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学历提升

青海省互助县民族中学,互助民族中学历任校长名单

  • 学历提升
  • 2024-02-16

青海省互助县民族中学?明德博学求实致远。互助县民中的校训有明德博学求实致远,互助县民族中学建校于1982年,占地面积63979平方米,建筑面积13658平方米,是一所以土族学生为主体,兼藏、回、蒙古、汉等民族成分的全寄宿完全中学。那么,青海省互助县民族中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青海省互助县第一中学

互助一中创建于公元1947年,前身为互助县简易师范学校(初师)。1949年,合并到青海省职业学校。1950年,在原简易师范学校内招收了初一、初二两个初中班,在校生108名。1952年,互助县初级中学正式成立。1958年,成立高中部,改名为“互助土族自治县中学”,学制为三年,在校生966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改名为“红旗中学”,学制改为二年。1971年,更名为“互助中学”。 1983年,高中恢复为三年制,在校生1687名。1985年,改名为“互助土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03年,高中扩招,高一扩招为20个班,在校生2695名。2005年,初中部划归城南学校,学校改制为高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2万多平方米,现有班级56个,教职员工251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8名,研究生结业21 名,在校生达3000多名。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累计向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1万多名,考入北大3名,清华1名。2004届毕业生王军夺得当年青海省文科状元。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中国/WHO健康促进学校银奖单位”、“2008奥林匹克示范学校”、“国家地理科普基地”、“青海省名院名校”、“青海省中小学实验教学I类达标学校”、“青海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级“标准化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海东市“先进职工之家”、海东市“文明单位”、互助县“文明单位”等称号。

民族中学

学校共培养初高中毕业生6000余名,向大中专院校输送了2000多名优秀学生,“土乡民族人才摇篮”的办学信誉在社会上广为传颂。

学校生活舒适,学校后勤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小吃部管理模式,给学生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宿舍卫生整洁,环境优雅,配有专职管理教师,实行封闭式管理和学生自治管理。这里学有保障,学有所成,学校现有“彩虹基金会”、 希望工程和政府划拨的专项奖学金等奖励资助项目,主要用于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和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顺应民族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激发了办学活力,正向质量一流,办学一流,师资力量一流逐步迈进,努力使互助县民族中学成为青海省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帜和窗口学校,尽显土乡民族教育风采。 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凸显民族特色和全寄宿制特色,坚持“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办学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育人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以建设民主平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海南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

有私人学生寄宿。根据查询互助县发布信息得知,青海省互助县民族中学创建于1982年,是一所以土族学生为主体,兼藏、回、蒙古、汉等民族成分的全寄宿完全中学。

无锡市公益中学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建校于1982年,是一所以土族学生为主,兼藏、回、蒙古、汉等学生的全寄宿制完全中学,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简称互助民中)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 互助县民族中学

邮编:810500

金园实验中学2017招生

互助一中,在威远南大街。

二中,在北街

民族中学,在南街尽头东南方向。

五中在唐川乡。

四中在高寨。

三中在五十镇

六中在林川乡

以上就是青海省互助县民族中学的全部内容,学校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顺应民族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激发了办学活力,正向质量一流,办学一流,师资力量一流逐步迈进,努力使互助县民族中学成为青海省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帜和窗口学校,尽显土乡民族教育风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