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大学

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大学
  • 2023-05-02
目录
  • 烟台大学法学院
  • 烟台大学学报投稿经验
  • 烟台大学学报好发文章吗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烟台大学学报投稿

  • 烟台大学法学院

    1.《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词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

    2.《〈佛国记注译〉指疵》,《安顺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3.《〈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1期;

    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札记》,《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

    5.《训诂学的开拓性硕果》,《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

    6.《〈清平山堂话本〉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

    7.《释“管押”》,《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8.《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的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5期;

    9.《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奠雁”习俗》,《文史杂志》1998年第5期;

    10.《从形声与同源的关系看声符示源问题》,《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期;

    11.《〈释名〉声训中的声符示源功能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4期;

    12.《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99年第5期;

    13.《“年龄”探源》,《语文月刊》1999年第11期;

    14.《〈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再补》,《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

    15.《“二程语录”词语小札》,《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

    16.《元明剧曲中“耨”的词义文化探源》,《汉字文化》2000年第2期;

    17.《释“不间”》,《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

    18.《黄永武〈形渗耐梁声多兼会意考〉述评》,《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

    19.《王力先生有关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5期(2000年9月);

    20.《〈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指瑕》,《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

    21.《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融合——读〈古汉语文化探秘〉》,《台州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22.《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

    23.《从“陆九渊语录”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

    24.《〈原本玉篇残卷〉中的同源字问题》,《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25.《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

    26.《宋儒语录二种点校指瑕七则》,《书品》(中华书局)2001年第2期;

    27.《形声字声符示源现象中的若干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丛运摘》2001年第2期转载;

    28.《市语研究的硕果》,《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

    29.《人名禁忌及其文化内涵》,《华夏文化》2001年第1期;

    30.《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价值论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2期;

    31.《“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

    32.《历代万卷楼及其藏书》,《华夏文化》2001年第2期;

    33.《读〈元本琵琶记校注〉札记》,《古籍研究》2001年第2期;

    34.《杨树达先亩锋生有关“形声字声中有义”之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8期(2001年6月)。

    35.《〈寒山诗注〉札记》,《书品》2002年第1期;

    36.《“馒头”的传说及其语源辨正》,《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

    37.《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华夏文化》2002年第1期;

    38.《〈古代汉语〉教改初探》,《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39.《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2期;

    40.《〈清平山堂话本〉词语选释》,《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2期;

    41.《“有请的”、“经纪人”的称谓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

    42.《关于声符示音功能研究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年第1期;

    43.《中古佛经词语零札》,《广州华苑》2002年第2期;

    44.《谈明清俗语辞书在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作用》,《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1期;

    45.《从中古佛经词语看语文辞书的书证溯源问题》,《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

    46.《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47.《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新创获》,《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

    48.《中古佛经词语与辞书书证溯源》,《台州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

    49.《解读故训材料的科学方法》,《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

    50.《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

    51.《〈风月锦囊笺校〉词语札记》,《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

    52.《从汉民族思维特点看声符示源的理据》,《汉字文化》2003年第2期;

    53.《唐传奇〈玄怪录〉〈续玄怪录〉释词》,《唐都学刊》(社科版)2003年第3期;

    54.《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暨南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55.《中古佛经释词四则》,《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

    56.《〈小学考〉的学术价值》,《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57.《读明清俗语辞书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

    58.《面对新世纪的训诂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9期。

    59.《明代歌曲释词三例》,《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

    60.《〈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简评》,《汉字文化》2003年第4期

    61.《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著作》,《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

    62.《当代权威词典应重视明清俗语辞书》,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6期(2003年12月);

    63.《解读〈孟子〉同义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

    6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例释》,《汉语史学报》第四辑(2004年1月);

    65.《〈文史文献检索教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

    66.《〈古辞辨〉在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特刊;

    67.《汉语成语的佛教渊源》,《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68.《释“诅”》,《广州华苑》2004年第1期;

    69.《〈风月锦囊笺校〉补议》,《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70.《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论争回顾》,《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期;

    71.《佛经音义研究的力作》,《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7期;

