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初中

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初中物理易错点总结

  • 初中
  • 2023-06-14
目录
  • 初中物理易错题
  • 八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
  • 化学易错知识点初中
  • 初中物理易错点总结
  • 中考物理易错题精选120题

  • 初中物理易错题

    电学在中考物理考试中的权重是比较大的。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2019年中考物理电学易错点和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9初中物理知识点电学易错点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可以测电源电压)

    3.电压是知族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某些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应该是“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电阻的大小与电压、电流大小无关!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歼袜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测电阻和测电功率都要搞定U、I两个量,所以电路图一般也一样)

    11.串联电路中:电压U、电功W、电功率P、电热Q与电阻R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I、电功W、电功率P、电热Q与电阻R成反比(简记为“串正并反”)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越多并联用电器相当于越增加了总电阻的横截面积,电阻越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无论在串联电路还是在并联电路中,某一个电阻的阻值变大了,则整个电路的等效总电阻也变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磁体的内部方向相反)。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23.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搭改弊,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24.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发电机无电源!

    25.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有电源!

    26.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②切割磁感线。缺一不可!

    27.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磁场不是由磁感线组成的!

    28.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电学解题技巧

    1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技巧。

    (1)若两物体相互吸引,则物体带电情况有两种:

    ①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

    ②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2)若两物体相互排斥,则物体带电情况是: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2判断变阻器联入电路部分的技巧。

    (1)若是结构图,则滑片与下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部分。

    (2)若是电路符号图,则电流流过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的部分。

    3判断串、并联电路和电压表与电流表所测值的技巧。

    (1)先把电压表去掉,把电流表看成导线。

    (2)再看电路中有几条电流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则是串联;否则是并联。

    (3)从电源正极出发,看电流表与谁串联,它就测通过谁的电流值;再看电压表与谁并联,它就测谁的两端电压值。

    4对与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电表示数变化的规律。

    (1)若是串联电路,具体做法是:

    ①先根据滑片的移动情况判断出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情况,再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判断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情况,据欧姆定律I=U/R,U不变判断出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情况(即:电流表的变化情况)。

    ②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有三种情况:

    a.当电压表与电源并联时,其示数不变;

    b.当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同;

    c.当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反。

    (2)若是并联电路,具体做法是:

    ①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没有滑动变阻器或开关,则滑片移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通断时,其示数不变。

    ②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有滑动变阻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则电流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相反,与电路中的总阻值变化相反。

    ③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

    5判断电路故障的技巧。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①若电流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开路。

    ②若电压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有两种可能: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开路,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短路;若无示数,有故障,则可能是: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短路,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开路。

    (2)用试电笔判断家庭电路故障:

    ①若各处试电笔都发光,则是零线断了。

    ②若各处试电笔都不发光,则是火线断了。

    6判断两电阻串、并联时,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和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值的技巧。

    (1)若两电阻串联,则取它们中最小的正常工作电流值为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在用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乘以它们的总电阻,计算的结果就是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值。

    (2)若两电阻并联,则取它们中最小的电压值为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值,再用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值分别除以它们各自的电阻,把计算结果相加就是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7关于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类型题的解题技巧。

    (1)若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措施是在每次更换不同定值电阻后,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更换定值电阻后,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八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

    经过对力学的复习,很多同学大呼物理难学,很多情况傻傻分不清。为帮助大家摆脱力学易错陷阱,我特将初二物理力学易错难题归纳如下。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物理力学易错难题归纳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败答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消老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最大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3、对弹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

    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最大速度的情形。

    4、小球在圆环内、圆管内运动的比较

    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最高点情形。

    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

    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

    5、对“”机车启动两种情形“”的认识

    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与恒定牵引力启动,是动力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这里要注意两点:

    (1)以恒定功率启动,机车察桥慧总是做的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机车先做的匀加速运动,当达到额定功率时,再做变加速运动。最终最大速度即“收尾速度”就是vm=P额/f。

    (2)要认清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时间图像。曲线的“渐近线”对应的最大速度。

    还要说明的是,当物体变力作用下做变加运动时,有一个重要情形就是: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平衡时,速度有一个最值。即有一个“收尾速度”,这在电学中经常出现,如:“串”在绝缘杆子上的带电小球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变加速运动,就会出现这一情形,在电磁感应中,这一现象就更为典型了,即导体棒在重力与随速度变化的安培力的作用下,会有一个平衡时刻,这一时刻就是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极值的时刻。凡有“力、电、磁”综合题目都会有这样的情形。

    6、对物理变化量的认识要分清

    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动能定理的表达(所有外力做的功总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物理量前后时刻相减问题,同学们往往会随意性地将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而出现严重错误。

    其实物理学规定,任何一个物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的变化量、增量还是改变量都是将后来的减去前面的。(矢量满足矢量三角形法则,标量可以直接用数值相减)结果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而不是错误地将“增量”理解增加的量。显然,减少量与损失量(如能量)就是后来的减去前面的值。

    7、“追遇”问题易错点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追击类问题,在高考中很常见,但考生在这类问题则经常失分。

    常见的“追遇类”无非分为这样的九种组合:一个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去追击另一个可能也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显然,两个变速运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做减速运动的情形比较复杂。

