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西用?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2、“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那么,中学西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冯桂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这一思想成为清末洋务派的指导原则。它主张以中国的伦理学说和经史之学为基础,将西方的科学技术应用其中。冯桂芬最初提出了这一理念,后来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中学”是指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包括三纲八目,如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内容。这些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品德修养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而“西学”则涵盖了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商务、教育、外贸以及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中体西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既保留了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又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一思想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得中国能够更好地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
通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中国在保持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从而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一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改革,也为后来中国的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指的是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为根本,在不动摇中国既有的核心思想与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学习和应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这种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政治制度是优越于西方的,落后的只是器物方面和一些具体的社会制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冯桂芬在《校部庐抗议》中最早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种观点也成为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南溪赘叟在《万国公报》上发表《救时策》一文,首次明确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概念。
其后,礼部尚书孙家鼐在《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再次提出:“自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晚期,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抨击洋务派持“中体西用”的态度向西方学习的行为是舍本求末,提出学习西方议会,实行君主立宪,从根本上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由此方可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
张之洞对维新派的观点持反对意见,并于1898年5月出版了《劝学篇》,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重申“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观念。而当时的一些外国殖民主义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也鼓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论调。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清末洋务派的教育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
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在_劝学篇_中系统阐述。“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扩展资料
作用:
第一,中体西用思想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你好!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谢谢!
在19世纪末的万国公报上,首次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亦称“中体西用”。这一思想成为清末洋务派的行动指南。这一思想由冯桂芬首次提出,并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的是以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经典学问为根基,同时积极吸收和利用西方的科技知识和管理方法。这一主张强调在保持中国传统价值和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的现代科技与管理技巧,以解决国家的现实问题。
“中学”主要指以“三纲八目”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包括明德、新民、止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核心理念。而“西学”则涵盖了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这一思想主张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同时,采用西方的科技和管理方法,如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以解决国家的危机。它不仅在理论上为中西文化融合提供了指导思想,也在实践中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19世纪末的万国公报上,首次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这一思想在洋务运动中得到实践,对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中学西用的全部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清末洋务派的教育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在_劝学篇_中系统阐述。“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