    72.《〈尔雅·释诂〉郭璞注中的双音词》,《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总第45期);

    73.《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

    74.《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华夏文化》2004年第3期;

    75.《〈慧琳音义〉中的词源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

    76.《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述略》,《暨南学报》2004年第6期;

    77.《当代大型辞书书证晚出词条举例——以见于明代歌曲中的词语为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9期(2004年10月);

    78.《近代汉语研究的世纪总结》,《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

    79.《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80.《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方法刍议》,《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七辑,2004年12月;

    81.《面向应用语言学的汉语词源研究刍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2.《话说“凤凰”》,《文史知识》2005年第1期;

    83.《中古佛经中的字序对换双音词举例》,《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

    84.《中古佛经词义抉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5.《中古佛经中的委婉语考析》,《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6.《墓志的语言学阐释》,《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

    87.《〈齐民要术〉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8.《郭璞的语言学成就》,《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9.《中国古代宗庙称谓词义辨析》,《广州华苑》2005年第1期;

    90.《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指瑕》,《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91.《〈酉阳杂俎〉中的词源探求》,《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3期;

    92.《“牵砻”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

    93.《魏晋至唐五代笔记杂著中的词源探讨略评》,《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94.《郭璞〈尔雅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

    95.《古代的“巫”及相关职业》,《华夏文化》2005年第3期;

    96.《〈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南方草木状〉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

    97.《〈颜氏家训〉中的词源探求》,《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98.《历史上的汉语教科书——读〈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书品》2005年第6辑;

    99.《一种特殊的文化词语——数词词素参与构成的詈词特点及其语源分析》,《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

    100.《〈抱朴子内篇〉词语零札》,《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6期;

    101.《面向海外兼读制研究生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

    102.《十年来道教典籍词汇研究综述》,《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二作者);

    103.《杨树达先生汉语词源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辑,2005年1月;

    104.《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述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05.《佛经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汉语史研究集刊》第8辑(2005年12月);

    106.《佛经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书品》2006年第1期;

    107.《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断想》,《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

    108.《〈汉语缩略研究〉读后》,《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09.《宋代笔记〈云麓漫抄〉中的语言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

    110.《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尝试》,《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

    111.《魏晋至唐代经注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

    112.《理据——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

    113.《〈古辞辨〉简论》,《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

    114.《专书词语考释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15.《〈抱朴子内篇〉词语小札》,《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4期;

    116.《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暨南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

    117.《〈南村辍耕录〉与汉语史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九辑,2006年12月 (第二作者);

    118.《“打牙祭”探源》,《黔南民族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19.《品读〈语文丛稿〉》,《书品》2007年第3辑;

    120.《颜师古〈汉书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2期;

    121.《玄应〈众经音义〉中的词源探讨述评》,《语文研究》2007年第3期;

    122.《汉语词源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期;

    123.《让辞书更完善——读〈汉语大词典商补〉》,《贵州文史丛刊》2007第4期。

    烟台大学学报投稿经验

    院校专业:

