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采购,西安交通大学招标采购中心

  • 大学
  • 2023-04-15
目录
  • 西安交通大学竞价
  • 西安交通大学越来越弱了
  • 西安交通大学资产管理处
  • 西安交大采购
  • 西安交通大学招标采购中心

  • 西安交通大学竞价

    我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名采购管理专业的,已经学了两年了,发表一下我对该专业的感受吧。

    采购管理专业适合对采购方面有兴趣的人,如果报考该专业一定要对该专业有兴趣,其次采购工作一半是做事,一半是做人,需要对从事该专业人员的社交能力有一定要求,说白了就是需要性格外向并且有一定情商。

    采购管理专业主要是学习工商伏昌晌管理以及采购管理相关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等等,下面放一张我的学期专业课程。

    采购专业的就业前景也非常不错缺锋,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机关都需要采购的相关人才,岗位涉及面较广,人才缺口迅拦较大,而且采购嘛,懂得都懂,是可以赚大钱的。

    总结来说,采购管理专业对于这方面感兴趣,且为人处世能力较强,毕业以后还是可有大有作为的。

    西安交通大学越来越弱了

    警惕高校"白色污染"

    由西安市高等学校食堂使用餐饮塑料袋引起的思考 温惠云 谢斌 杨华兵 指导老师 李稳宏

    (西北大学 化工学院)

    摘要:本文以西安市10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食堂使用餐饮塑料袋的情况以及学生对此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据调查结果表明高校食堂使用塑料袋盛装饭菜这一现象十分普遍,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介绍了几种塑料回收技术和可以代替塑料袋的新材料技术.由调查的大量数据可以看出减少和杜绝各高校食堂塑料袋的使用势在必行,否则将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餐饮塑料袋 西安市高等学校 白色污染 调查 建议

    作为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 —— 塑料,确实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由它们制成的塑料袋,就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塑料袋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塑料袋使用便捷,如今,塑料袋已经悄悄地走进了大学食堂,过去的那种人人拿饭盒排队买饭的情景已经"销声匿迹"了,站在学校食堂门口,看见的是这样一种景象:进去的人两手空空,出来的时候却都提满了塑料袋,袋里装什么的都有:米饭,炒菜,稀饭馒头,砂锅面条等等.可以说除了卖饭的人不能用塑料袋提回宿舍以外,别的你都能提回来.

    经过我们的初步了解,西安市很多高校都存在这种现象,塑料袋在高校正被高频使用,并且大量丢弃,假如一个学校有10,000人,每人每天用一个塑料袋,那么这个学校每天要扔掉10,000个,把它们叠起来大约高3m;按西安市有39所高碧配校来计算,那么每天要扔掉390,000个,把它们叠起来大约高117m.而这些数字仍是十分保守的估计,在我们调查小组实际的调查中,发现西安市高校食堂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远远不止如此.那么陕西省乃至全国高校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这个数目定是无比巨大的.那么仅仅由于高校学生就餐丢弃的塑料袋究竟对环境造成多大的污染呢 怀着对保护环境的这份责任,我们调查小组对西安市的部分高校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通过这次的调查和访问,希望调查小组所有成员所分析的数据能给大家一个启发,一个激励--请使用消毒餐具或自带餐具,远离食堂塑料袋,为减少"白色污染"尽一份力,热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调查情况

    1.1 调查范围

    调查的10所高等学校,分别是:西北大学,西安告侍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西安体育学院.

    1.2 调查时间

    2005年3月份

    1.3 调查手段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将问卷分发到以上各高校的同学中.共发出去问卷450份,实际有效份数359份,其中在第一部分的调查中,由于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的食堂不使用餐饮塑料袋,而不够成有效份数,所以第一部分关于高校食堂使用餐饮塑料袋的调查,实际有效份数为306份.

    被调查高校同学填写的都很认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同时调查者还以西北大学为侧重点,访问了西北大学食堂管理中心,馨园食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以及西北大学一号食堂个别窗口的师傅们,得到了他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并为调查者的调查提供了更多详实袜慧吵的数据,所以这些问卷的可信度非常高,数据的准确性非常可靠.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西安市部分高校食堂使用餐饮塑料袋现状

    在所调查的有效的8所高校中,西北大学有45.8%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塑料袋,37.5%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4~6个,15.3%的同学平均每天要使用6个以上,(这一项,在所有所调查高校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西安外国语学院有48.6%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45.7%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4~6个;西北工业大学的同学有66.7%的人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有82%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西安石油大学有82.4%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82.6%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西安体育学院有88.9%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陕西师范大学有95.8%的同学平均每天至少使用1~3个.

    有关数据详见表1.

    表1 西安市各大高校每人每天使用塑料袋情况统计

    使用塑料袋个数

    1-3个

    4-6个

    6个以上

    0个

    西安交通大学

    0

    /

    /

    /

    西安理工大学

    0

    /

    /

    /

    西北大学

    47.2%

    37.5%

    15.3%

    1.4%

    西北工业大学

    66.7%

    16.7%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82.6%

    13.0%

    4.3%

    /

    陕西师范大学

    95.8%

    4.2%

    /

    /

    西安外国语学院

    51.4%

    45.7%

    5.7%

    /

    西安石油大学

    82.4%

    14.7%

    2.9%

    /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

    82.0%

    18.0%

    /

    /

    西安体育学院

    88.9%

    11.1%

    /

    /

    由表可见,塑料袋在高校中的"肆无忌惮"并不是"无稽之谈".其中西北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学院的食堂使用塑料袋现象最为严重.而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使用食堂餐具或自带餐具;而西安理工大学使用可降解的塑料餐盒代替了对塑料袋的要求,这两所高校也为其它高校在这方面树立起了很好的榜样.

