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小学 > 五年级

五年级上册数学讲解,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15条

  • 五年级
  • 2023-05-30
目录
  • 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15条
  • 五年级上册数学稍复杂的方程教案格式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课件【三篇】
  •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再认识》教案3篇

  • 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15条

    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简燃级上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下面就这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以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袜哗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告咐行,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Ⅱ 《怎样学好小学数学五年级下》

    一、了解课程进度。了解课程表数学的课时,清楚几天讲一次新课。版

    二、充分预习。在知道进度的时权候,掌握提前量,在讲新课前一天进行预习。了解课程内容,知道要学的是什么,不会的先搁置。(出现不会的是最好的,有不会的才能在课堂时专心解决)

    三、听课。只要你充分预习了,那么认不认真听在你了,你预习中不会的此刻你不认真听,那还上什么学,听什么课了。

    四、做作业,做习题。最好找有答案的来做。在限制时间内完成、然后评分。看结果如何。满分的不能骄傲,没满分的属于正常。接下来需要的是深挖一下难题。览一些卷子或习题,挑一些难题做。紧跟书本进行攻坚,这个过程会在吃透了知识点后顺利解决难题。

    Ⅲ 小学五年级数学

    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条腰是五厘米,那么另外一条腰也是五厘米,又是直角,所以直接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s=1/2x5x5=25/2

    Ⅳ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哪个好

    我觉得好的是,解方程,特别好玩

    Ⅳ 小学新课程 答案数学五年级的

    1.

    3分之2=(10)除以15=(18)分之12=27分之(18)

    2.红星农业示范围基地有一块土地用农作物实验,回其中玉米实验用地占这块土地的答3分之1,水稻实验站这块土地的5分之2,那种农作物站的土地多?

    3分之1=1/3=5/15

    5分之2=2/5=6/15

    因此水稻占的多

    3.少先队员参加植树活动,分成4人小组和6人小组都正好,若少先队员总数在30—40之间,参加植树的少先队员有几人?

    36

    4.把下列分数化为最简分数

    3分之2=(2/3) 50分之20=(2/5) 26分之12=(6/13) 30分之18=(3/5)

    5..商店购进一批饮料共90瓶,如果每6瓶装一箱正好能装完吗?如果每8瓶装一箱呢?

    90/6=13

    90/8=11.25

    因此每6瓶装一箱正好能装完.每8瓶装一箱则装不完.

    Ⅵ 怎样才能小学五年级学生轻松的学好数学课了

    五年级属于一个非常时期,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必须要在这一时期将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另外五年级的数学难度有所提高,下一步是迎接初中.五年级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小学五年级数学辅导具体有哪些.

    (难度)

    对于孩子的学习往往使家长感到很头大,此时可以在假期借助辅导班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辅导,从学习的要点到学习方法,还有就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利用好假期,使孩子在假期中不浪费时间,提高数学的成绩.小学五年级数学辅导单单依靠家庭有时候是不能完成的,家长朋友给孩子找个辅导班或者是一对一家教,利用假期时间,制定好学习计划,让孩子严格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坚持去做,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

    Ⅶ 小学五年级,数学差怎么办

    学习数学重要,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更重要。学好数学的“法宝”包括预习、听课、整理、应用(作业)、复习总结等。大量事实表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习笔记、做好练习是巩固、深化、活化数学概念的理解,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善于复习、归纳和总结,能使所学知识触类旁通;适当阅读科普读物和参加科技活动,是学好数学的有益补充;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学好数学的动力和保证。注意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同学们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数学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数学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

    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定期整理学习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做到定期按知识本身的体系加以归类,整理出总结性的学习笔记,以求知识化。把这些思考的成果及时保存下来,以后再复习时,就能迅速回忆起来。

    四、及时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在章节复习中精选课外习题自我测验,及时反馈信息。