    烟台大学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烟台,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于1984年建校,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援建。学校东临黄海,西依青山,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国内距海最近、拥有海岸线最长的滨海大学。,学校 1985年正式招生,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3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原山东省建材工业学校、原山东省水产学校并入烟台大学。2012年获批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9年成为省市共建高校,“药学”和“材唤迹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立项。2020年学校获批项目博士后招收资格,入选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法学、药学两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行列。高水平学科入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901—1000档位。,办学条件优越,学校占地面积 2100亩,建筑面积101.9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2亿元。目前在烟台开发区已开工建设烟台大学科教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200亩,规划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学校建有承先图书馆与逸夫图书馆,总面积4.23万平方米,现有图书总数273万册,电子期刊2万余种,中外文数据库近百个。学校建有5000平方米的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千米文化艺术长廊,孺子牛、八景园、三元湖、烟雨亭、钟楼、“升腾”雕塑等标志性文化景点遍布校园。学校是山东高校审美教育研究基地、山东高校党建研究基地、山东省德育示范高校、山东省企校共建先进单位、全省平安校园标杆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学校现设 23个学院,72个研究院所,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管、教、艺10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3万余人,本科生源跨全国30个省(市、区)。另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4万余人。1995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10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2人,国家外专高端人才项目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旅唤才2人,泰山学者工程入选者17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省“外专双百计划”入选者3人,省教学名师9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省优秀青年人才获得者9人,省智库高端人才首席专家1人,齐鲁文化英才2人,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13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4人。,教学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4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8个,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建设专业群3个。6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获批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4门,省级精品课35门,省一流本科课程4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现有省级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2个,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15门,省级成人教育数字化课程16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项目1个,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和镇并位列第162位,在全国省属高校中位列第99位。2018年、2019年连续荣获“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19年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科研实力强劲,现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批山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其中,山东省高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1个,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泰山学者种业人才团队支撑计划1个,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1个,省级研究院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法学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B类学科和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0%,数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400。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20余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00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2000余项,2021年科研总经费突破2亿元。《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入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服务地方深入,坚持立足烟台、服务烟台、融入烟台,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与知名企业共建药学院、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和数字创新学院,与知名企业共建专业 34个。与自贸区烟台片区共建“自贸区海洋知识产权中心”新型智库,作为主要单位推进共建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环渤海药物高等研究院、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大学(威海临港区)技术转移中心。发起成立烟台数字经济产教联盟、烟台设计产业联盟、烟台市物联网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主动对接烟台市八大战略新兴产业,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发展生态。以现有35个校级文科科研机构为基础,整合建设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院、中韩(烟台)产业园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连续多年获评“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对外交流广泛,先后与 3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设有与德国、美国、韩国和意大利高校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和本科项目3个,与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白俄罗斯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50多所友好院校开展校际学生交流项目,以及本科双学位、本升硕、硕士和博士联合培养等项目。设有英国朴茨茅斯大学预科项目和韩国留学项目。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接收外国留学生及可以邀请外国文教专家的院校之一,是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是汉语水平考试(HSK)、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和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考试(BEC)考点。,我向海而生,你为梦而来!面向未来,烟台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山东省、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秉承 “守信、求实、好学、力行”的校训,大力弘扬“勤奋、创新、育德、守纪”的校风,发扬“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烟大精神,深入贯彻“一二三”战略部署,全面实施高质量发展“九项工程”,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努力向着特色鲜明、部分学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烟大力量。

    其他信息:

    烟台大学设立的专业主要有:法学、知识产权、药学、制药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制药、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日语、朝鲜语、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投资学、会计学(金融外包方向)、工商管理(物流外包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材料补充:

    烟台大学(Yantai University)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单位、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山东省“强特色”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创建于1984年7月,学校于1985年正式招生,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3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原山东省建材工业学校、原山东省水产学校并入烟台大学。

    烟台大学学报好发文章吗

    2011版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学术月刊4.中国人民大学学报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9.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2.江海学刊13.文史哲1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5.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社会科学研究18.学术研究19.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天津社会科学21.社会科学22.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3.浙江社会科学24.江苏社会科学25.社会科学战线2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浙江学刊28.求是学刊2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1.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2.学习与探索33.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4.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5.人文杂志36.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南京社会科学38.中州学刊39.广东社会科学40.东南学术41.甘肃社会科学42.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43.学海44.江汉论坛45.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6.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7.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8.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9.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0.江西社会科学51.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国外社会科学53.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4.思想战线55.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56.山东社会科学57.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8.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9.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0.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1.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2.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3.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5.学术界66.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7.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8.探索与争鸣69.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0.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1.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2.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3.学术论坛74.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5.东岳论丛76.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7.社会科学辑刊78.学术交流79.河南社会科学80.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1.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2.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83.云南社会科学84.北方论丛85.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7.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8.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0.东疆学刊91.武汉大轮纤厅学学报.人文科学版92.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湖北社会科学腊隐96.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7.齐鲁学刊98.高校理论战线99.北京社会科学100.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1.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2.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3.贵州社会科学10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社会科学家106.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9.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0.湖南社会科学111.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2.学习与实践113.内蒙古社会科学114.广西社会科学115.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天府新论117.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8.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19.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竖渗社会科学版120.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1.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社会科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学术月刊

