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大学

传播学三大学派,传播学三大流派是什么

  • 大学
  • 2023-06-13
目录
  • 传播学经验学派包括哪些学派
  • 传播学三大学派梳理框图
  • 传播学各个学派梳理
  • 传播学三大流派是什么
  • 传播学的四个学派

  • 传播学经验学派包括哪些学派

    人类传播的纪元及大事年表

    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在“一声巨响”中形成,有了地球。

    大约在34.6亿年前 地球上出现像细菌一样的生物。

    大约在5.3亿年前生命大爆炸,地球上出现“云南虫”(在中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故名。见图),它是人类祖先的起源。

    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出现恐龙。

    大约在1.3亿年前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哺乳类动物的共同先祖“攀援始祖兽”(形似小松鼠的动物。见图)已生活在中国辽宁凌源境内。

    大约在800万年前人类的先祖古猿出现在中国云南。

    大约在400万年前古猿可能有了呼叫机能或发声。

    大约在2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之一猿人(东非能人和中国巫山能人。见图)出现了。他们能制造和使用,懂得体语传播。

    大约在50万年前 北京猿人(见图)学会用火,标志人类已经开始改造自然。

    一、 语言传播纪元(大约从10万年前至今)

    大约在10万年前 人类可能产生了原始的语言。语言传播使人区别于动物。

    大约在4万年前人类可能有了较为复杂的语言。

    大约在3万年前史前人开始用简单的图画或穴画记事(见图)。

    大约在7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人在陶器上作画传意(见图),以结绳、书契记事(见图)。中国发明了用于绘画的笔和墨(见图)。

    二、 书写传播纪元(公元前3500年至今)

    公元前3500年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中国人用笔在石头、树叶、树皮上书写“图画文字”。

    公元前2400年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人在湿泥板上用棍尖写字。

    公元前1600年商周时代的中国人在龟甲兽骨上刻字。

    公元前500年 中国人开始在石头上刻字和在木板、竹片上写宇。

    公元前200年 中国人开始用毛笔在缣帛上写字。

    公元前118年 中国西汉有了具备纸的特征和结构但形质粗糙的古纸--灞桥纸(见图)。

    公元105年 中国东汉蔡伦完善了造纸术,造出了“蔡侯纸” (见图)。

    公元600年 中国人造出了各种色纸。

    三、 印刷传播纪元(公元620年至今)

    公元620年前后中国隋末唐初发明了雕板印刷术(见图)。

    695年前后世界最早的雕板印刷品《妙法莲华经》问世。此书于1906年在新疆出土,现存日本书道博物 馆(见图)。

    868年中国雕板印刷术在成熟时期印刷的佛典《金刚逗改经》面世(见图)。

    1041年 中国宋朝毕升发明了陶土活宇印刷术,并做过木活宇印刷试验。

    l170年 中国宋朝发明木刻活宇印刷术,西夏(银川)印成木活宇版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10万字) 佛经。

    1298年 中国元朝王帧再次用木刻活宇印刷成族德县志》。

    1315年 中国元朝铸造出铜活宇,试印成《御试策》,效果不佳。

    1456年 德国人约翰?古登堡借鉴中国印刷术发明了铅活字和手压印刷设备,印成了42行本的陪知《圣 经》。

    1490年 中国明朝华隧再次用铜活宇印成《宋诸臣奏议》,效果较好。

    1810年 英籍德国人弗里德奇贡尼格发明了滚筒式印刷机。

    1826年 尼埃普斯拍摄成功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1839年 达格尔改进了银板照像法,照片开始出现在报刊上。

    1946年 印刷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相继发明了静电印刷术(1946),照相排版机(1950),电脑排 版(1963)等。芦指消

    四、 电讯传播纪元(1844年至今)

    公元1844年 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报,传送了第一个电报讯号。

    1860年 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在纽约公开展示了他发明的电话,此前他用电话将瘫痪的妻子埃斯 特的卧室与他的工作室连接起来,以便照料她。

    1877年 爱迪生发明了抗阻式留声机,使人类的声音得以记录和控制。

    1878年 大卫·休斯发明了麦克风。

    1882年 法国人居勒·马瑞受中国灯影原理启发,发明了一种一分钟拍12张照片的摄影机--“摄影 抢”。

    1884年 德国人科学家尼普科夫发明了用无线电传送画面的设备(“扫描盘”)。

    1894年 爱迪生发明的“活动照片放映机”首次在纽约百老汇大道向群众展示。

    1895年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摄影机之后,在巴黎首次公映的《火车到站》等“一分钟”影 片。

