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小学

中小学学籍,全国中小学学籍

  • 小学
  • 2023-05-31
目录
  • 北京市中小学生学籍查询
  • 全国中小学学籍
  • 全国中小学学籍
  • 全国中小学学籍网址
  • 全国中小学学籍查询

  • 北京市中小学生学籍查询

    河南省中小学学籍: http://zxx.haedu.gov.cn/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细则(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高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科学管理水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所有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学生(以下简称学生)。

    第三条 学生学籍管理采用信息化方式,实行分级负责、省级统筹、属地管理、学校实施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各地学生学籍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建设全国联网的学生电子学籍信息(以下简称电子学籍),制订相关技术标准和实施办法。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本行政区域内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制订本省(区、市)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指导、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各地和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建设电子学籍运行环境和学生数据库,确保正常运行和数据交换;作为学籍主管部门指导其直管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并应用电子学籍进行相应管理。

    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本省(区、市)关于学生学籍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作为学籍主管部门指导其直管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并应用电子学籍进行相应管理。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应用电子学籍进行相应管理;督促学校做好学生学籍的日常管理工作。

    学校负责学籍信息收集、汇总、校验、上报,应用电子学籍开展日常学籍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章 学籍建立

    第四条 学生初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学校应为其采集录入学籍信息,建立学籍档案,通过电子学籍申请学籍号。

    学籍主管部门应通过电子学籍及时核准学生学籍。

    第五条 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一人一号,终身不变。学籍号具体生成规则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订。

    逐步推行包含学生学籍信息的免费学生卡。

    第六条 学校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籍。学籍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利用电子学籍进行查重。

    学籍管理实行"籍随人走"。除普通学校接收特殊学校学生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外,学校不接收未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残疾程度较重、无法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由承担送教上门的学校建立学籍。

    第七条 学校应当从学生入学之日起1个月内为其建立学籍档案。

    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

    一、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

    二、学籍信息证明材料(户籍证明、转学申请、休学申请等);

    三、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

    四、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

    五、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

    六、享受资助信息;

    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信息和材料。

    学籍基础信息表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订。

    第八条 学籍档案分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纳入电子学籍管理,纸质档案由学校学籍管理员负责管理。

    逐步推进学籍档案电子化,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

    第九条 学生转学或在基础教育阶段升学时,学籍档案应当转至转入学校或升入学校,转出学校或毕业学校应保留电子档案备份,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复印件。学生最后终止学业的学校应当归档永久保存学生的学籍档案,或按相关规定办理。

    学校合并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并入的学校管理。

    学校撤销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管理。

    第十条 如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修改学生基础信息的,凭《居民户口簿》或其他证明文件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附《居民户口簿》复印件或其他证明复印件,由学校核准变更学籍信息,并报学籍主管部门核准。

    第三章 学籍变动管理

    第十一条 各学段各类学籍变动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当地实际统筹制定。

    第十二条 正常升级学生的学籍信息更新,由电子学籍完成。

    第十三条 学生学籍信息发生变化,学籍进行转接或学生毕业(结业、肄业)时,学校应及时维护电子学籍中的有关信息,并将证明材料归入学生学籍档案。学籍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学生学籍变动信息进行更新。

    第十四条 学生转学或升学的,转入学校应通过电子学籍启动学籍转接手续,转出学校及双方学校学籍主管部门予以核办。

    转入、转出学校和双方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生学籍转接。

    第十五条 学生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后,转出学校应及时转出学籍档案,并在1个月内办结。

    第十六条 学生转学或升学后,转入学校应当以收到的学籍档案为基础为学生接续档案。

    第十七条 特教学校学生转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转入特教学校就读的,其学籍可以转入新学校,也可保留在原学校。

    进入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其学籍是否转入工读学校,由原学校与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商定。

    第十八条 省(区、市)直管学校、设区的市直管学校学生的转入转出情况,由学校每学期书面告知所在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