    2.2 现象分析

    高校食堂使用塑料袋数量之巨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们调查小组对此进行了严密的数据分析和整理.

    在所调查的8所使用塑料袋的高校中306份有效问卷中,69.3%的同学认为使用塑料袋盛装饭菜是因为方便,下课后可直接买饭回去;还有住在高楼层的同学,认为回宿舍再取餐具太麻烦,直接用塑料袋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有11.8%的同学是因为懒的洗碗才用塑料袋的;10.1%因为别人都用,认为应该是安全洁净的,所以也放心的使用.有关详细数据见图1.

    图1 学生使用塑料袋原因比例图

    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塑料袋确实大大方便了学生的生活;但是相信,只要同学们平时勤快一些,使用食堂消毒餐具或者自带餐具,食堂塑料袋便可以大量减少,甚至避免,从而可以缓解一部分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压力.

    对高校食堂使用塑料袋如此严重的现象,我们调查小组做了一个假设,即假设学校强制使用塑料袋,学生们的反应会如何呢 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发现有7.5%觉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37.6%的人觉得有点不方便;22.2%的人觉得无所谓;30.1%的人赞成学校这么做,觉得对环境保护有利;2.6%的人选其他.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塑料袋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欣慰的是,仍有30.1%的同学愿意选择放弃这种便捷,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我们在8所使用塑料袋的学校中,尤其对西北大学的学生的反应做了总结分析,其中9.7%的同学觉得极不方便,18.1%的同学觉得有点不方便,22.2%的同学觉得无所谓,50%的同学觉得这一举措很好.可见西北大学的半数同学对这一举措是赞成的,为食堂不使用塑料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我们调查小组还设置了这样一个调查题目:如果您走在学校食堂,发现几乎人人都拎4~6个塑料袋盛装饭菜的现象,您有什么感受 52.7%的同学选择"无所谓",32.8%的同学选择"反感",14.6%的同学选择"其他".有一半多的同学选择了"无所谓",这正是由于现在塑料袋在高校中普及率非常之高,不可避免地使大家觉得食堂中进进出出的同学用塑料袋盛装饭菜是正常现象了.可见,还是要从环保的宣传教育中做起,才能彻底减少食堂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图2 西安市高校学生对"学校强制禁止使用塑料袋"要求的反应图

    2.3高校学生对白色污染知识的了解情况

    调查结果可看出大学生的环保观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尤其是竟然有高达52.7%的高校学生对食堂如此严重使用塑料袋这一现象漠不关心,觉得无所谓.这引发了我们调查小组的深刻思考,并进一步展开了针对高校学生关于"白色污染"的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调查.

    在此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白色污染": 这要从塑料谈起,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丁二烯,氯乙烯,苯乙烯等,小分子物质将其在一定条件下聚合,即可得到一系列大分子聚合物,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稀,聚丙烯.我们经常使用的塑料袋就是由上述高分子材料吹塑而成.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有很多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质地轻巧等特点.因此一问世,便深受世界各国欢迎,随即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以及建筑材料等,因此塑料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

    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包括发泡的塑料餐盒,塑料器具,塑料包装材料和薄的塑料袋,塑料膜,塑料的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由于缺少有效的回收利用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不紧破坏了景观,造成了"视觉污染",而且由于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对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这种一次性的塑料制品通常以白色居多,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被形象地统称为"白色污染".

    通过调查,54.6%的同学大概知道"白色污染"的知识;27.9%的同学了解"白色污染"的知识;16.7%的同学不太了解,即只是大概知道有这么回事;0.8%的同学一点也不了解,其详细比例见图3.

    在对于食堂使用塑料袋是否会造成污染问题上,64.3%的同学认为会造成污染;27.9%的同学认为会造成污染,但不严重;7.2%的同学认为不会造成污染.

    对于塑料废品的处理方法,有51.0%的同学一点都不知道;还有39.8%的同学了解一点;仅仅有9.2%的同学知道.

    图4 西安市各高校学生对白色污染知识的了解程度图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不了解关于"白色污染"的知识,更有甚者居然认为塑料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足见问题之严重,因此,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迫在眉睫!

    3 所调查高校学生的一些建议

    可以看出,高校食堂使用塑料袋的现象非常严重,经过调查获知这些塑料袋几乎全部被运往位于西安市江村沟的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而填埋会使塑料袋自行缓慢降解,这一过程中,塑料袋成分中分解的氯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更是带来无法估量的危害.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我们还征集了许多关于"如何避免使用餐饮塑料袋"的合理化的建议,现归纳如下:

    (1)学校明令禁止使用餐饮塑料袋,杜绝一切可能使用的源头;

    (2)学校做好关于"白色污染"的宣传工作,提高高校学生的环保意识;

    (3)扩建食堂,增加就餐座位,保证食堂餐具的洁净性,鼓励学生使用食堂消毒餐具;

    (4)鼓励学生自带餐具,可以在新生进校时发放不锈钢餐具;

    (5)食堂设置放餐具处,可以以宿舍为单位,为学生配备洗碗处,提供洗洁精;

    (6)食堂使用易降解的环保性袋子代替塑料袋.

    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希望能够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塑料袋.

