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体育,peclub ecnu edu cn

  • 大学
  • 2023-05-02
目录
  •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数据库
  •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
  •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俱乐部
  • 华师大公共体育俱乐部
  • 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

  •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数据库

    一、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橘丛伍范大学,学校位于北京,地理位置优越。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很高,只要是该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很多知名企业都会到北京师范大学开宣讲会。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都是学校的重点学科。

    历史沿革:1902年创立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独立设校,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更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北京师范大学,1931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并入。

    地址:北京

    属性: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建设A类院校。

    二、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每年的公费师范生都是包分配工作的。师范类、学前教育类相关专业毕业后的就业率很高。

    历史沿革:1951年由原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而成,1972年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上海师范大学,1980年又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

    地址:上海

    属性: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省部共建、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A类院校。

    三、华中师范大学

    学校设有30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学科实力强大,仅仅是国家重点学科就有8个。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好,每年考研人数也很多。

    历史沿革:1951年成立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更名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现名。

    地址:湖北-武汉

    属性:211工程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四、东北师范大学

    学校的综合实力强,每年都会招生公费师范生。进入学校就读免费,每个月还会有生活补贴,毕业之后免费师范生都是包分配工作的。如果是家庭较为普通的学生,完全可以报考该大学。

    历史沿革:1946年成立东北大学,1950年更现名。

    地址:吉林-长春

    属性:211工程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五、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是圆或我国排名前列的高校,在重庆的知名度也很高,郑戚毕业生也很吃香。每年都会有知名企业到学校开招聘会。

    历史沿革:2005年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地址:重庆

    属性:211工程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

    华东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费2.3万元。

    华东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的招生类型主要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员可以选择报考的专业主要有公共管理、教育学、学前教育和体育学。华东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的学费均为2.3万元,学制均为2.5年,就读学员一年需要缴纳的学费为9200元。意向报考的学员选择的专业不同,需要满足的条件也会有所不同。

    报考公共管理专业的学员需要满足的条件为大专伏野毕业后工作5年及以上;本科毕业后工作3年及以上;研究生毕业后工作2年及以上。报考其它专业需要满胡雹足的条件基本相同,一般为大专毕业满2年;具有本科学历;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学校位于上海市。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闵行、中山北路2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约207公顷,设有4个学部,31个全日制学院,4个书院,2个实体教学科研研究院,16个校管科研机构,3个管理型学院,开设85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裤厅帆科,教职工4414人。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俱乐部

    院校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 1951 年 10 月 16 日,是以大夏大学( 1924 年)、光华大学( 1925 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 1959 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 16 所重隐坦橘点院校之一。 1972 年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 1978 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0 年学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 1986 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 33 所高等院校之一。 1996 年被列入“ 211 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1997-1998 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等先后并入。 2002 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学校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并于 2006 年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 2006 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 985 工程”高校行列。 2017 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A 类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立德树人,攀高行远。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学校始终秉承 “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灶团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按照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信饥纲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路径,围绕“育人、文明、发展”责任使命,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重点实施教育教学创新引领、学科科研优化提升、国家战略精准对接工程,聚焦“教育 + ”“生态 + ”“健康 + ”“智能 + ”“国际 + ”五大行动计划,分三步实现一流办学目标: 2020 年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到 2035 年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建教育强国”和“以教育强国”的光荣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学校目前设有 4 个学部:地球科学学部、教育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信息学部; 31 个全日制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传播学院、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统计学院、亚欧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4 个书院:孟宪承书院、经管书院、大夏书院、光华书院; 2 个实体教学科研研究院: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16,个校管科研机构(含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崇明生态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智能 + ”研究院、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医学与健康研究院、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人工智能新药创智中心; 3 个管理型学院:开放教育学院 / 上海教师发展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另有设在学校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1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5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 个,,可授予 22 种硕士专业学位,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有,26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85 个本科专业。拥有,3 个国家 “ 双一流 ” 建设学科, 2 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5 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5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12 个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A 类学科, 6 个上海市高峰学科( I 类 2 个, II 类 2 个, IV 类 2 个), 12 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和 17 个上海市一流学科( A 类 4 个, B 类 13 个)。,学校有教职工 4,414 人,其中专任教师 2,387 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 2,089 人,其中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 19 人,国家及上海市其他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 443 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15,538 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633,人,硕士研究生,16,117,人;在校留学生(学历生),1,427,人。学校主要校区为闵行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东川路 500 号)和中山北路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中山北路 3663 号),校园占地总面积约 207 公顷。,学校理工科拥有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 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7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1 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1 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 1 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 个民政部研究中心, 1 个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 2 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12 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 1 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 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 1 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2 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学校文科拥有 6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 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 1 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6 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2 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1 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1 个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 7 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 6 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 4 个上海高校智库, 10 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 个上海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现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 10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 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9 个。,学校主办、承办和合办各类中文期刊 23 种、英文期刊 7 种,两校区图书馆拥有实体馆藏文献总量,493.86,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64,个(,466,个子库)。学校积极对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教育集团以 “卓越”为引领打造基础教育示范校、示范区,现有自办与合作举办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共,58 所(正式招生办学)。学校继续教育坚持管办分离,探索培育高品质非学历教育项目,注重推进内涵式发展,统筹提升社会效能和经济效能。,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里昂高师等法国三所高等师范学院、美国纽约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世界 300 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与里昂高师等法国三所高等师范学院成立中法联合研究生院;与法国里昂高师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中法社会与科学联合研究院;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是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创办的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共建亚欧商学院;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合作共建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共建先进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学校设有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作为中方合作院校建设 4 所孔子学院和 2 所独立孔子课堂。,(数据截至,2022,年,5,月)