    Ⅷ 小学五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怎么上

    长征,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书!长征,更是一座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1933年,红军在反击 *** 第五“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这便是长征的开始。在经历了两年的艰苦路途后,1936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单从时间表上看,长征不过如此,但只要细细的了解,便会发现,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一共转战十四个省,历经风吹雨打,全程两万五千里,那时环境相当艰苦,红军没有充足的军需供应,没有充饥的食物,陷入了枪林弹雨与人饥马困交织的境地,他们以草充饥,煮地而食,又要披星戴月,披荆斩棘,经历了千百次的战斗,最终才获得了胜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巍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秋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激昂雄浑的画卷。在长征的途中,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突破了敌人一道道实枪重荷的关口,用行动不知写下多少可歌可泣事,用生命留下不知多少惊心动魄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拿飞夺泸定桥来说,22名红军突击战士,早将生命置之度外,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艰难地在只剩光溜溜的铁索的泸定桥上行进,最终消灭了对岸的守敌,夺取泸定桥。当时,他们命悬一线,桥下是奔腾呼啸的大渡河,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滔滔河流,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为了长征的胜利,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惧怕,勇往直前,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不愧为胜利之师。红军骁勇善战,但又不失人性关怀。在穿越一望无际的草地时,到处是可以吞噬生命的沼泽泥潭,危机四伏,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可贵的团结互助精神,他们相扶相携,共度难关。记得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金色的鱼钩》、《永远的丰碑》、《倔强的小红军》等描写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课文,都记录了红军让出食粮,扶老弱的生动事例。《永远的丰碑》描写的是一位老军需处长将棉衣分发给每一个战士,自己却被冻死行军路上,与大山融成一座不朽的丰碑的感人故事。从长征胜利到现在,已有70年历史,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仍印刻在后辈人的脑海中,我要缅怀革命先烈,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做贡献。

    五年级上册数学稍复杂的方程教案格式

    【 #教案#导语】《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性质以及公因数、公倍数等奠定了基础。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重点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现在大家猜个谜语:母子两边分…… (学生回答:分数)

    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2、复习导入,出示图形:

    提出复习要求:仔细观察这3个图形,说出这3个图中阴影巧巧部分是什么分数,它们各表示什么?

    (1)图1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2分之1来表示。

    (2)图2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3分之1来表示。

    (3)图3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4分之1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说分数,认分数,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了解学生以有知识的起点。)

    3、他们的回答都非常准确,说明他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老师想看看今天大家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

    二、活动引入新课学习

    1、老师这儿有三份圆片,你们能从每一份中分别拿出全枝物部的1/2吗?

    提出观察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能提出问题吗?

    (在这里要强调各自是把谁平均分了,学生分别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 学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片数不一样?

    (2)为什么三个同学拿的数目不同?

    2、小组合作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圆片的1/2,拿出的片数却不一样多呢?

    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猛宽液会是不一样的,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1)学生借助学具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都认为每份的总片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圆片的片数不同。那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验证:现在请刚才的3位同学把所有的圆片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这时要乘热打铁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整体“一”。并举例说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铅笔,一个苹果等,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单位1或整体1 。(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在比较中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强调平均分 ,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归纳

    (1)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2)学生总结:(能表达出以下内容就可以)一份圆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圆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可以是一些物体,可以是一个计数单位 ,学生没学过 把多个物体看作“1”这部分应有所强调 ,这里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来理解单位一或整体一 。这里要让学生明确分数不像以前学的数那样很多情况下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两个数间的关系就可以,不一定要概括出什么语言

    四、理解应用

    1、为了表扬同学们对刚才所学知识的态度和效果,老师给班级读书角买了2本书。出示挂图:

    师:淘气和笑笑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因为的书厚薄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1”不同,分数表示的量也不同。)

    2、阅读教材34页的“画一画”

    画出每个图形的4分之1 ,并在小组内交流,为什么这样做?(学生总结)

    提问:为什么4个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个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个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

    生B:我把1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只不过这个一份小一些。

    五、巩固练习

    1、指导阅读:书上第35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简单复习分数的意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说出1~2个图形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的意义。)

    2、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教材第35页第2题。(老师巡视检查)

    3、出示教材第36页第5题,在交流中请学生理由。(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数感。如果学生遇到理解困难,可以借助事先准备的图形和小棒在组内演示解决,最后由学生代表汇报演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完成36页第6题

    思考:今天你学会了什么?(通过练习,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汇报: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分数即表示一种关系又表示具体数量 , 分数只有带上单位才是一个具体的数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乐趣)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12片 1/2 6片 8片 1/2 4片 6片 1/2 3片 结合线段,数形结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学情: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 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准备好了没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学坐正。下面听问题回答,准备好了没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你是怎样拿的。然后老师问: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老师将准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比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为什么快?猜猜看?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部分藏起来,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说什么?师小结:看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行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活动三:猜一猜。

    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师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这时的活动难度加大了,是让学生知道了部分,让学生猜整体是多少,在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练习反馈,发展能力。