    4 调查结果

    就西北大学食堂而言,有的窗口一天用塑料袋高达3600只,卖稀饭的某个窗口一星期光在购买塑料袋上要花费70元人民币(其中,塑料袋的单价约为0.01元/只).对于如此廉价的塑料袋,这些数字显得何等的巨大.

    西北大学所有食堂平均一年要用588万只塑料袋,也就是说每年要花费5万元人民币来购买餐饮塑料袋,试想这些钱如果用在提高食堂饭菜质量上,那么,食堂和学生双方都将会受益更多.

    由这一系列的调查数据的分析,西北大学食堂每天使用的塑料袋约16,110个,大约重32.2kg,面积大约为644.4㎡.由此推测,西安市共有39所高校,那么西安市高校每天使用的塑料袋约628,000个,大约重1,256kg,面积大约为25,120㎡;陕西省共有62所高校,那么陕西省高校每天使用的塑料袋约999,000个,大约重2t,面积大约为39,960㎡;全国有2,103所高校,那么全国高校每天使用的塑料袋约33,879,000个,大约重68t,面积大约为1,355,160㎡.

    这些数字足以反应高校使用塑料袋的严重性了,而这些塑料袋又是如何进行善后处理的呢 据了解它们几乎全部被运往填埋场进行填埋,据美国,日本的报道称,埋在泥土壤里或在海水中的废塑料降解分化的时间为200-300年.而且还会致使土壤有害物质溶出造成更严重的二次公害.由此可见"白色污染"所带来得后果的严重性,超出人类的想象.想想看,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得不到治理的话,我们将很快淹没在布满恶臭的"白色恐怖"中.

    高校塑料袋正在对自然生态环境鲸吞蚕食!地球正在喘息!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

    5 废塑料处理方法

    近日,国家经贸委发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发展规划》,到2005年,预计我国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年回收量分别为:废钢铁3600万吨到3700万吨,废有色金属200万吨,废纸1700万吨;回收拆解报废汽车80万辆,拆解废船100万轻吨,轮胎翻新总量790万条,废家用电器和废电脑回收量达到废弃总量的80%以上,而废弃塑料制品就高达500万吨到600万吨.

    5.1废旧塑料回收技术

    目前,世界上很多科研部门研发了很多现实可行的处理废旧塑料制品的技术,这些技术手段在一定范围内缓解并有效的控制了"白色污染"在地球上的快速蔓延.主要方法如下:

    (1)掩埋处理废弃物 这是处理废旧塑料制品的最下策途径,但比起不负责任的排放废弃物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处理方式,掩埋深度为至少不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为准.

    (2)废旧塑料焚烧的热能回收 废旧塑料的燃烧热一般高于木材,其热能回收颇具潜力.但废旧塑料制品的燃烧炉一次性投资大,且需专门设计,否则会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

    (3)废旧塑料的热分解技术 热分解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废旧塑料制品中原树脂高聚物进行较彻底的大分子链分解,使其回到低分子量状态.废旧塑料热分解技术的主要优点:分解产品的使用价值高;废旧塑料的反复处理次数不受限制,即废旧塑料裂解成单体,然后聚合成高聚物,其制品废弃后可再进行分解,如此反复.

    (4)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 废旧塑料的再生分为直接利用再生和改性再生利用.目前,以直接再生利用为主,而改性再生利用是发展方向.废旧塑料的直接利用系指不需要进行各类改性,将废旧塑料经过清洗,破碎,塑化直接加工成型或通过造粒后加工成型制品.优点是工艺简单,再生制品成本低廉,缺点是再生料制品的力学性能下降较大,不宜制作高档次的制品.为了改善再生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满足专用制品的质量要求,应采用各种改性方法.经过改性的废旧塑料的某些力学性能达到或超过愿树脂制品的性能.因此,对废旧塑料的改性再利用是很有前景的途径.废旧塑料的改性方法有两种,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物理改性法多采用混炼工艺制备多元组分的共混物和复合材料;化学改性则采用交联改性,接枝改性和氯化改性等方法,经改性的再生制品其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可以做档次较高的再生制品.

    5.2各种新材料技术对比

    (1)可降解塑料技术 可降解塑料技术是在塑料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光敏剂,淀粉等原料,这样,可降解塑料制品在使用完,并废弃在大自然中暴露三个月后,可由完整的形状分解成碎片,因而至少在视觉上改善了环境.但这项技术最大的缺陷是,这些碎片不能继续降解,只不过是由大片变成小片塑料,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白色污染".

    (2)植物纤维粉加胺热压技术 该技术是以植物纤维,例如秸秆,稻草,甘蔗渣等经过破碎得到纤维粉,然后混入大量的胶或树脂,再注入到模具中加高压及高温下成型.利用该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在降解性方面较好,但这种技术生产的一次性餐具由于在生产中没有去除纤维色素(因为要去除色素必须要采取化学的漂白方法,势必造成水的污染),产品的外观颜色不尽人意.另外在生产过程中,植物纤维表面的农药残留物难以去除干净,用于制作食品容器不一定安全.而且,由于工艺技术的局限,也难以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3)以纸代塑技术 即采用纸浆为原料,在模具中成型,烘干生产一次性餐具.这种方法制作的餐具因其无毒无害,易回收,可再生利用,可降解等优点而被冠以"环保产品"的称号,是目前综合评价较好的替代技术.但从纸的生产使用全过程来评价的话,该技术也有不足之处.一是纸浆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森林资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有限,大量的砍伐林木造成水土流失,因而不符合我国国情;另一方面,纸浆在生产时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有的情况下污染程度甚至超过塑料.所以从宏观上来讲,以纸代塑技术并不能完全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只是将餐具对环境的污染提前到了制作餐盒时对环境的污染而已.再有,纸浆的生产成本高,使得用纸浆生产的纸餐具价格也比较高,因而以纸代塑也不是完美方案.

