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亚洲大学排名前50名 QS大学排行榜2023 檀国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 亚洲大学2023前100 亚洲大学排名100强
其他信息:
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亚洲大学排名榜单7日在深圳出炉。榜单显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位列亚洲大学排名第二、第三名。
今年的排名收录了来自于25个国家或地区的350多所大学。中国高校表现依然液拿强势,共有101所高校入围,其中,内地高校63所、香港高校6所、澳门高校1所、台湾高校31所。 亚洲大学排名前十高校中,有5所中国滚仿高校上榜。除清华和北大外,前十位还包括3所中国香港高校,分别是 香港大学 、 香港科技大学 和 香港中文大学 。
新加坡国立大学 2018排名中继续稳占着亚洲第一的鳌头,连续三年蝉联榜首。
另外,除清华和北大外,中国内地还有7所大学进入亚洲大学50强,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5)、复旦大学(16)、南京大学(17)、浙江大学(18)、上海交通大学(20)、中山大学(43)、武汉大学(45)。其余排名靠前的高校还包括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
《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亚洲大学排名》采用了包括5个大项13个具体指标在内的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指标包括如下五个方面:教学(学习环大埋纤境)25%;科研(产量、收入和声誉)30%;引用量(研究影响力)30%;国际视野(教员、学生和研究)7.5%;产业收入(知识转化)7.5%。
排名如下
《QS亚洲大学排名》(英文:QS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是英国高等教育咨询机构QS公司与韩国《朝鲜日报》合作,针对亚洲高校所推出的地区性大学排名。该榜单于2009年首次发布,随后每年更新。
此排名的部分准则与主要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一样,但也修改了一些指标及比重,故两者在同期所给出的亚洲高校排名并不一致。
2004年,英国教育评估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QS)与英国著名杂志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合作,共同推出年度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THE-QS世界大学排名。但两者在2010年散伙并开始发表各自的排名,即《QS世界大学排名》及《THE世界大学凯握排名》。
另外,QS还在2009年起与韩国《朝销颤鲜日报》合作,推出独立的QS亚亏孙败洲大学排名,并在2011年推出QS拉丁美洲大学排名,而这两个地区排名的准则在某些方面与原本主要的世界大学排名有所不同。
马来西亚qs世界大学排名:
1、马来亚大学(65名)。
2、博特拉大学(143名)。胡陆
3、国立大学(144名)。
4、理科大学(147名)。
5、理工大学(191名)。
6、泰莱大学(332名)。
7、思特雅大学(347名)。
8、国油大学(414名)。
9、北方大学(511-520名)。
10、管理及科学大学(601-650名)。
马来亚大学:
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简称“马大”“UM”,为世界百强名校[20],是马来西亚首屈一指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y),坐落于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是全马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学府。
尤以文理学科和医学著称,有许多学科领域享有世界级的声誉。作为马来西亚规模最大和最著名的大学,马大是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英联邦大学协会成员。
马来亚大学位列2021QS世界大学排名第59位,2022QS亚洲大学排名第8位,2023QS世界大学排名第70位,2023QS亚洲大学排名第9位。
马来亚大学的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爱德华七世国王医学院和1929年成立的莱佛士学院,并携埋于1949年10月8日合并成立了马来亚大学。1956年在新加坡和吉隆坡分别设立了两所分院。
1960年,马来西亚联邦政府表示两个校区将会分离并成为两所互不隶属的国立大学,位于吉隆坡的校区保留了马大的名称,而位于新加坡的校区则更名为新加坡大学。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后,新加坡大学更名为新加坡国立大学。
1973 年,马来亚大学农业系与马来亚农辩做蚂业学院合并为马来西亚农业大学(现: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在2023Q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排名第 12 位。
北京大学由教育部斗盯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薯稿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重要成员。
QS世界大学排名的地区性排名
一、QS亚洲大学排名
QS在2008年宣布会与韩国《朝鲜日报》合作,于2009年起数销孝公布一个独立的地区性排名,即这里的QS亚洲大学排名(英文:QS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 或 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此排名的部分准则与主要的世界大学排名一样,但也修改了一些指标及比重。因此,由于评量标准和各指标的比重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机构,同一期的QS亚洲大学排名和QS世界大学排名所给予的亚洲高校的名次并不一致。
二、QS拉丁美洲大学排名
QS还在2011年发表拉丁美洲大学排名(英文:QS Latin American University Rankings或 QS University Rankings:Latin America),列出了该地区250所大学的名次。与亚洲大学排名一样,有关排名的准则与比重与主要的世界大学排名有所不同。
三、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
QS于2013年与《俄罗斯新闻》合作推出第三个、专门针对金砖五国(即中国、俄罗斯、南非、印度及巴西)的地区性排名——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英文:QS University Rankings: BRICS或QS BRICS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QS亚洲大学排名如下(前三十名):
1-5: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南孝迅洋理工大学
6-10: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韩国科巧旁此学技术研究所、马来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11-15:东京大学、香港启纯中文大学、延世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高丽大学
16-20:京都大学、首尔国立大学、成均馆大学、台湾大学、东京工业大学
21-25:大阪大学、东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汉阳大学、浦项科技大学
26-30:香港理工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大学、马来西亚国名大学
本次QS亚洲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共涉及11项指标,分别是:学术声誉指标(30%)雇主声誉指标(20%)
师生比(10%)
国际研究网络(10%)
论文篇均引用率(10%)教员人均论文数(5%)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员数(5%)国际教员占比(2.5%)国际学生占比(2.5%)入境交换生比例(2.5%)
出境交换生比例(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