    其他信息:

    华东师范大学简称“华东师大”,位于上海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国培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亚太高校书院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国务院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和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72年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80年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等先后并入。 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闵行、中山北路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约207公顷;设有4个学部,30个全日制学院,4个书院,8个实体研究院,2个管理型学院,1个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54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272人,硕士研究生15940人;在校学历留学生1341人。

    华师大公共体育俱乐部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学术论文,希此伍哪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旅游学术论文篇一

    国际旅游岛需要生态科普旅游

    1生态科普旅游是注重生态保护的科普旅游

    生态旅游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科普旅游是把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结合起来的旅游形式,让公众在旅游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接受关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海南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现状

    海南作为我国的生态旅游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周年来,海南旅游市场的突飞猛进森码:2011年海南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可达15%;旅游收入将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将达20%!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海南建省初期游客年接待量不足100万人次,2000年突破1000万人次, 2008年突破2000万人次,2011年突破3000万人次!事实证明,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根本原因在于海南具有生态旅游优势。2011年10月,海南省生态学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在海南大学召开。专家学者们均强调了海南在生态旅游、热带生态资源等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海南的自然环境遭受现代工业的污染较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良自然环境,具有不可取代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优势,全岛绿地面积占60%以上,森林覆盖率40%以上,四季郁郁葱葱。海南有全国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热带雨林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被誉为“生物物种基因库”。世界环保组织2003年公布的空气质量十佳城市中,三亚排名第二,海口排名第五,称得上是中国真正的生态省。海南怎样才能够保持自己的生态优势,发展科普生态旅游,是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

    根据国内外专家对生态科普旅游的界定,生态科普旅游应该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保护性。生态科普旅游是根据传统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而提出的,生态科普旅游保护性的实质,要求旅游业和旅游者坚持生态科普旅游,用科学发展观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其二是科学性。生态科普旅游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要求旅游管理部门加强对旅游设施、旅游项目、旅游路线、旅游服务,围绕生态科普旅游,进行科学设计和科学管理,使游客自觉地保护旅游生态资源和环境。其三是普及性。由于生态科普旅游是以了解旅游文化、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知识为旅游目的,生态科普旅游让旅游者能够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普通游客成为生态旅游者与科普旅游者。

    3海南生态旅游、科普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橘态于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要防止大自然的报复,务必重视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3.1 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最近二十年来,海南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破坏问题等,这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建国初,海南热带雨林面积有125万公顷,最少的时候,只有35万公顷,破坏得最严重的,是建省以来的二十来年。典型例子是金光集团在海南大面积造桉树林,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南亚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热带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保护区内大规模造林,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进一步保护好该区的原始森林和生物资源,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已经于2006年7月下文,要求海南省林业局调查处理此事。