    (4)生物全降解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采用淀粉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年生长期植物纤维粉和特殊的添加剂,经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制成生物全降解快餐盒.由于淀粉是一种可生物降解天然高分子,在徽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为葡萄糖,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另外,与其共混的材料也是全降解材料,因而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快餐盒降解性能极好.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发现,样品在堆肥状态下五天开始发霉,十天时所测样品与堆肥融为一体,样品失去测试前的形状和颜色,四十天即全部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另外,其原料来源广泛,可以是玉米,士豆,红薯,木薯等等;并且价格低廉,用这种材料生产的生物全降解快餐盒每个成本仅为0.18-0.20元;生产过程也无任何污染;添加剂采用的是无毒无害的可食用生物胶,因而该产品在使用后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作为饲料利用,具有再资源化功效.

    这种技术制成的餐盒不仅降解性能极佳,其它各项性能指标也都顺利通过了有关技术监督部门的检测,全部符合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在北京市科委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有关专家一致认为,该产品与同类产品比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是一种理想的替代塑料发泡餐具的先进材料.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为了使其实现工业化大生产,研制开发单位还同时研制开发了生产生物全降解快餐盒全自动化生产线,从而为其全面替代塑料发泡餐具,彻底根除"白色公害"提供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我们祝愿环保产品中这主新秀——生物全降解快餐盒能不断完善,为改善和提高我国的环境保护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6 结论

    通过几个月来对高校食堂这样一个小单位的调查和分析工作,我们调查小组深深体会到了,塑料袋在高校使用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调查数据统计结束后,我们科技调查小组的每个成员都非常震惊,塑料制品用量竟如此之大,范围之广出乎我们每个人的意料.就全国高校而言,仅仅食堂使用量每天就高达3,387.9万个,重约67.8吨.

    在人口日益增长的时代,塑料废品几乎占据了城市的每个角落,与人类争夺每一寸土地.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人人有责.

    (1)各高校应该做好环保教育工作,并切实加强这方面的意识素质教育以及宣传活动,切实使每个人意识到应该杜绝塑料袋如此猖獗的使用;

    (2)高校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措施,提供便利学生的一系列有效举措;

    (3)我们高校的学生更应以身作则,在现有的禁令还未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的情况下,尽量不用或少用餐饮塑料袋,逛超市可自行带塑料袋.不乱扔白色垃圾,提高塑料制品使用率,并尽自己所能,让他人也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4)我国在实际回收再利用的效益方面,远远落后与先进国家,今后需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切实的回收机制,管理利用法规.加强科研部门步伐,切实做好回收利用废旧塑料的宣传工作,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让今天的"白色污染"成为造福人类的功臣;

    (5)积极推进价格低廉,质量上乘的可降解塑料的研究步伐,从源头上逐步消除"白色污染".

    最后愿更多有识之士踏上消灭"白色污染"的漫漫征途,共同绘出清洁而又美丽的崭新世界.

    7 参考文献

    ⑴《环境》,"治理白色污染的三条途径",罗桂山,2004.12.47.

    ⑵《绿色生活与未来》,刘静玲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68.⑶ 环境网

    关于西安市各大高校学生食堂使用塑料袋的

    问 卷 调 查

    现今大学食堂中使用塑料袋现象比较严重,为此,我们希望在同学们中间做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分两部分,希望同学们能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认真填好问卷!

    一,关于高校餐饮塑料袋:

    1.您所在的大学是:

    2.您所在学校的食堂是否使用餐饮塑料袋 ( )

    A. 是; B. 否. (若否,请继续进行第二部分的选择)

    3.您所在学校食堂使用塑料袋放何种食物 (可以多选) ( )

    A.米饭,炒菜类; B.稀饭,粥类; C.馒头,包子,饼类; D.砂锅,面条类;

    E.其它

    4.您每天大概要用多少个塑料袋 ( )

    A.1~3个; B.4~6个; C.6个以上.

    5.您觉得食堂使用的塑料袋安全洁净么 ( )

    A. 是; B. 否; C.不知道.

    6.您为什么用塑料袋盛食品 ( )

    A.方便; B.懒得洗碗; C.大家都用; D.其它

    7.如果学校强制禁止使用塑料袋,您会觉得 ( )

    A.极不方便; B.有点不方便; C.无所谓; D.很好; E.其它

    二,关于"白色污染":

    1.您觉得学校食堂使用的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吗 ( )

    A.不会; B.有污染,但不严重; C.会; D.其它

    2.您是否了解一些关于"白色污染"的知识 ( )

    A.了解; B.大概知道; C.不太了解; D.一点儿也不知道.

    3.您是否了解有哪些方法可以处理塑料废品 ( )

    A.知道; B.不知道.

    4.如果您走在学校食堂,发现几乎人人都至少拎2~4个塑料袋盛装饭类的现象,您有什么感受 ( )

    A.反感; B.无所谓; C.其它

    5.您对禁止高校使用塑料袋盛饭,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可实施的有效措施吗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科技调查小组

    2005.03.

