的副产品却为台湾科技人才培养与经济起飞播下了种子。

梅贻琦的梦想,一个长期的科学计划,因清华基金的限制而显得遥不可及。但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梅贻琦开始编织新的学术网络。1956年,新竹清华大学筹备处拔地而起,汇聚了吴大猷、袁家骝等国际大师,成为台湾科技教育的新地标。

以上就是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全部内容,9、1931年(民国二十年)10月,梅贻琦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到职后多次阐述“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等办学至理,并积极延聘国内国际著名学者来校执教。10、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时,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