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在哪里 中国农科院很次吗 中国农科院比211好吗 农药学就业前景 辽宁省果树研究所苗木
10000每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学业奖学金金额助研津搏氏备贴,硕士研究生一等奖学金(20%)为10000每年,课程学习阶段:入学当年9月至次年4月,共基毁8个月,1500元核局每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3月,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从事果树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国家级科研机构。主要开展苹果、梨、葡萄等北方落叶果树的研滚链粗究工作,侧重基础研唤银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同时积极面向“三农”、面向市场,大镇进行开发研究、科技兴农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研究所现设果树资歼孙源研究与品种改良中心、果树栽培与植保研究发展中心 、果品贮藏加工研究氏兆链发展中心、西瓜甜瓜研究发展中心 、果树生长发育调控研究发展中心、果树瓜类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和果树瓜类信息资源中心 、此外专设郑州科丰脱毒种苗有限责任公司 、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猜敬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和试验农场,在所外设有若干试验基点;还设有3个职能管理部门和1个后勤服务部门。截止2005年底,已取得科技成果151余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桃圃、葡萄圃建在本所;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会和全国西甜瓜协会挂靠本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的研究所之一,位于辽宁省兴城市。其前身兴城园艺试验场始建于1934年。1958年3月29日在与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果树研究室合并的基础上建所,直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1970年冬下放陕西,与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合并。1978年迁回辽宁省兴城市,与1973年成立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兴城果树试验站合并,恢复原建制,仍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张存实。
本所按中国农业科学院确定的任务,以仁果类果树为主要研究对象,面向全国,着重研究解决苹果、梨生产中重大科技问题,同时有重点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大力加强开发研究。主要进行了苹果、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主要性状鉴定评价研究;苹果、梨、葡萄、西瓜新败茄品种选育及优质丰产关键技术研究;苹果、梨营养生理、光合生理、贮藏生理及产地节能贮藏技术研究;苹果、梨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果树病毒病种类及脱毒技术研究;生物技术及电子计算机在果树上应用技术研究;国内外果树科技情报资料的收集分察昌察析、果树发展战略宏观研究。还承担组织、协调全国果树科研工作,如拟订科技规划、国家果树种质圃的规划布局、召集全国果树科技会议等项工作。
1990年该所有科技人员139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31名。全所设有品种资源、生理贮藏、栽培、植保、情报资料5个研究室。有2个试验农场,总面积为141公顷,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苹果、梨圃建在迅敬本所,保存苹果、梨、山楂种质资源共约1600份。综合实验室有大型仪器13台(件)。实验温室35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订阅专业外文期刊71种,中文期刊138种,收集保存中文资料(内部文献)205800余份。
1980~1990年,向国外派出访问学者、进修人员及合作研究人员共28人次。先后与美国农业部贝茨维尔农业研究中心果树研究室、波兰果树研究所、保加利亚果树研究所开展国际合作研究。1986年开始承担培养硕士研究生任务。
建所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106项(次),其中获奖成果58项,含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15项。获国家级奖的项目是:梨新品种早酥、锦丰(全国科技大会奖,1978年);苹果树腐烂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8年);红香蕉苹果产地贮藏系列技术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9年)。
编辑出版果树专业期刊有《中国果树》(季刊)、《中国果树科技文摘》(年集)。组织国内著名果树专家编著了《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一版)、《中国果树病虫志》、参加主编《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二版)。由本所科技人员编著的专著主要有《东北的梨》、中国果树志第三卷《梨树志》、《苹果主要品种彩色图谱》、《梨主要品种彩色图谱》、《葡萄品种》、《梨树品种》、《苹果修剪技术》、《果树营养诊断》、《苹果、梨、葡萄病虫害防治》、《苹果园病虫综合治理》等。此外还编写、出版了苹果、梨、葡萄、西瓜等树种普及性技术丛书。
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的研究所之瞎培一。1960年3月建立,原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郑州分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郊,1979年3月改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是张子明,现任所长黄学森。
该所以浆果、核果、瓜类为主要研究对象,面向全国,以应用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着重研究解决葡萄、桃、瓜类生产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同时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大力进行开发研究。开展了葡萄、桃、瓜类、苹果砧木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研究;葡萄、桃、瓜类、猕猴桃和中国中部地区苹果、梨新品种选育及遗传规律研究;组织全国葡萄、桃、猕猴桃和瓜类重点科技项目的协作。
该所设有品种资源研究室、栽培研究室、土壤肥料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砧木研究室、果品机械化研究室、果品加工研究室、瓜类研究室和情报研究室等9个研究室。有实验用地41.5公顷。1988年有职工267人,其中科技人员152人,包括高级科技人员26人。从198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该所建有国家葡萄、桃种质资源圃,收集有葡萄、桃种质资源1330份:樱桃、猕猴桃、西瓜、甜瓜等种质资源1260余份。
1960年以来,该所在果树和瓜类的研究上取得的科研成果42项,其中扶国家和省级奖励的科技成果20项。这些成果大多数在生产上已广泛应川例如育成的葡萄优良品种郑州早红、西瓜优良品种郑州3号、苹果优良品种伏帅以及优良黄肉桃品种等,都已在生产上推广,并发挥了良好作用在栽培技术方面,通过研究,总结出了适于中国中部地区应川的成套苹果矮化栽培技术,还研究出了对葡萄炭疽绝晌病、桃小食心虫、枣尺蠖、柿蒂虫的有效防治措施。
多年来并神锋该所围绕当地果树生产上存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培训技术人员,普及果树科学知识,建设示范果园,促进了当地的果树生产,在黄河故道地区发展成中国新的苹果、梨、葡萄生产基地方面做出了贡献。
该所编辑出版有《果树科学》和《国外农学——果树》两种杂志。编著有《中国果树栽培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柑橘研究所共同主编)、《中国病虫防治》、《落叶果树种类学》和《苹果栽培技术》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