    调查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资产管理处

    你提的材料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怎么样的问题,回答者五花八门,让人啼笑皆非。因为材料学专业本身就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材料学专业的本身就是研究材料构成,材料开发及应用规律的学科。它包含的范围非常广阔,一般分为材料学,材料加工,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方向。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材料学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革命,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新能源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创新,显得非常活跃,为材料学科领域和相关专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材料学专业在不同类型的大学是不同的专业研究方向,总体就业非常好。它在航空类大学,是航空类材料;在海洋类大学是海洋类材料;冶金类大学是冶金材料(如北京 科技 大学,武汉 科技 大学);在国防类大学,是国防弹药爆破类材料,武器方面的材料(如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在轻工食品类大学。材料学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轻工食品类材料(如,江南大学,陕西 科技 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在建筑类槐简物大学,则重点研究的是建筑材料方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硅酸盐水泥(如,西安建筑 科技 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

    所以材料学专业,它的研究领域,是非常广泛的,研究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总体来说,就业需求旺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对于材料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学历肯定也占着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素,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但是材料专业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工作前景目前来看还是要优于本科毕业生的。但是总体上来说,材料专业的就业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

    本科生的话,答主今年普通一本大四,复合材料专业,身边很多人只要是想要工作的基本都拿下offer了,但是跟材料专业感觉关系并不是很大,跟个人能力相关吧。以我们班举例,班上有几个人搭伙去常州找工作,基本工资在三千六左右,但是包吃包住,所以按净收入来说还是不错的,去了之后转技术转管理看个人选择。还有其他一些工作,例如技术顾问,销售等,工铅液资大约在四千咐尘左右。因为我在南京,所以说的大约就是常州,苏州,南京等这一周边的城市了,当然,还有一些个人能力比较突出的,这就另当别论了。总的来说,基本都是一些在材料相关的公司就业,转行的特别无关的还是比较少的。

    研究生就业的话,目前本人倒不是很了解,希望之后能有人能来补充。

    其实个人觉得,无论什么专业,总有人会吐槽会不满,这些说到底都是个人能力不够的问题。本科毕业其实大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没有很深,就业主要看的是个人规划以及自身素质,每个专业都存在找不到工作的和工资最高的人,所以不能片面的说材料专业就业好或者难。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您分析/分享。

    离高考就剩一个月了。本篇文章不是号召你报考那个学校 或者那个专业,,为啥让你躲开那些专业。

    本篇文章对考生家长来说价值100万,甚至千万。你们信不信?影响你们一辈子。

    天下专业第一坑:材料类专业,注意是一大类。不是一个专业,这一大类专业号称天下第一大坑专业

    今天就再来hei一把材料专业,号召大家躲远点。

    因为材料是个非常大的工科专业。所以本科录取特别多。

    一般,学材料前:是高兴的呲牙咧嘴( 考上211/985当然高兴了 ):

    大四毕业找工作后发现自己是这样:

    印证了一句话: 学了环化生材,等于就地活埋。

    为何这样,我准备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材料类专业为何这么坑。

    一般材料毕业不好找工作, 你可能想,你是二本当然不好找工作。 假如我是名校,顶级名校呢。比 如北京 科技 大学,国家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

    我告诉你:不好找,待遇差,

    那你说咱上清华北大,还不好找工作?

    我只告诉你:学了材料,和学校无关,毕业都的抱着毕业证哭,那一刻,你才知道孟姜女哭长城故事是真得。因为孟姜女大学学的是材料专业,毕业找不到工作。

    不信,你去清华北大问问学材料有多惨。

    甚至你可能想,我学高 科技 材料,不学那些啥大本粗的材料,行不行?

    可能是不是有些学校材料不好。比如专门炼钢打铁的材料院校: 北京钢院,武汉钢院 。

    那咱学建筑材料,现在基建这么发达。

    那你去武汉理工大学看看,当年的全国重点大学-武汉建材学院非浪得虚 名。他们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天下第一。

    你说:材料不好,怪学钢铁材料没前途。

    那咱学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高大上。

    我告诉你。一样的结果。你去北航问问学那个专业最有前途。你可能换不服气,我学电子信息材料。去电子科大学材料,其实下场一样惨

    那到底学啥材料?

    我就告诉你,不要学。有多远躲多远。

    为啥材料这么坑。因为你学的东西都是假大空,富士康式的体力活,而且也没有啥理论,全靠蒙, 可以说很多材料博士干的活,大街上虽然拉一个人培训三天,能力和博士不相上下。

    有的学校高大上学点量子力学。

    正因为如此,毕业以后,你会感觉自己啥也不会。你说公司要你干啥。 。而人家学计算机的,直接可以编app编界面,独立完成一个程序。学电子的直接画板子调电路,做一个家庭智能轻而易举。

    的材料都有哪些专业

    材料的坑不只是材料这个专业,而是很多不带材料俩字专业的也是材料专业。

    你去西瓜大,哈工大看看。招人最多的专业,绝对是材料。钢院不用说了,几乎全校材料。

    这个材料领域现在严重人员过剩,尤其博士硕士几乎占了整个理工科的快半壁江山了。

    其他行业包括不限于:

    现在流行的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量子材料,钙钛矿。都是青椒写论文大忽悠。

    这个坑太大了。

    一句话:说多了都是泪。

    昨日的/脑/残/化作今日的眼泪

    各校材料招生情况。

    以哈工大,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为例子。

    哈工大设有6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物理、电子封装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每年招收本科生300人。,硕士300,博士一百多。