    1895年 俄国波波夫和意大利马可尼先后发明了无线电报。

    1920年 美国匹兹堡市 KDKA电台首先作无线电广播。

    1923年 中国上海开设了“中国无线电公司” (ECO),于1月24日首次播音。

    1926年 美国华纳电影公司于8月26日首次公映有声电 影成功。

    1923年 美籍俄国人左瑞金研制成功电子扫描装置,奠定了现代电视摄像的基础。

    1928年 英国贝尔德在伦敦用无线电发射电视画面获得成功。

    1936年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

    1948年 美国贝尔实验室于6月研制成功第一个锗单晶的晶体管。

    1958年 中国北京电视台开始播送电视节目。

    五、 网络传播纪元(1946年至今)

    公元1946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埃克特等人于2月15日研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脑主机“埃尼阿克 ”(ENIAC)。

    1957年 苏联于10月4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Sputnik)。

    1962年 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通讯卫星,首次实况转播电视节目。

    1969年 美国加大洛杉机分校一群研究生于9月2日在实验室内首次将两台计算机通过一条4.6米长的电 缆接通,成功地进行了通讯试验。

    1971年 美国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微型计算机。

    1976年 英国两家电视公司(BBC和ITV)首次播出无线图文电视。

    1977年 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互动式有线电视“丘比”(Qube)开始运作。第一台可以大批量 生产的个人电脑在美国上市。

    1979年 英国邮电局首次播出有线图文电视(通过电话线由电视机呈现)。

    1980年 美国结成互联网络(INTERNET)。在80年代,主要是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在利用这种网络。

    1994年 美、英、日、德、法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国立即跟进。个人计算 机开始与互联网络连接。

    1996年 互接网络迅速普及,用户激增。已有100多个国家(含中国)的6000万台电脑与其相连,人们 通过电脑既接收信息又发送信息。

    传播学的产生与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由于各参战国全心投入作战,整个思想界也好像进入了“冬眠”期。这正如罗杰斯(E·Rogers,1986)所说:在战争期间, 科学研究只能离开原有的轨道,遵循各种军事计划进行。然而,这对于传播学的产生和出现,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刻。每当人们谈起与传播学产生有关的事件和人物,有人会列举电话的发明、广播的出现和电视的影响,有人会提到香农(C.E.Shannon,)的信息论和韦弗的控制论……这些传播科技与通讯理论,无疑都是重要的,值得我们专门评介。但是,我们认为最值得评介的的应是在传播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刻”出现的四位创始人——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还有传播学的完善者——施拉姆。

    传播学的四位创始人

    对于传播现象给予较多研究、直接促成传播学产生的学者,是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以及拉扎斯菲尔德。他们的学术背景、事业生涯和兴趣爱好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的家庭大多与欧洲大陆有着某种联系,其学术成果与欧洲学术有某种渊源,有两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移居美国。这四位学者还都有较富裕的家境,较丰富的学识,进最好的大学,广泛涉猎欧美不同学科。他们都在中年时期突然改变事业生涯,从他们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转向传播研究,并以恢宏的气度一起结识。他们都在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出版了有关专着。他们的四周均聚集一批后来都成为该学科领袖的年轻学者,和一批批听他们授课的莘莘学子。在他们的传播研究中,都着重态度、行为改变的效果研究。正是这些推动了传播学的产生,确定了传播研究的某些方向,积聚了研究力量,为传播学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

    1.拉斯韦尔

    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02----1977) 是一位着名的政治学家,也够得上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传记作家形容他为“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