    第十九条 学生休学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后,通过电子学籍报学籍主管部门登记。复学时,学校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学生休学期间学校应为其保留学籍。

    第二十条 学生到境外就读的,应当凭有效证件到现就读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回到境内后仍接受基础教育的,应接续原来的学籍档案。

    第二十一条 学生死亡,学校应当凭相关证明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电子学籍报学籍主管部门注销其学籍。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依法及时书面上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籍主管部门,在义务教育年限内为其保留学籍,并利用电子学籍进行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辍学的,就读学校的学籍主管部门应于每学期末将学生学籍档案转交其户籍所在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三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为学籍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配备或指定学籍管理员,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工作机制。

    对学籍管理员当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各级学籍管理员的基本信息须报送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

    第二十四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每学期复核学生学籍,确保学籍变动手续完备、学生基本信息和学籍变动信息准确。

    第二十五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非经学籍主管部门书面批准,学籍信息一律不得向外提供,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

    一、河南中小学生学籍信息查询:http://zxx.haedu.gov.cn/二、河南中小学生学籍信息:http://zxx.haedu.gov.cn/三、小学学籍号在线查询 如何查询中小学生学籍号四、江西省中小学学籍网地址:http://zxxs.jxedu.gov.cn/五、江西省中小学学籍:http://zxxs.jxedu.gov.cn/六、湖南中小学学籍:http://xjxt.hnedu.cn/七、湖南中小学学籍:http://xjxt.hnedu.cn/八、湖南中小学学籍:http://xjxt.hnedu.cn/九、江西中小学学籍:http://zxxs.jxedu.gov.cn/十、全国中小学学籍网:http://xjxt.hnedu.cn/

    第二十六条教育行政部门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学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责任:

    一、不为已接收学生建立学籍档案的;

    二、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籍或学籍档案的;

    三、不及时把学籍变动信息纳入学籍档案的;

    四、不及时报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的;

    五、接收学生不为其办理转学手续的;

    六、不按规定为学生转接学籍档案的;

    七、泄露或非法使用学生学籍信息的;

    八、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学校的外籍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籍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或完善实施细则。 ;

    全国中小学学籍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网址是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

    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

    一、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

    二、学籍信息证明材料闹竖(户籍证明、转学申请、休学申请等);

    三、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培明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

    四、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

    五、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

    六、享受资助信息;

    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信息和材料。

    学籍建立

    1、学生初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学校应为其采集录液中大入学籍信息,建立学籍档案,通过电子学籍申请学籍号。学籍主管部门应通过电子学籍及时核准学生学籍。

    2、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一人一号,终身不变。学籍号具体生成规则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订。逐步推行包含学生学籍信息的免费学生卡。

    3、学校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籍。学籍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利用电子学籍进行查重。

    学籍管理实行“籍随人走”。除普通学校接收特殊学校学生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外,学校不接收未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残疾程度较重、无法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由承担送教上门的学校建立学籍。

    4、学校应当从学生入学之日起1个月内为其建立学籍档案。

    以上内容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

    以上内容参考: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

    全国中小学学籍

    全国中野行小学生学籍网址http://zxx.haedu.cn/。

    如果是学籍管理员,使用Internet Explorer 8或更高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本省的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网址,输入给定的用户名和自己设定的密码,验证码。如果不是学校学籍兄宏管理员是无法的。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于2012年秋季学期实现全国联网并试运行。该将为每名中小学生建立全国唯一的、跟随一生的学籍编号,从小羡脊册学一直沿用至研究生教育乃至继续教育,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学生转学、升学等动态跟踪管理,对解决农村“控辍保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留守学生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中小学学籍网址

    方法如下:

    1、在百度中搜索:某省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例如“云南省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点进入。

    2、来到界面,把账号、密码和验证码输入相应的位置;

    3、点“”即可。(备注: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要保证准确无误。)

    注意: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首先要知道用户名和密码,而且只有学校管理员才可以。此外,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是分省份的,所以要知道所的省份。