    3.2 游客流量大大高于景区的合理容量

    科普生态旅游强调环境的承载力或环境容量。海南以海岛生态和热带雨林生态等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比较脆弱,属于易损型资源。游客的大量涌入,给海南旅游带来了活力的同时,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一些重点保护景区,必须防止太多的游客进入。

    3.3 海岸线与防护林遭到破坏

    随着海南大量的港湾被房地产商开发,海岸线、海岸带遭到破坏,热带雨林也危机重重。由于防护林遭到破坏,海岸遭受破坏。例如,龙栖湾本是一个天然良港,上千村民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龙栖湾港有100米宽的马尾松海防林,海防林后是一道200米宽的海滩,弧形的海湾对出海停船十分方便,可以有效躲避台风的侵扰。然而,在过去的17年中,这里的海岸线向前推进了200多米,28间房屋被毁,牛羊牲畜死亡丢失不计其数。

    3.4 海水与海滩遭到污染

    2011年的10月,笔者随着高校的教师去临高附近的一个渔港去考察,发现有的饭店就开在渔船或者是渔排上,感觉这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我们上船去吃海鲜,发现游客与经营者不爱惜海水,将塑料碗、玻璃酒瓶以及吃剩的贝壳鱼刺等东西,全倒进海水里。我们给经营者提意见——这不是污染吗?经营者说,大惊小怪,每天不都这是这样倒吗!

    3.5 科普生态旅游缺乏和谐环境

    由于旅游管理跟不上,生态科普旅游缺乏和谐环境。一些部门和地方,从自己的局部小利益出发,在滨海及温泉地区大量兴建度假村、游乐城以及不伦不类的文化村,结果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淡化了风情,影响了观瞻,还加剧了不正当竞争,使整个行业处于低效益状态。还有规划管理不严,低俗景点泛滥,景区建设的理念不符合时代要求,旅游景点没有海岛特色。

    3.6 对科普生态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

    虽然海南拥有宝贵的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资源,如热带雨林、红树林、野生动物园、珊瑚礁、黎苗生态村寨、火山口公园等,但生态科普旅游在海南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生态科普旅游是旅游者为自然区域本身所吸引,以科普的视觉去研究和欣赏其自然特征,并对野生生物和自然资源进行非消耗性的利用。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计划性活动,依赖于严格的科学管理以防止环境遭到危害。海南的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尚未制订生态旅游的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也没有引起海南开发商和旅行社足够的重视。

    4发展生态科普旅游是建设国际旅游岛之途径

    4.1 生态科普旅游推动可持续发展

    海南的热带海滨和热带森林旅游资源,在休闲度假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生态是容易破坏的。近年,吊罗山林业局调研发现,吊罗山林区山体滑坡的地点均为槟榔园,暴露了生态脆弱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吊罗山林业局组织对6720亩槟榔地逐步进行改造,改种乡土树种。生态旅游在海南省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继续加大,结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和中部黎、苗山寨的扶贫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小城镇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推出系列开发的科普生态旅游项目。我们必须把握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海南省旅游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过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自然旅游资源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4.2 生态科普旅游要重视自然旅游产品转化

    海南是中国独有的热带海岛旅游区域,即将建成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奥林匹克村,这种优势是不可替代的。为保证科普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充分考虑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科普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科普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海南省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在全省范围内,将现有的自然旅游产品升级或转化为科普生态旅游产品,从而奠定生态科普旅游产品的基础。

    4.3 生态科普旅游要坚持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结合的科普生态旅游,可以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对生态旅游景点而言,应该促进科普科考旅游开发。在硬件建设方面,海南应该在海洋生态旅游方面突出新的人文特色,大兴海洋生态博物馆、海洋科技知识馆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大力发展冬令营、夏令营,在林区、山区、湖区、小岛地区设立永久性营地,完善营区配套设施,实现可进入性,通过营地活动,促进青少年科普旅游发展。在建设方面,海南应该以宣传海洋文化,培养海洋意识为主导形成海南特色的海洋生态旅游品牌。在主要生态旅游景区建立解说中心,吸引专业人员参加科普旅游的选线、选点与编制解说词。以此作为科普生态旅游的宣传窗口,传播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理念,推行生态文明旅游规则。