    西北工业大学每年招生200人。材料类专业。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类,每年招生800人。

    清华大学学生对材料专业的态度。

    清华大学转专业情况。冷热专业,一目了然。高分子材料计划接收5人,0人报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计划接收29个 报名13个。

    看计算机,,金融,都是爆满。

    学个材料专业,清华大学也得瞪眼。都是清华大学毕业,计算机毕业的30w+,材料的5w-

    最后大部分不是当中小学老师就是去专利局。

    建议不要报考任何材料类专业。这个专业转行都不好转 学的太泛泛而谈。没有实际的东西。

    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这门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大学材料类专业具体属于工科,包括了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那么,大学学习材料专业的就业前景怎样呢?下面,笔者着重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材料学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的伟大复兴大局,是当今 社会 无与伦比的重要基础学科领域。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可知,材料类学科主要包括了17个专业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成型工程、智能材料与结构等。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与影响,我国各领域、各行业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无论是工业领域、建筑领域、医用领域,还是航空航天领域、军事领域,材料学都面临着技术突破和重大产业发展的大机遇。

    其次、我国高校材料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可以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来形象比喻,这方面专业厉害的高校太多了。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有17所高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级学科,其中3个A+是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5个A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 科技 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浙江大学,另外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9所高校得到A-。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有16所,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 科技 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 科技 大学、山东大学等。材料学科在去年的ESI排名全球前1‰高校中,我国有18所之多,C9高校全部在列!

    再者、在工科学科中,材料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都是保持在90%以上,算得上是比较好的专业方向了。 我国高度重视材料学的发展与建设,“中国制造2025”把新材料作为十大重大突破领域之一,同时材料学也是“新工学”的重点建设领域。材料学专业学生仅仅读本科是远远不够的,因而一般本科毕业生去向都是考研深造,深造之后的毕业生就业,普遍都是“面宽质优”,例如新材料作为我国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到2025年人才需求缺口约为400万人。据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从事材料类职业的人员平均月收入水平如下:项目经理12.3K,研发工程师11.7K,土建工程师10.7K,机构工程师10.2K,机械工程师8.9K,工艺工程师8.8K,预算员7.3K,施工员6.5K,采购员6.2K,材料员6.1K(K代表千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关于“材料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好不好”的问题,材料专业作为工科中的典型学科,关系到国计民生,备受国家重视和保护;这个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不仅就业面广、受欢迎程度高,而且工作环境优雅、薪资待遇优厚,是一个非常值得一读的专业!

    啥专业都有年薪百万的,

    啥专业都有找不到工作的。

    专业好坏和你没啥太大关系。

    学得好点,比专业好就业有用的

    我不是材料方向的学生,但是作为西工大的学生,对材料专业的就业还是有一点浅显的了解,因为学校最好的就是材料和三航嘛,所以经常会听到相关的消息。总的来说,就业还是不成问题的,当然赶电子和算法类的专业就业率还是差点,还有就是可能薪资待遇要稍差一些,我觉得你想考博士的话,一定还是要考一所985的高校读博,这样以后出来去一般高校当老师也是可以的。家里边不是很差钱的话,能读到顶就读到顶吧,把学位读完,这样出来去哪儿门槛几乎都有,去公司干几年,挣几年钱,再通过什么人才引进回到家乡。日子过得应该是很舒服的。

    材料类似于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内涵实在丰富且包罗万象,好像什么产业都离不开材料作为基础(比如现在最热的芯片、新能源也是建立在材料基础上),属于比较典型的万金油专业。然而重要归重要,具体到某个细分领域往往会衍生出一大堆专业,如材料成型与加工、无机非金属、高分子、复合、航空、建材、电子等材料等细分领域,需要长期耕耘才能做出成就。所以万事懂不如一技通,如果有助于材料方向的,必须要在某一领域深耕专研多年才能有所成就,收入也才会大幅度提高;如果仅仅是粗通做些被人都能干的工作,工资待遇不会很高,肯定不像IT互联网这些朝阳企业来钱快。

    既然是面向就业,那就不要说得那么学术。电化学和光催化我不太懂,但是如果说材料学就业不好,那是因为学得太渣,没达到高薪所需的水平。

    社会 上普遍觉得材料学就业前景不好,但是任何一个行当干到登峰造极了,都会有钱找上门的。因为,只要是能创造财富,资本永远不会与之为敌。

    电化学方面,电解电镀应该比较传统了,但是电刷镀、电喷镀、化学气相沉积等等,目前还没有没落吧?当年都够干到买别墅,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能让你发家致富呢?

    光催化技术,应该可以用于光源催化转化和光源微刻等领域吧?说白了,芯片制造领域肯定用得着,如果能改进现有工艺,那肯定会有就业前途。至少也能去生产线上做技术监理吧?