    拉斯韦尔1902年2月13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洲唐尼尔逊的一个牧师家庭。家境优裕,藏书甚丰。1922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后,赴欧洲英、法、德等国着名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最后获得博士学位。其间,他曾去柏林大学学习心理分析学说,并最先向美国学界引介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其《世界政治与个人不安全感》(1953)一书也深受弗氏理论的影响。1927年,在芝加哥大学政治系任教的拉斯韦尔正式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随即在学术界引起反响。该书描述和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之间的宣传战,断定宣传能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1935年,他又与人合写和合编了《世界革命的宣传》和《宣传与推行》两本书,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宣传的功能及其社会控制,探讨宣传的本质和规律。1946年,拉斯韦尔和史密斯合着了《宣传、传播和舆论》一书,认为宣传只是信息传播的一种特殊形态,而大众传播研究的范围要广得多,包括报刊、广播、书籍、电影、告示以及歌曲、戏剧、演讲等等。该书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并用四篇文章分别阐述了传播过程中的“渠道”、“传播者”、“内容”和“效果”等要素,从而显示出着者由宣传研究转向传播研究的思维轨迹和理论倾向。1979年,在拉斯韦尔逝世两周年的时候,他与勒纳、史皮尔合写的《宣传与传播世界史》三册巨着正式出版发行,从而将宣传与传播研究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拉斯韦尔一生勤勉耕耘,着术甚丰,共发表了600万字以上的学术着作,内容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宣传学和传播学等许多领域。但是,他的许多传播学成果并不为人所了解,一般人只是从他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论文中的“一句话”、“三功能”来认定他在传播学中的创始人地位。这一句震憾学术界的话就是:“谁?说些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从而引申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五大研究课题,并长期左右着美国的传播学研究方向。三种功能为: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尽管后来传播学者认为拉氏的论述需要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但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2.勒温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又译为卢因,1890---1947)是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着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其代表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等。他是一位美籍德国犹太人,1890年9月9日出身于维也纳,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柏林大学等着名学府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到前线参加作战。1921年,他到柏林大学任教,与格式塔心理学派建立联系,并成为该学派的积极倡导者。1933年移居美国,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衣阿华洲立大学任教,担任社会心理学教授。1944年,到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群体动力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直到逝世。在任教期间,在勒温的周围吸引着当时一些最聪明的研究生,有许多学生后来都成了社会心理学或传播学领域里举足轻重的学者,如卡特赖特(D.Cartwright)、费斯廷格(L.Festinger)等。

    勒温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但以实用着称。他创立的“场论”和“群体动力论”,以及一系列由实地试验得出的成果,“在心理学的发展中留有一个不可磨灭的烙印。”(G·Lindzey and C·Hall,1970)勒温认为,人的行为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动力整体,人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由此情境和所属群体决定,这观点暗示传播者,要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不仅要考虑受传者的个人特性,而且要考虑他所属的群体的特点和环境因素。

    勒温还将心理学知识引入传播学研究,用来研究“群体生活的途径”,以及群体对个人的观念、动机、愿望、行为和倾向的影响。

    勒温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政府鼓励公众食用动物内脏,勒温带领学生对这一宣传活动进行研究后发现:家庭主妇对不受欢迎的食物,扮演着犹如守门人的角色。除非家庭主妇决定将动物内脏推销给她的家人,否则,她的先生和孩子是不可能吃到的。

    1947年,勒温发表了他生前的最后一篇论文《群体生活的渠道》,将传播内的“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予以理性阐述,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接着,勒温的学生怀特(D.White,1950)和其他的传播学者(如麦克内利和巴斯等人)便依据勒温的提示开始研究大众媒介机构中的守门人行为,如报社新闻电讯编辑就把持着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新闻流向和流量。可以这样说,“守门行为”和“守门人”的概念,是勒温成为传播学创始人的重要理论原因。

    3.霍夫兰

    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1912年6月12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1936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担任该校心理学系讲师、助理教授、教授,是着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

    在耶鲁大学学习期间,霍夫兰是学习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克拉克·赫尔(Clark Hull)的追随者,后来又共事多年。这对霍夫兰研究态度改变的方法有极大的影响。本来他可以在实验心理学领域大展拳脚、早出成果,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他的研究方向。霍夫兰应召率领主要由心理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赴华盛顿,在美国陆军军部新闻及教育署研究战争宣传与美军士气的问题。从此,霍夫兰的实验对象由让老鼠走迷宫变为让士兵看影片,通过对影片内容、形式和设计变化,测量、分析传播来源的可信度、恐惧诉求的程度、问题提出的先后效用、论辩时是讲一面之辞还是两面都说、结论是明示好还是暗示好等传播问题。

    战争结束后,霍夫兰带着同事和资料回到了曾工作过的耶鲁大学,继续进行态度改变方面的研究。他们接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设立了耶鲁传播研究项目,旨在“提出科学的见解,以辩别哪些条件可使这类或那类劝服性传播的效果有所增强或减弱。”(霍夫兰等,1953)

    霍夫兰等人首先将战争期间的研究资料予以重新分析整理,编纂出版了一套《美国军人》丛书,共4卷,其中第3部《大众传播实验》(1949)代表了霍夫兰等人最早的研究成果。该书集中反映了这批学者所进行过的两类研究,即对现有影片的评价性研究和同一影片(或讯息)的两种不同版本加以比较的实验性研究。这两类研究都对传播理论的建设作出过某些有趣的贡献,而通过操纵变数以测量传播效果的实验性研究则构成了态度改革研究的开端。