    4.4 生态科普旅游要坚持生态保护

    以旅游规划为依据,以产业政策为引导,进一步优化海南旅游产业中的地区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严格禁止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旅游项目开发。扩大生态旅游区的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旅游城市的工业应该是较低投入、低消耗、无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农业应该是无公害良田、无公害果园、无公害蔬菜基地构成的生态农业。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预防体系和扑救体系建设,提高扑火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

    4.5 科普生态旅游要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积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各个部门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要坚决打击占用林地、蚕食林地等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民事和刑事责任。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积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海南省已通过并正在实行的地方旅游法规有《海南省旅游条例》。这部法规为海南旅游发展起了指导规范作用。此外,要保证旅游主管部门依法管理的职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旅游学术论文篇二

    对海南培育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思考

    摘要: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呼唤着大量旅游管理特色人才的涌现,而且海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多样性特征,海南高校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海南应当通过培育各层次的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并在此基础上遴选出符合国家级特色专业要求的高校,进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提高海南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提高海南高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国家的“旅游业改革创新实验区”创办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使海南的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社会经济

    作者简介:朱沁夫(1963-),男,湖南华容人,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分院,副教授。(海南三亚5720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4-0070-03

    一、概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高校的特色是通过其特色专业显现出来的。在一定意义上说,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是竞争力、品牌和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趋于成熟的标志,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获得持续竞争力、影响力,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特色专业的多寡,也是衡量一所高校、一个地区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海南高校怎样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正确识别和遴选一批特色专业并大力进行特色专业的建设,成为海南高校面临的一大任务。

    二、海南应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缘由

    1.现有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布点情况与分析

    自2007年至今,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共3454个,其中,有23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如表1)。

    注:本表数据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各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统计;

    ﹡该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名称为“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该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名称为“旅游管理(英语)”。

    显然,这些学校获得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不完全因为其在国内各高校之间的比较优势,还有一些真正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学(如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并没有将旅游管理申报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从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分布来看,高等学校在自己的特色专业识别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管理专业在本校各专业中的比较优势是否明显;二是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否能够较好结合。

    2.海南省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分布及分析

    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海南省获得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如表2),占全国的0.376%,从比例来看,是全国最低的水平的省份之一。[1]

    注:本表数据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各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统计。

    从海南省高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所属学科来看,包括农学5个、医学2个、理学1个、工学1个、法学1个、教育学1个、艺术学1个和与农林相关的管理学1个,较好地反映了海南高等教育的积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这些特色专业集中于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医学院,其余本科院校无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的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表现在数量上,而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结构、质量和适用性等方面。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变动性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对稳定性、滞后性之间的差异;二是各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与高校培养人才的通用性之间的差异;三是特定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知识的广泛性、交叉性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专门性之间的差异。[2]正是在这种高等教育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下,非常有必要进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促进学科的发育和成熟,为人才市场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特色专业的建设要面向地方、充分依靠地方的现有条件和优势,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充分研究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服务于地方的发展战略。

    海南建省之后,海南社会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颁布之后,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选择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现有的特色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布点与海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即将发挥的作用是不相称的,海南高等学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服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海南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培育和建设对于海南高校的发展、对于海南高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海南高校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使命的必然选择。

    作为建设中的国际旅游岛,其旅游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无疑取决于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质量与数量,旅游规划、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应是海南高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建设旅游管理特色专业是完成好这一任务的不二途径。

    4.海南现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情况

    海南省现有本科院校6所,除海南医学院之外,其余5所均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从专业(方向)设置来看,3所本科院校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海南大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分旅游企业管理、国际酒店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管理、旅游信息管理和应用外语(英、日)等方向,另外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下设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在市场营销专业下设旅游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方向;海南师范大学在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同时,还设有中英校际合作旅游管理专业;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不仅设有旅业管理分院,该分院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且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旅行社管理、邮轮服务与管理、高尔夫管理和体育竞猜管理等方向,还另设有国际旅游分院。从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来看,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000人的达到3所,在校生人数不足1000人的学校的年招生规模也是较大的,海南旅游管理本科学生总规模达万人;从师资来看,尽管海南各校尚无如保继刚、吴必虎、杜江、马勇、罗明义等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力的专家,但已经拥有了

    一个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已经承担起了全部教学工作并为海南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智力支持。