    扩展资料

    原则:

    未来,将涉及全国1.9亿名中小学生,遵循“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实现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全面覆盖。

    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包括对全国范围内的学生注册、学生信息维护、毕业升级、学籍异动的信息化管理,及时跟踪全国的学生流动,全面掌握全国中小学生的真实情况,为教育管理和决策、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学生资助等提供帮助。

    教育部从2009年开始规划建设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和全国中小学数据库。

    作为4个试点省份之一的贵州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该自2012年春季学期在贵州全省运行,有效解决了过去多头统计、学生数据不准等问题,教育部门能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包括每天全省有多少名中小学生未到校上课等。

    参考资料: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

    全国中小学学籍查询

    河南省中小学学籍: http://zxx.haedu.cn/

    河南省义务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及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省所有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学生(以下简称学生)。

    第三条 学生学籍管理采用信息化方式,实行省级统筹、分级负责、学校实施的管理体制。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全省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建设电子学籍运行环境和学生数据库,

    确保正常运行和数据交换;作为学籍主管部门指导直管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并应用电子学籍进行相应管理。

    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真落实国家、省和本市关于学生学籍管理的各项规定、要求;

    作为学籍主管部门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直管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并应用电子学籍进行相应管理。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直管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配合省、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省、市直管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应用电子学籍进行相应管理;督促学校做好学生学籍的日常管理工作。

    学校负责本校学生的学籍信息收集、汇总、校验、上报,应用电子学籍开展日常学籍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章 学籍建立

    第四条 小学和初中均实行秋季招生、入学。

    凡当年8月31日之前(含8月31日)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

    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推迟到七周岁。未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小学不得招收不足6周岁的儿童入学。

    第五条 学生应在就读学校建立学籍。

    第六条 学生初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学校应为其采集录入学籍信息,建立学籍档案,通过电子学籍申请学籍号。学校应当从学生入学之日起1个月内为其建立学籍档案。

    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

    (一)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

    (二)学籍信息证明材料(户籍证明、转学申请、休学申请等);

    (三)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

    (四)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

    (五)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

    (六)享受资助信息。

    学籍主管部门应通过电子学籍及时核准学生信息。

    第七条 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一人一号,终身不变。逐步推行包含学生学籍信息的免费学生卡。

    第八条 学校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籍。学籍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利用电子学籍进行查重。

    学籍管理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 除普通学校接收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外,学校不接收未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

    残疾程度较重,无法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由承担送教上门的学校建立学籍。

    第九条 学籍档案分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纳入电子学籍管理,纸质档案由学校学籍管理员负责管理。学校应保留第六条(一)、(二)、(三)、

    (五)款纸质档案。

    第十条 如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修改学生基础信息的,凭《居民户口簿》或其他证明文件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附《居民户口簿》复印件或其他证明复印件,由学校核准变更学籍信息,并报学籍主管部门核准。

    第三章 学籍变动

    第十一条 转学

    (一)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准予转学:

    学生父母或其它法定监护人户籍跨省、市、县(市、区)迁移或在本县(市、区)内跨学区、乡(镇)迁移的;

    学生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长期因公出国(境)工作、支援边疆建设、现役军人(含武警)等原因,其子女投靠亲属到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

    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居住地跨省、市、县(市、区)迁移的;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流入地就学的。

    (二)需要办理转学手续的学生,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有效证明材料向转入学校和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转学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再到转出学校和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办理转出手续。审批过程在网上完成。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跨省转学的学生除了上述相关证明材料,还须提供原学籍所在学校的学籍证明。

    (三)转学一般在新学期开学后两个月内办理。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转入、转出学校和双方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应分别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生学籍转接。

    不按规定时间或条件进行审核操作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可进行强制干预。

    (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责令学生转学;学生休学期间以及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

    第十二条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转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转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其学籍可以转入新学校,也可保留在原学校。

    进入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其学籍是否转入工读学校,由原学校与学生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商定。