    总之,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居然还有就业压力?那是谁就业有压力?那是搭不上经济发展快车的人就业有压力。

    得看什么层次的,如果本科毕业找工作,研究生毕业找工作,专业比学校重要,如果读博做研究学校重要。

    如果是传统的金属材料,确实找工作挺难的,除非你足够优秀,做的东西还很基础,留校不错;如果做的复合材料,偏力学方向,个人认为…还可以吧,找工作应该是不太难,就是工资低

    西安交大采购

    开设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硕士及博士学位的大学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清华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交橘坦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

    采购供应链管理是以采购产品为基础,通过规范的定点、定价和定货流程,建立企业产品需求方和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关系,并逐步优化,最终形成一个优秀的供应商群体,并通过招投标圆首桐方式实现企业的采购,从而达到降低采购产芹仿品价格、提高采购产品质量和提高供应商服务质量的目的。

    西安交通大学招标采购中心

    产业与贸易经济系现有教师 22人(其中外聘教师 5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 13 人,教授7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拥有西部地区唯一的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产业经济专业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贸易经济学士学位授予权,培养产业经济学博士、硕士和贸易经济学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拥有西北地区唯一的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建有软硬件设施一流的西安交通大学战略产业研究中心、产业发展实验中心和中国能源研究所等教学和研究。

    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专业以知名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冯根福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SSCI杂志和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已在转型时期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企业理论、战略产业发展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一批重要学术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培养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表现出众,已有多人成长为学界、政界和企业界的精英。

    贸易经济本科专业旨在培养通晓现代中外贸易经济发展理论与实务,拥有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娴熟的外语处理贸易实务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复合型商业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贸经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 金融系设立于1978年。1988年金融学专业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直属院校重点专业;2006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高校本科名牌专业。金融系现有教师30名:教授7名,副教授1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8名,具有国外留学、访问学者25人。

    金融专业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金融MBA、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金融学方向。现有金融理论、金融投资、国际金融、保险与精算、金融工程五个教研室。开设的主要金融学专业课程:金融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公司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保险学、财产保险、人身保险、金融监管学、政策性金融、金融制度比较、信托与租赁、投资项目评估、国际金融实务、投资银行学、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分析、国际结算、银行会计等。

    现设有投融资研究中心、金融研究中心、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保险精算中心、金融工程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项目23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教学奖、教材奖22项。获教育部“十二五”国家级巧丛规划教材7部:《金融学》《金融监管学》《公司金融学》《证券投资学》《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商业银行营销学》。

    金融学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具备金融基础理论的基础知识,掌握金融业务的操作技能,了解国内外金融法规,理解国家金融政策,具备在国内外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专门人才;金融学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基础,掌握金融研究的主要方法,了解金融理论发展的国内外前沿动态,能够独立从事金融分析和研究,具备在国内外金融机构从事业务经营和部门管理的高级人才;金融学博士阶段的培养目标:熟悉国内外金融理论最新发展,密切跟踪国内外著名金融专家的研究动态,对金融改革非常敏锐,具有对经济和金融的综合研究能力,胜任在金融机构管理、在科研部棚游门研究、在高等院校教研的高等级创新型人才。 统计系创建于1950年,现有教师16人,是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建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博士点。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系主任为吴诣民教授,支部书记为邢公奇副教授。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几代教职工的辛勤耕耘,统计系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两个专业(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三个办学层次(本科、硕士、博士),四个研究方向(计量经济模型与应用、经济信息分析与决策、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经济计量分析及应用)。现已发展成为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统计学专业全国排名第6位,数量经济学专业全国学排名第6位)的学科。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学数量化趋势的凸显,统计作为方法论支持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各界对统计的重视前所未有,为孝和樱适应社会需要,统计专业提出了“强化数理方法、突出经济统计特色的办学思路”,以“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素养,坚实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SPSS、EViews等统计,具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为培养目标。以期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数据搜集、处理分析,经济检测与预警等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统计系的课程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了科学化和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统计系的各位教授、副教授都能坚持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拿起课本能懂,放下课本会用”。统计系成立至今,已培养了大量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主要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他们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独特的才能,很多人已成为其所在行业的中坚力量。

    在科学研究领域,统计系教师长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我国企业生命周期分析”、“经济函数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出版《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专著及教材40余部,先后有10余人次荣获省部级社会科学,软科学和全国统计科技进步奖。涌现了一批教学效果好、学术造诣高的专家学者。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现有教师20人,其中正副教授12人,讲师8人。系下设三个教研室、三个教研中心。三个教研室是:国际经济教研室、国际贸易学教研室、经营与实务教研室;三个教研中心是: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研中心、跨国公司竞争与战略研究中心以及区域经济学教研中心。我系办学层次齐全,在长期保持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教育高质量的基础上,目前还拥有国际贸易学与区域经济学两个博士点与硕士点。目前这两个学科已形成了有一定影响、老中青相结合的学科梯队。近年来,相继承担了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承担了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多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与教材10余部,获全国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国家教委、陕西省科技进步奖各1项。国际贸易学与区域经济学两学科的发展及其特色具体如下:

    国际贸易学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国际贸易学科成立于1985年,1990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其后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成立独立的国际贸易学硕士、博士点。是我国少数几个最早成立国际贸易学专业并招收硕士生与博士生的专业之一。2006年,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被陕西省授予名牌专业称号。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特色为:强调国际贸易领域里的重大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研究的密切结合,研究在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及其战略、风险管理、网络经济、环境政策等重大问题方面,已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2)跨国公司竞争与战略研究,特色为:强调将跨国公司发展的前沿理论研究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实践问题研究相结合,研究在跨国零售企业一体化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已取得一批标志性的学术成果;(3)国际金融风险管理与风险投资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特色为:在信用风险管理和创业经济、风险投资等方面已形成一批标志性学术成果。