    应该说,海南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具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并逐渐显现出其优势和特色。有的学校从专业内涵方面进行方向拓展,有的高校则从专业的外延进行方向拓展,呈现了多样性的发展态势。这些多样化的发展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建设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并建立一个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体系,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于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海南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1.分层分级建设特色专业

    海南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呈现了较为丰富多彩的局面,可以针对这个实际,建立一个特色专业建设体系。这个体系不仅仅是一个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的层级体系,即所谓省级、校级特色专业,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充分运用旅游管理专业内涵和外延的体系,即在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管理方向、旅游的各个方面内容管理方向确定各级特色专业(方向)。从特色专业建设的步骤来看,首先鼓励各学校建设自己的特色专业(方向),然后在对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省级特色专业,并由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拨款支持;在省级特色专业建设达到一定水准的基础上,遴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另外,在各级特色专业的遴选中,不应只看材料的好坏,应当主要看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当对所申报的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育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特别是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认同程度进行评估。这样才能将那些确实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选拔出来,加大建设力度,建设成为社会认可的真正的特色专业。

    2.鼓励特色,杜绝同质化

    海南培育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不能将已有的23个其他院校的特色作为自己的特色,海南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应有自己的特色。海南省内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也应具有不同于别校的自己的特色,应当鼓励和支持省内各高校根据实际凝练自己的专业特色。

    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宽阔的,各高校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可以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多个方面展开,这是海南高校建设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基本背景。针对海南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较多的实际,各高校之间的专业建设应主要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3.注重培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

    海南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应当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海南主导产业的发展,满足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学校应把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在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上,确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从特色专业建设的市场导向要求来看,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培养旅游发展实际所需要的人才,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之一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4.更新教育观念和专业建设观念

    特色专业与普通专业在本质上的区别之一,就是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该体现出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更加具有科学性、人才培养更加具有社会实用性的特点。[3]海南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决不能照搬传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观念,应根据国际旅游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际进行根本性的创新。从专业建设上来说,应当放弃过去的强调学科的完整性,而注重专业实际需要。让学生既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又具有较为宽阔的知识面,掌握多个学科的思维方法、掌握多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应当从教会学生的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

    5.建设特色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自己特色的师资队伍是建设特色专业的基本保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际来进行。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实际主要是实践性强、旅游业发展变化快。这要求教

    师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熟悉旅游业具体环节、方面的操作技能,“双师型”教师应当是旅游 管理特色专业教师队伍的主体,同时应由校内教师、校外教师专兼结合组成;针对旅游业 发展变化快的实际,要求教师具有迅速吸收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和渠道,并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旅游业几乎一开始就是国际性的,因而,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教师的学缘结构应当是丰富的,具有国外留学经历或外籍教师应占到一定比例。

    6.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我国各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差异不大,课程结构基本相同,较大的差异是在课时的确定方面,这是现有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大同小异的原因所在。要培育真正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并得到 社会的肯定,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当定位于培养高层次 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方案制定时,应充分听取旅游界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国外旅游 教育的 经验。在课程体系的构成上,应正确、审慎地选定一些核心课程,以便通过课程学习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科学地建立多个可供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同时,开设内容更加广泛的任意选修课,以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外的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同时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在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上,要根据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设置合理的、科学的、前瞻性的、前后连贯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当针对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都能具有较高的水平。在课程建设中,还应切实注重 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的建设,使这类课程的教学既教会学生技能,又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显然,选择课程组合比选择专业有更大的自由度,实际上实现了专业的多样化,学生也可通过这种选择而获得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还可能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对于旅游业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梁传杰,段冠玮.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的政策评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5-120.

    [2]王永生,屈波,刘拓.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8,(Z3):15-17.

    [3]隋秀英.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66-68.

    看了“旅游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

    2. 旅游管理学术论文

    3. 黄金周旅游学术论文

    4.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5. 会展旅游学术论文

    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

    全国师范大学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三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第四的是东北师范大学、第五的是西南大氏念液学。

    1、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2、华东师范歼物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高伏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2年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

    3、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6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4、东北师范大学

    1945年10月25日,毛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辽宁本溪建校,是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7月定址于吉林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1996年9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建设高校。2017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5、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建设高校。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约8347亩,校舍面积193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