    1.画一画。

    给出一个图形1/4小正方形,让学生画,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教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看书中小明、小林和小伟的画法,看来这样的图形的画法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涂一涂。(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第2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知识延伸,激发爱国。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对分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七、作业布置,课外学习。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

    篇三

    一、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难点:充分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活动一:分笔游戏,体会单位一

    1、 分笔活动,找4名同学拿着自己的笔来到讲台。(笔数是2的倍数:4、4、6、8)

    2、 请你们4名同学拿出自己笔的1/2,看谁拿的又快又准。

    3、 另找4名同学检查。

    4、 同学们自己是怎么分的。(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 师提问:他们都是拿出全部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每位同学的总数不一样)

    6、 师总结:最初每位同学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们的1/2也不同。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二:教材P34说一说。

    1、 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

    2、 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3、 师总结:因为书的薄厚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4、 在什么情况下,他们读的一样多呢?(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5、 请同学们再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王兴国吃了一个苹果的3/4 ,李晓阳也吃了一个苹果的3/4。王兴国说:“我俩吃的一样多”。李晓阳说:“我吃得比你多。” 他们谁说得对呢?

    (三)巩固练习

    1、 教材P34画一画。

    2、 教材P35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在练习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四、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采取以小游戏为开篇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和练习中我重点强调了“平均分”和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学生在练习时,也能体会到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如“印度洋海啸捐款”一题。但在练一练第一题写分数时出现错误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书中没有平均分,而是要画一条辅助线和旋转图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课件【三篇】

    篇一

    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图形的面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并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设计了“复习铺垫、激趣引入”的欣赏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欣赏组合图形的图案,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存在,并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二是设计了“实践操作、探究新知”的新知探究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学具(图片)动手“画、剪、拼”把组合图形拼成已学过求面积的图形,在“比一比、说一说”活动中与同学交流,把学生手、口、脑都用起来,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三是设计了“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的知识巩固环节,学生自己探索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于是我就安排学生完成教材76页第二题和第三题,学生不仅顺利完成,而且在汇报交流中明确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既要讲究方法,又要灵活处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四是设计了“交流小结、深化知识”的知识提升环节,安排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让学生在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引导中感受转化数学思想的意义,掌握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1、激发学习兴趣比过多要求学生更实际

    上汇报展示课总想学生活跃起来,配合老师按课前设计的思路学习,课前交流中主要是要求学生上课时要这样、要那样,可是在课的开始图片欣赏中,学生就情绪低落,尽管是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上来,根本就不能按课前要求的去做,这么有趣的环节,学生怎么没兴趣呢?于是,我借助学生拼图,让学生展开想象,象什么。学生的兴趣来了,有探究新知的强烈*了,教师借势引入后面的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段乱。

    2、用手操作解决问题比单凭思维解决问题更实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时,我安排学生动手剪、拼图形,在学习小组中演示、全班交流中说思路,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探索出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而且还领悟了多种解题思路,既让优生在探索中发展了思维,又让学困生学到了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法指导比面面俱到讲解更实惠。

    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学也是这样,面面俱到的教给学生知识不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节课教学中,我没有教学生怎么样去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而是让学生借助学具、课件,自己去动手、去交流、去思考、去归纳,去提炼,从感受到理解,自主解决本节课中的问题,不仅学得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领悟了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还学得了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数学奠定了基者燃伍础。

    篇二

    《组合图形面积》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学生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来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

    基于以上对本单元、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和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

    2、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把组合图形通过添补或分解成几个学过的基本图形。

    (四)下面来具体谈一谈我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1、复习旧知

    组合图形的面积需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计算,所以开始设计了复习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新授内容做好知识铺垫。

    2、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在新课开始,教师多媒体出示漂亮的组首或合图形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感受,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认识了组合图形,再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物体表面的组合图形,体现数学生活化;后自己动手拼摆组合图形,使学生在头脑中再次对组合图形的产生感性认识,而且也下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作了铺垫。

    3、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本节课并不是要教会学生求几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而是让学生体会到求组合图形的方法。对于例题的教学,先让每个学生拿出学具通过四人小组一起来分一分、算一算,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的能力。当学生汇报出许多方法时,体现了解题方法的个性化。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进行方法的优化,选择的方法解决问题,“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空方形砖的练习,是为了总结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另一种方法。

    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与汇报交流总结出了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这样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落到了实处。真正作到了感悟与知识的生成相辅相成。