    第十三条 休学、复学

    (一)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休学:

    1、因病经诊断,需停课治疗休养时间占一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以上的;

    2、学生在一学期内连续请假(包括病、事假)时间超过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仍不能到校上课的;

    3、因其他特殊原因,确需休学的。

    (二)因病假办理休学手续须由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因事假办理休学手续由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学校审核后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准予休学。

    (三)休学期限一般为1年。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应当由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或其他相关证明向学校申请延长休学期限,经学校审核,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可继续休学。

    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

    学生休学期满或休学期间要求复学的,由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因病休学的还应当提交县级以上医院认定治愈或认定可以正常学习的证明,学校审核并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即可复学。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及时督促学生复学,督促无效的由学生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送学生复学。

    学校对准予复学的学生,按照接续学业原则安排就读年级。

    (四)学生到境外就读的,应当凭有效证件到现就读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回到境内后仍接受义务教育的,应接续原来的学籍档案。

    第十四条 退学 辍学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责令学生停学、退学,不得开除学生;

    (二)学校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防止学生辍学。学校发现学生辍学应及时采取措施,努力使其复学。同时将学生辍学情况书面上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义务教育年限内为其保留学籍,并利用电子学籍进行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辍学的,就读学校的学籍主管部门应于每学期末将学生电子学籍档案转交其户籍所在地学籍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第十五条 留级、跳级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责令学生留级。

    义务教育一般不允许跳级。德、智、体、美等方面特别优秀、且具备超前学习能力确实需要跳级的学生,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可提出跳级书面申请,学校同意并签章,

    上传学校签章后的跳级申请电子影像件,经学籍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可以跳级。跳过年级视为受完相应年限的义务教育。跳级不能跨学段,且限于本校范围内。

    第十六条 学生死亡,学校应当凭相关证明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电子学籍报学籍主管部门注销其学籍。失踪或被刑事拘留等原因离校的学生,学校要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上报,学校和学籍主管部门不得取消其学籍。

    第四章 学籍档案管理

    第十七条 正常升级、转学、升学学生的学籍档案转接,由电子学籍完成。

    第十八条 学生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后,转出学校应及时转出学籍档案,并在1个月内办结;学生转学或升学后,转入学校应当以收到的学籍档案为基础为学生接续档案。

    第十九条 学生转学或在义务教育阶段升学时,学籍档案应当转至转入学校或升入学校,转出学校或毕业学校应保留电子档案备份,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复印件。

    学生最后终止学业的学校应当归档永久保存学生的学籍档案,或按相关规定办理。

    学校合并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并入的学校管理。

    学校撤销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管理。

    第二十条 学生学籍信息发生变化,学籍进行转接或学生毕业时,学校应及时维护电子学籍中的有关信息,并将证明材料归入学生学籍档案。学籍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学生学籍变动信息进行更新。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一条 省辖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为学籍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配备或指定学籍管理员,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工作机制。

    学籍管理员必须熟练掌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学籍的基本功能、学籍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学籍变动操作方法、保密要求等。

    第二十二条 学籍管理员应当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和保持相对稳定。各级学籍管理员的基本信息须报送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省辖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每学期复核学生学籍信息,确保学籍变动手续完备、学生基本信息和学籍变动信息准确。

    第二十四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非经学籍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批准,学籍信息一律不得向外提供。

    第二十五条 教育行政部门违反本细则的规定,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理。

    第二十六条 学校违反本细则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责任。

    (一)不为已接收学生建立学籍档案的;

    (二)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籍或学籍档案的;

    (三)不及时把学籍变动信息纳入学籍档案的;

    (四)不及时报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的;

    (五)接收学生不为其办理转学手续的;

    (六)不按规定为学生转接学籍档案的;

    (七)泄露或非法使用学生学籍信息的;

    (八)擅自更改或处理学生学籍信息的;

    (九)违反本细则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学籍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学校的外籍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籍管理,参照本细则执行。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