    北京示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文厅兄史哲

    学术研究

    江海学刊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战线

    江苏社会科学

    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学刊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浙江学刊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江社会科学

    田径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求是学刊

    人文杂志

    江西社会科学

    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习与探索

    江汉论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求索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州学刊

    南京社会科学

    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甘肃社会科学

    思想战线

    山东社会科学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社会科学辑刊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改名: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学术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前樱学社会科学版

    广东社会科学

    国外社会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术交流

    东岳论丛

    东南学术

    学海

    学术论坛

    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探索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湖北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社会科学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首慧伏丛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社会科学

    湖南社会科学

    学术探索

    探索与争鸣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高校理论战线

    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陕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北方论丛

    云南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江淮论坛

    北京社会科学

    前沿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社会科学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投稿

    张淑清 ,女,1969年10月出生。2007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2006-2007年和2010年两次赴以色列作学术交流活动,现为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开设的课程:世界中古史、犹太史做洞(本科)、犹太教研究、欧美犹太人史(研究生)。

    出版的著作:《中世纪西欧的犹太妇女》 人民出版社 2009年。

    出版的译著:《古代以色列妇女和早期犹太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 1、“中世纪西欧犹太社团及其历史作用探析”,《世界历史》2006年第6期;

    2、“国外关于古代、中世纪犹太妇女地位问题研究述评”,《世界历史》2008年第5期;

    3、“论中世纪西欧犹太妇女的教育地位”,《世界民族》2007年第6期;

    4、“从离婚权的演变透视中世纪欧洲犹太妇女的婚姻地位”,《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

    5、“中世纪西欧犹太寡妇地位初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5期;

    6、“论中世纪西欧犹太妇女在犹太会堂中的地位和作用”,《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3期;

    7、“论中世纪西欧犹太社团的司法自治”,《学海》2006年第1期;

    8、“论中世纪西欧犹太妇女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1期,此文被人大复印《世界史》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9、“犹太妇女与三大诫命”,《犹太研究》2008年第6辑;

    10、“试论古代犹太妇女的婚姻地位”,《齐鲁学刊》2008年第5期;

    11、“犹太教的利未婚”,《世界宗教文化》,2008年第1期;

    12、“对犹太婚约的历史考察,《历史教学》2008年第2期;

    13、“犹太妇女与中世纪欧洲的借贷业”,《北方论丛》2008年第2期;

    14、“讲授纳粹屠犹的历史“亚德瓦谢姆的方法论原则”(译文),《新史学》第八辑《纳粹屠犹——历史与记忆》,大象出版社 2008年,第218-223页;

    15、“根深蒂固偏见的大暴露”(译文),《犹太人告白世界—— 塑造犹太民族性格的22篇演讲辞》,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年,第47-50页。 1、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犹太妇女史”(在研),项目编号:11BSS010;

    2、 主持国家民委2009年度课题“巴以冲突背后的民族主义问题研究”(已结题),项目编号:GM-2009-52;

    3、 主持鲁东大学校基金课题“中世纪欧洲犹太妇女地位研究”(已结题);

    4、 主持鲁东大学校基金课题“犹太教改革及其变迁”(已结题)。 1、 主讲的《社会保障学》被评为鲁东大学优质课程;

    2、 主讲的《世界古代史》获得鲁东大学双语教学课程立项。 1、论文“国外关于古代、中世纪犹太妇女地位问题研究述评”于2010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年获得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专著《中世纪西欧的犹太妇女》于2010年获得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论文“纯宴枯论中世纪西欧犹太妇女的教育地位”2008年获得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2008年获得鲁东大学三级教学观摩大赛二等奖。

    5、2003年获得烟台师范学院“两课教学”授课竞赛一等奖;

    6、论文“对犹太人隔都的历史考察”于2003年获得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7、2003年获得烟台师范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8、2001年获得烟台师范学祥宽院“优秀教师”称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