    让学生求做一面中队旗需要多少布,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和体现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合作交流,展示成果中产生乐趣,锻炼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今后要继续做到。

    1、教学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教师要全面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与活动。

    2、学生学习之间的互动还需进一步加强。

    3、继续努力培养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篇三

    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是已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在组合图形中,有的已知条件是隐蔽的,需要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根据图形特点,先把它找出来或推算出来,再计算面积。

    本堂课我创造性地对教材实施了“由静态的信息变为动态的过程”的再加工重组,较合理地利用了教材资源。在教学中,先不给出数据,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更宽泛地理解什么是组合图形,更大限度地激活每个学生寻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思维动力。然后再紧紧围绕“根据最少的数据,寻求求面积的方法”这个思维策略思想,让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使方法优化,逐步展开有层次的思维训练。尽管还是课本的内容,但却演绎出别样的精彩,学生也在其中品尝了学习的欢悦和成功。整堂课我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策略的知识、方法的知识比技能技巧更重要。本节课并不是要教会学生求几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而是让学生体会到(分割、添补、割补)的转化的方法是求未知平面图形面积的重要策略。当学生真正获得了策略的知识、方法的知识的时候,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学生采用分割法学会了小房子侧面面积的计算后,我就设计了让学生帮我解决家里铺地板的面积计算练习,学生多样化的思考方法,在课堂上一一得到了展示,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又探讨出了另一种方法——添补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本节课由学生合作探索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肯定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由于学生的认知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决定着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学生每一种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的方法都蕴含着富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只要是学生探索发现的算法,印象就会特别深刻,运用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并能获得满足、快乐等情绪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这种适合学生自己思维个性的方法,就是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即使学生选择的方法不够简便,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体验、比较、反思,最后自觉地去接受其他较好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中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图形的组合,把前面学过的知识都灵活地调动起来,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

    4.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直观地感受组合图形。课的开始的就让学生用信封中的图形,“拼一拼”,看能得到什么图形?像什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到组合图形的由来,从而能更清晰的解剖组合图形,为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做好铺垫。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许多地方值得反思。

    1.时间的掌控不当,使学生失去了联系巩固的机会。本节课我只完成了三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在讨论方法的时候,方法比较多,在一一罗列讲解的同时,时间也在慢慢地消逝,这样学生的联系就相对比较少,巩固不够扎实。还如在课堂中本来想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但由于时间关系,这一环节被舍去了,很遗憾。

    2.让学生找三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数据是否必要。由于想让学生感受在组合图形中我们要去发现一些有效的信息,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各个组合图形的数据,找求出组合图形面积的有效的信息,这样花去了时间不说,对于基础比较落后的学生来说就无从下手了,他们不知道需要哪些数据,看着图很茫然,这样这节课对于中上水平的学生来说很有意思,但对于后进生这节课的学习就很失败。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稍复杂的方程教案格式

    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生活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稍复杂的方程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五年级上册数学稍复杂的方程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2、学会设未知数,列形如ax±b=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4、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较简洁的算法,进而在提高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形如ax±b=c的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找出数量间迹茄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姿轿察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答下列方程的解帆肆是多少?

    y-20=4 2x=24 a+4=7 15=3x

    你解方程的思路?

    2、各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带有未知数的方程式:

    ①母鸡有30只,是公鸡的2倍。公鸡有几只?

    ②甲数是17,是乙数的2倍。乙数是多少?

    ③ 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块,是黑色皮的2倍。黑色皮有几块?

    二、导入例题并教学例1

    对题目进行改编,添加条件导出例1:

    ①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块,比黑皮的2倍少4块。黑色皮有几块?

    对这个题目的改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方程》。

    1、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

    (学生分析:白皮块数与黑皮块数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黑皮块数×2-4=20 黑皮块数×2-20=4

    2、怎样根据关系式列方程呢?

    3、小组讨论怎样解答?

    4、小组汇报解复杂方程的基本步骤:

    ①找出题中选题关系; ②写出“解、设”;

    ③列方程、解方程; ④检验;

    三、反馈练习:

    ①母鸡有30只,比公鸡的2倍少6只。公鸡有几只?

    ②甲数是17,比乙数的2倍多5。乙数是多少?