    不久,霍夫兰又主持撰写出版了《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共5卷,其中以霍夫兰和贾尼斯(I.Janis)、凯利(H.Kelley)合着的《传播与劝服》(1953)最具综合性和学术性,是这套丛书中的一部力作。这部着作涉及一系列命题,引发了一系列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在耶鲁丛书中单独构成专着。例如,信源的可信性研究有力地扩展了传播者研究的视域,恐惧诉求的分析有利于深入认识受传者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内在原因,一面之辞和两面都说、先说和后说的对比研究更为传播策略和技巧研究增添了崭新话题。

    罗杰斯(E·Rogers,1986)认为:霍夫兰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以态度改变的程度测量)的重视。说服研究由亚里士多德经卡特赖特至霍夫兰,遂成为一个直到今天仍非常受欢迎的传播研究课题。霍夫兰的追随者、当代说服研究的首领麦奎尔(D·McQuail,1981)估计,每年约有1000种有关说服研究的出版物出现,从中仍时常看到霍夫兰的影子。总之,霍夫兰等人的研究项目既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又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

    4.拉扎斯菲尔德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zarsfeld,1901----1976)是奥裔美籍着名社会学家。他1901年2月13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25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曾获数学博士学位,后来对社会心理学和传播研究产生兴趣,并作出突出贡献。他的主要着作有:《人民的选择》(1948)、《美国士兵-----述评》(1949)、《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想》(1954)《社会研究的语言》(1955)等。

    拉扎斯菲尔德于1933年移居美国后,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等机构的资助下,运用数学语言和模型对失业、广播媒介、竞选、政治宣传等社会现象进行调查、描述和分析,第一个使社会调查在大学实现了制度化,将数学方法引进了社会科学研究。

    1937年,拉氏接受资助在普林斯顿大学成立广播 研究室,开始对传播新媒介-----广播进行研究。他认为:“广播是一个主题,而环绕其四周的事物,完全能为任何一种研究方法(包括数学)来精炼”。然而,他不久即发现广播研究可以作为走向传播研究的一个踏脚板。于是,他与同事墨顿(R.K.Merton)先搞起了阅听人研究,试图弄清决定广播听众范围大小和听众特征的原因。接着,他开始研究广播的传播效果,即分析广播的内容和形式对听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不久,拉氏又着手研究其他传播媒介产生效果的特殊情境架构。但是,这些研究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影响甚微。

    从1940年起,拉扎斯菲尔德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并建立了应用社会学研究研究所。这不仅为他提供了研究基地和革新方法论的,而且为培养一代年轻的定量研究者提供了正规教育的场所。

    在时代——生活公司的赞助下,他在1940年用其独特方法(“拉扎斯菲尔德指数”的数学模型)对当年的美国总统选举进行了详细调查,旨在探讨媒介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4年后,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哥伦比亚大学同事发表了题为《人民的选择》(1944)和《选举》(1945)两篇研究报告。研究表明:大多数选民早在竞选宣传之前就已作出了怎样投票的决定,只有约5%的人由于宣传改变了投票的意向,而这批人之所以中途“变节”,竞选宣传仅是间接影响力,其直接影响力来源于亲戚、朋友、团体等“意见领袖”。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研究(包括《个人影响力》1952),不仅破除了“魔弹论”的“电台的威力”无比强大的迷信,发现大众媒介的直接效果十分有限的原因,而且还发现了信息传播的“中间站”——意见领袖这一特殊人物,,从而导致了“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乃至“多级传播论”的问世,初步揭示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

    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研究又一重要贡献是他创立的数理(定量)研究方法。他开创的社会调查的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进行社会传播的潜在结构和定组分析;他首创的交叉列表方法,则有利于研究传播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分析有关传播现象。总之,拉扎斯菲尔德既是一系列重要传播理论的开拓者,又是传播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开创者。

    上述四位来自不同学科的传播学的创始人,都以自己所熟悉的学科知识营养合力浇灌了传播学这株新苗。他们不仅为传播学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厚实的基础,而且用本门学科的铁锹为传播学打开了一扇扇观照和审视外部世界的窗口,使其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收获。用今天的眼光看,虽然他们的缺点(如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待传播活动)同优点一样十分明显,但他们对传播学产生和发展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也是不可低估的。

    传播学三大学派梳理框图

    传播学可以分为“冷静派”与“告卖镇热情派”两大学派。

    “冷静派”主张分析和研究传播过程和传媒内容,注重研究客观现实和数据,尝试从社会、文化、媒介和技术等角度去分析和解释传播。代表性配拍的学派有美国的“功能派”和“符号学派”,日本的“媒介社会学派”等。冷静派的研究方法注重理性分析和科学研究,例如实验方法、问卷调查等。

