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初中 > 九年级 > 初三

数学初中基础知识,初三数学试卷免费

  • 初三
  • 2024-07-04

数学初中基础知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整理归纳1 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span="">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整理归纳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那么,数学初中基础知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基础差会影响初中吗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理论理解

1、若Y随X的变化而变化,则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自变量是主动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3、若等腰三角形顶角是y,底角是x,那么y与x的关系式为y=180-2x.

2、能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相关公式①路程=速度×时间②长方形周长=2×(长+宽)③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④本息和=本金+利率×本金×时间。⑤总价=单价×总量。⑥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二、列表法:采用数表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列表时要选取能代表自变量的一些数据,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再分别求出因变量的对应值。列表法的特点是直观,可以直接从表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但缺点是具有局限性,只能表示因变量的一部分。

三.关系式法:关系式是利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利用关系式,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也可以已知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数学初中必刷题

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情操和几何思维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形

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1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1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1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1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 ad=bc ,那么a:b=c:d

1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1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1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17、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18、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1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20、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2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2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25、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2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3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3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3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3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3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3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3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3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数学开窍最佳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数学1~6年级全部知识

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基础知识点总结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基础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基础知识点总结1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梳理

初中数学只要内容是函数的学习,其中重点是二次函数的解法。二次函数在数学中占有一定地位,甚至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都会遇到二次函数问题,因此牢牢掌握二次函数的解法对于大家以后数学学习十分有帮助。现在将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

目录

有理数

代数式

分式的运算

方程与方程组

有理数

1、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2、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以上就是数学初中基础知识的全部内容,7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1、深刻理解概念,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学习概念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对于每个定义、定理必须在牢记其内容的基础上知道是怎样得来的,又是运用到何处的。 3、多看一些例题,不能只看皮毛,不看内涵。 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