    区域经济学专业:本学科创建于1994年,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硕士点,2000年设立博士点,同年设立区域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曾获“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985”学科建设等项目资助,总建设经费近100万元。本专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已形成三个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1)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主要从理论高度研究区域经济空间分布、结构演变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调控。此方向主要在开放经济下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分析、区域经济结构转变的相图研究、广义梯度理论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标志性成果。(2)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的承载力以及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结合。此方向主要在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标志性学术成果。(3)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规划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及其管理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侧重于研究城市房地产经济与管理、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等重大问题,因而本研究方向具有性、重点性与区域性的研究特色。 银行信息管理系(以下简称银管系)成立于1986年,是为了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特别是金融信息化对金融管理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从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本科专业为“金融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为金融信息化和金融工程,博士研究生在“金融学”专业下设立“金融信息化”、“可疑金融交易识别”、“金融数据挖掘”、“网络金融”等专业方向。银管系是我国在金融信息化领域唯一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层次的专业教学系。

    “银管系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的教师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

    “金融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经济学、现代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旨在培养通晓经济和金融理论与实务、金融管理和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掌握金融信息开发与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专门人才。其特色在于理工与人文学结合,经济与管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专业人才。

    银管系自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领域——金融信息化开展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金融信息化攻关项目“金融电子化标准化总体规范”,并获中国金融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八五”金融信息化科技攻关项目“银行会计电算化总体规范”;主持国家“十五”金融信息化攻关项目“金融技术风险监管研究”;参与人民银行信息化重点项目“金融博士”多媒体;主持人民银行重点科研项目“银行会计核算教学”和“面向对象方法的新一代银行会计核算”。除此之外,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等十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发表、出版了一批在我国金融信息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现代化银行信息概论》、《电子化银行信息原理》、《中国国家金融网络(CNFN)总体研究》、《电子化银行信息需求分析》、《金融电子化标准总体规范》、《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电子化银行信息分析与设计》、《银行会计信息分析与设计》、《金融电子化概论》、《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网络金融》等。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项。培养了一批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专业人才,在国内对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银管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在专业课和选修课中增加大量实践学时外,还鼓励学生参加有利于培养自己能力和兴趣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自2006年起连续参加“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每年都有1至3个代表队创入决赛,曾获得二、三等奖10项,学生们在竞赛中表现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为学校和学院争得了荣誉。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电子商务系成立于2000年4月,下设电子商务综合、电子商务经管、电子商务技术三个教研室,拥有“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要实验室”。是教育部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协作组秘书处、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国际电子商务中国中心、陕西省电子商务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地。已同美国、芬兰、日本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学术交流活动,并与国内多家企业如阿里巴巴、96128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目前电子商务系共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占教师人数的67%;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梯队优化、素质优良、具有丰富教学与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

    我系电子商务专业是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首批设立的院校之一。教学层次齐全,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专业特色鲜明、体现了文理结合,多学科综合与交叉,实行主辅修制、拓宽专业口径,已构建起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十年来,在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领导下、在国内外同行的支持下、在全系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我系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承担与完成了多项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由《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大学评价》中,我院电子商务专业连续多年被评为A++专业。2004年10月我系电子商务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普通高校本科名牌专业”;2004年10月电子商务实验室被陕西省科技厅授于“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要实验室”;2007年电子商务专业为被陕西省批准为“陕西省特色专业”;2007年由我系李琪教授负责的“电子商务概论”获得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2009年由我系作为主要研究成员(排名第2)合作完成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建设与创新实践》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我系学生在《第一届全国高校首届“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获得特等奖、2010年我系学生在《第二届全国高校首届“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由获得了特等奖(2名);2010年12月11日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高校首届“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 系主任: 张倩肖 教授 党支部书记: 李春米 副教授

    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经济学系成立于1994年,一直承担着经济与金融学院及学校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经济学系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师20 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的教师1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经济学系教师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国家级的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作为主持人承担了7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获得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

    目前经济学系拥有理论经济学硕士一级学科,有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两个硕士点,下设环境、资源产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过渡问题研究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等多学科方向。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定位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型经济学人才;在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倡导先进性和科学性互相结合、现实性和前瞻性互相统一的原则;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力求充分反映21世纪对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已有多人到英国、美国的一流大学进修访学,为经济学的科研、教学搭建了很好的国际交流。

    我们主要培养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适合从事综合经济管理、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理论研究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相对于应用经济学科,它更侧重于对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经济学系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主要是政府管理部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工商企业、中外咨询机构等。 系主任: 邓晓兰教授 党支部书记: 王俊霞 副教授

    财政系是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建系较早的系部之一,已经有50年的历史。该系设有西北地区唯一的财政学博士点。目前已经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现有专职教师1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职教师7名。另外,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财政系外聘兼职教授9名。近十年来财政学科长足发展,一支以财政研究方向邓晓兰博士生导师和税收研究方向李香菊博士生导师为学术带头人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财政学学科队伍已经形成。2000年以来,主持了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在《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税务研究》、《改革》、《当代经济科学》等专业权威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奖项多项。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建世界一流知名大学的目标,财政学学科发展坚持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本科生主要招生方向为财政学(含税收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分为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类。学术型涵盖财政政策与制度、公共投融资、税收理论与实务三个研究方向,应用型主要招收税务管理硕士。博士研究生目前招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制度。

    财政学(含税收学)本科与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经济学理论基础,知悉财政管理政策与税法制度,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财政、税务、投资等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以及金融、工商企业等相关经济管理领域从事财税管理、企业税收筹划、财务管理、财政税收研究工作、具备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有:公共经济学、财政学、政府预算、公共债务、政府采购、税收经济学、中国税制、国际税收、税务管理与稽查、税收筹划、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财务报表分析、国有资产管理、项目评估与投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