    “热情派”强调传播与个体内在感受的关系,探索人类感性与情感层面的传播效应,体现出一种追求人文关怀的学术理想。代表学派有“拉丁美洲沉默的多数派”和“法国文化研究派”。热情派强调研究对象的文化差异以及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等,研究方法则注重深度访谈、观察和反思等。

    总体而言,“冷静派和“热情派”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应用于不同的传播领域,两派理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交融,都为传播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袜粗献。

    传播学各个学派梳理

    达尔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是上一个世纪(19 世纪)的三个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他 们的思想越过大西洋,对美国社会科学的起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化论、凳禅精神分析 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这些欧洲的理论基础间接地影响了 1900 年后在美国崛起的传播学。 达尔文他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他发表于 1873 年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从而创纯粗稿立 了非语言传播领域的研究。 弗洛伊德(1856-1939) ,生于奥地利,他创建了精神分析职业,并创建了精神分析 理论。他的著作是《梦的释做孝义》 。他提出了男孩们将父亲视做他们母亲的性关注的对手 的理 论。 震惊了因循守旧的欧洲。 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了后来的传播学的奠基人拉 斯韦尔和 霍夫兰。从而将心理学的研究引入到了传播学的研究 马克思他的著作 《资本论》 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欧洲的法兰克福学派将马克思主义 的 观点和精神分析观点结合起来,展开了对传播学的批判研究。

    传播学三大流派是什么

    选ACD

    A. 经验功能学派

    经验-功能主义。在讨论与媒介的关系、与职业新闻机构、与记者职业群体的关系时有很强的解释力。根据卡茨,该学派的创始人有三: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和拉斯韦尔。拉斯韦尔提出5w模式,提出媒介功能主义理论,文化传递和社会继承的功能。思考的是原因-效果模式。对媒介的社会功能的研究是启悄这个学派的一个重点。

    C. 技术控制论学派

    控制论(涵 盖了信息论),表明传播同时是过程和这个过程的基础,将媒介跨越时空后产生的多样化现象纳入一个图形:发送者-通道-接受者。(香农、韦弗的《通信的数学 理论》)涉及到信息、信息传递、编码、解码、再编码、冗余、熵等概念。在封闭中总是熵增,而发送信息可以减少熵。维纳作为控制论的创始人,提出了传播乌托邦设想:传播人(homo communicants)是没有躯体也没有内在性的存在,生存在没有秘密的社会中,他的存在通过信息和交换信息,新的传播机器使社会透明。控制论下的传播学的学术使命是研究事物的流量状态和动态中的复杂性。使我们在信息面前获得更多的自由,有更多的责任心和参与意识。

    D. 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

    结构主义方法论也对传播学的学术思想猜孝有深远和穗旁稿持久的影响。1)从文学作品的分析出发建立对叙事的结构分析。2)符号学分析。3) 福柯的全景监狱与阿尔都塞的国家意识形态分析。阿尔都塞:学校、教堂、媒介、家庭和镇压相比,是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目的是为了保证表现领域中象征 暴力的垄断永远存在下去。布尔迪厄把社会看作力量关系,意义来自于群体和阶级的交换过程。福柯提出两种社会控制模式:纪律封锁和纪律机制,前者是传播 的断裂,后者是控制的软性方法。

    传播学的四个学派

    一、经验学派(传统学派)

    主要指以经验性、定量的研究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侧重于传播效果的研究。经验性研究方法指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对社会现象或社仿搏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

    1、两个重要特征:

    (1)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

    (2)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2、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则:

    (1)研拦大陪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2)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简蠢理论模式或“定理”。

    3、缺陷:

    (1)可量化、可观察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而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是无限的,况且人的精神和理性活动不能单纯靠经验材料加以说明;

    (2)目前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问卷调查、控制实验等程序和技术缺乏精确性和严谨性;

    二、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是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

    (1)根植于欧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深受欧洲传统人文批判思潮的影响。

    (2)建立在欧洲独特的传播实践基础之上——欧洲强调公共利益,公共传媒在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传播体制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商业传播体制怀有一种天然的警惕。

    (3)西方文明危机,如环境危机、精神危机等,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

    (三)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

    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所的研究。代表人物:霍尔、霍加特等。主要观点:

    1、 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 大众传播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前者是媒介通过象征事物的选择和加工,将社会事物加以“符号化”和“赋予意义”的过程,后者是受众接触媒介讯息,进行符号解读、解释其意义的过程。

    3、 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和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的,大众传媒的符号化活动,在本质上来说是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