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高中 > 高考

物理高中知识点总结,新高考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 高考
  • 2024-12-01

物理高中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点如下:一、《静电场》1、库仑定律及其倍数关系。2、电场强度,电势和电势差的定义与特征。3、常见电场线分布。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5、电容器和静电计,液滴悬浮。6、静电感应和静电平衡。7、带电粒子加速和类平抛运动。二、《恒定电流》1、动态电路——串反并同。2、那么,物理高中知识点总结?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物理高中知识点总结公式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如下:

一、力 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携宽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扒灶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辩此亮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下面是整理的高中物理相关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高中物理必修知识点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竖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高中物理536个知识点

高中物理知识点如下:

一、《静电场》

1、库仑定律及其倍数关系。

2、电场强度,电势和电势差的定义与特征。

3、常见电场线分布。

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5、电容器和静电计,液滴悬浮。

6、静电感应和静电平衡。

7、带电粒子加速和类平抛运动。

二、《恒定电流》

1、动态电路——串反并同。

2、含有电动机的非纯塌段电阻电路。

3、U—I图像的含义。

4、实验1—测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5、实验2—测金属导体的电阻率ρ。

6、实验3—测电源电动势及其内阻。

7、实验4—半偏法测电阻与改装电表。

8、实验5—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

三、《磁场》

1、常见磁感线分布,磁通量概念。

2、安培力,通电导棒同向吸引反向排斥。

3、地磁场,粒子正东负团颂誉西。

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

5、复合场,电磁流量计霍尔效应等。

四、《电磁感应》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楞次定律。

2、切割磁感线,三种导轨运动。

3、线框竖直下落与水平拉动。

4、自感现象与闪亮一下。

五、《交变电流》樱哪

1、交流电的四个值。

2、变压器与远距离输电。

3、电容和电感对电路的影响。

物理高中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必须掌握物理知识点和常用的公式,岁肢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高中物理常考知识点和公式总结,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知识点和公式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前雀森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电子版

高三是高中的最后一阶段,是让我们更靠近社会的一阶段,学习在这个时候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你决定人生。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三物理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有什么知识点1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以上就是物理高中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