    虽然,“追遇”存在临界条件即距离等值的或速度等值关系,但一定要考虑到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除利用数学方法外,往往通过相对运动(即以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和作“V-t”图能就得到快捷、明了地解决,从而既赢得考试时间也拓展了思维。

    值得说明的是,最难的传送带问题也可列为“追遇类”。还有在处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追击问题时,用相对运动方法最好。如,两处于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某一时刻相距最近,当问到何时它们第一次相距最远时,最好的方法就将一个高轨道的卫星认为静止,则低轨道卫星就以它们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运动。第一次相距最远时间就等于低轨道卫星以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做半个周运动的时间。

    8、万有引力公式勿张冠李戴

    万有引力部分是高考必考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公式繁杂,主要以比例的形式出现。其实,只要掌握其中的规律与特点,就会迎刃而解的。最主要的是在解决问题时公式的选择。

    最好的方法是,首先将相关公式一一列来,即:mg=GMm/R2=mv2/R=mω2R=m4π2/T2,再由此对照题目的要求正确的选择公式。

    其中要注意的是:

    (1)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就认为是其重力(不考虑地球自转)。

    (2)卫星的轨道高度要考虑到地球的半径。

    (3)地球的同步卫星一定有固定轨道平面(与赤道共面且距离地面高度为3.6×107m)、固定周期(24小时)。

    (4)要注意卫星变轨问题。要知道,所有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随着轨道高度的增加,只有其运行的周期随之增加,其它的如速度、向心加速度、角速度等都减小。

    9、各种“”转弯“”情形要分清

    在实际生活中,人沿圆形跑道转弯、骑自行车转弯、汽车转弯、火车转弯还有飞机转弯等等各种“转弯”情形都不尽相同。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必须有力提供它们“转弯”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显然,不同“转弯”情形所提供向心力的不一定是相同的:

    (1)人沿圆形轨道转弯所需的向心力由人的身体倾斜使自身重力产生分力以及地面对脚的静摩擦力提供;

    (2)人骑自行车转弯情形与人转弯情形相似;

    (3)汽车转弯情形靠的是地面对轮胎提供的静摩擦力得以实现的;

    (4)火车转弯则主要靠的是内、外轨道的高度差产生的合力(火车自身重力与轨道支持力,注意不是火车重力的分力)来实施转弯的;

    (5)飞机在空中转弯,则完全靠改变机翼方向,在飞机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来提供向心力而实施转弯的。

    物理易错知识点一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2、“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3、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4、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5、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6、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7、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8、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9、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0、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物理易错知识点二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高三党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最大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3、对弹簧中的弹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

    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最大速度的情形。

    4、对“细绳、轻杆”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较

    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最高点情形。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

    6、对物理图像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物理图像可以说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可能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可以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图像,认识图像的最好方法就是两步:一是一定要认清坐标轴的意义;二是一定要将图像所描述的情形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关于图像各种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专项训练。)

    猜你喜欢:

    1.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总结

    2.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3.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总结

    4. 高考生物易错点

    5.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

    化学易错知识点初中

    1.浮冰熔化问题:

    淡水中:F浮=G冰=G排水=G熔水冰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

    盐水中:F浮=G冰=G排盐水=G熔水v水>v海水冰熔化后水面高度上升。(海平面上升)

    2.为何用水取暖?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其他物质相比,在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水放出的热量多,故用水来取暖。

    为何用水来散热,冷却?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其他物质相比,在质量相同,纯租大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吸收的热量多,故用水来散热。

    3.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室温25摄氏度。

    4.汽油机中:一个冲程转半圈,转两圈做功一次。

    5.冰箱冷冻室在上方,汽化吸热。冷凝器中液化。

    6.温度计的测温物质选择问题:

    (被测物质的温度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也不能高于其沸点。)

    测温物质凝固点应低于被测物质温度凝固点,否则测温物质会型腔凝固。

    测温物质沸点应高于被测物质温度沸点,否则测温物质会沸腾。

    7.温度、热量、内能:

    三者中,温度升高,则内能一定增加,其余变化情况都不一定。

    8.有如下字眼如:“初温”“末温”和“温度变化”的用比热容公式。

    有如下字眼如:“燃烧”的用热值公式。

    9.搞不清看不清t与t的变化量。

    10.水做竖加盐降低凝固点(海水比淡水更难结冰)。

    冰加盐降低熔点(雪上撒盐使雪更易熔化)。

    11.Q吸=Cm(t-t0)

    Q吸:加热时间(钟表)

    C:吸热能力

    m:两物质质量相同(天平)

    (t-t0):温度变化量(温度计)

    初中物理易错点总结

    在学习初中扰族物理里年的州吵压强知识容易错缓迹弊的地方是这样几个。例如求压力的时候。压力的方向以及压力和重力之间的区别,所以这是经常出错的。另外,考查压强的时候呢还注意受力面积与接触面积。关系受力面积和接触面积并没有直接关系。吃这些都是容易出错的地方,一定要考虑好。

    中考物理易错题精选120题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氏和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F拉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1/R

    =1/R1

    +1/R2

    +……

    欧姆定律:

    I=

    U/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蔽圆1.0×103kg/歼并盯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