    3、讨论:小组合作怎样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4、还能用不同的方程解答吗?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五年级上册数学稍复杂的方程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设计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并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

    2、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是女生人数的4倍,设女生有x人,男生有( )人,男女生共( )人。

    3、学校图书组有女生x人,男生为女生的2.5倍,男生有( )人,男女同学共( )人。

    4、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二、新授课

    教学教科书第70页的例3。

    1、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本题的数量关系。

    请学生说出数量关系,教师板书。

    陆地面积 + 海洋面积 = 地球表面积

    教师:这道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而这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我们在解题时,只要设其中的一个未知数为x,而另一个未知数就可以用这个未知数来表示,为了解方程方便,通常情况下,设一倍数为x。

    3、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就为2.4x亿平方千米

    x + 2.4x = 5.1

    (1 + 2.4)x = 5.1

    3.4x = 5.1

    3.4x÷3.4 = 5.1÷3.4

    x=1.5

    提问:1.5表示什么?(1.5表示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

    那海洋面积该怎样求呢?

    一种:5.1-1.5=3.6(亿平方千米)

    另一种:2.4 x=2.4×1.5=3.6(亿平方千米)

    答: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是3.6亿平方千米。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

    1、甲乙两堆货物共重60吨,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两堆货物各种多少吨?

    2、苹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苹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苹果各重多少千克?

    3、练习13 (4、6、7题 用方程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讲

    小结: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四、作业: 练习十三(5 —10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稍复杂的方程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生活问题.

    2,学会找出生活问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解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解下列方程.

    X+2x=147 y-34=71

    2,根据下面叙述相等关系,并写出方程.

    ①公鸡x只,母鸡30只,是公鸡只数的2倍.

    ②公鸡有x只,母鸡有30只,比公鸡只数的2倍少6只.

    3,(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讲述:一天,学校的足球场上,善于观察的小军,勤于研究的小华和爱提问题的小刚三人休息时,突然发现足球的秘密.小军发现……小华发现……小刚提出……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黑色皮共有12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白色皮 )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板书线段图).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 "

    (1)审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提问:"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

    教师说明:例1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问题.

    教师板书:稍复杂的方程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师板书线段图讲解)

    看图思考: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可能出现的等量关系是: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3)同桌讨论怎样列出方程.

    (4)交流汇报并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允许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板书学生的方程并选择2x-4=20讨论它的解法.

    学生小组讨论解法.

    汇报交流板书:

    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检验:(引导先生口头检验)

    答:共有12块黑色皮

    (5)学生选择其余的方程解答.

    2,变式练习.

    (1)教师:如果把例1中的第二个条件改成"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多4块"该怎样列方程 (课件演示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中的"少"换成"多")让学生列出方程解答.

    (2)把它和例1加以比较,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这种用算术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应用题,不论是"几倍多几"还是"几倍少几"列方程都比较容易.

    3,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三,巩固应用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

    ①图书室有文艺书180本,比科技书的2倍多20本,科技书x本.

    ②养鸡厂养母鸡400只,比公鸡的2倍少40只,公鸡x只.

    ③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x只.

    ④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x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①北京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米,比_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_广场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米

    ②世界上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州,亚洲的面积比大洋州面积的4倍还多812万平方千米.大洋州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③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能达到每小时110km,比大象的2倍还多30km.大象最快能达到每小时多少km

    ④共有1428个网球,每5个装一筒,装完后还剩3个.一共装了多少筒

    3,拓展提高.

    ①甲乙两数的和是90,甲数是乙数的2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②甲乙两数的和是183,甲数比乙数的2倍还多3.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先把2x看作一个整体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再认识》教案3篇

    五年级方程式的解题步骤主要有:

    去括号(当方程式中有括号时)、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写出解这几个步骤,如果要求验算,需进行验算。

    以:3(x-5)+8=14为例,进行讲解。

    方法/步骤

    1当方程式中有括号时,首先去掉括号。根据乘法分配律,去括号,并注意括号前面的运算符号,当前面为减号,去括号时,需要注意符号变化情况。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不变,将常数值移动同一边。

    3然后合并同类项忌芬败,根据左边只含有未知数,截醒右边只有加减运算。此时只需要对左边,根据四则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4由左边未知数的系数为3,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3后,等式不变。

    5故此时得到方程的解。

    6将x=7代入方程中,根据得出的结果,通过判断左右是否相等,来判定x=7是否为方程言悦的解。

    注意事项

    注意括号前面的运算符号,当为减法时,需要注意符号变化,即由+变为-,由-变为+。

    当移项时,常数项前面的符号变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