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招商引资课程培训 财政局招商引资培训 招商引资专题培训班 召开招商引资专题培训会 政府招商引资培训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云南桥头堡战略实施,市场和企业对行业协会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针对云南行业协会数量少,功能弱,行政色彩浓的实际,提出了允许“一业多会”、“一区多会”;减少注册资金限制兆配,放宽行业协会进入门槛;优先支持发展具有云南特色和产业优势的行业协会;去行政化,增强行业协会的民间性和自治性;建立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作为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主要依据;设立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等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行业协会 服务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90-02
一、行业协会的内涵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关系深化发展和社会分工在市场领域细化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产生了由行业竞争、资本积聚效应等诸多要素催动的对企业之间结社的需要。作为政府、企业、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行业协会能为经济主体节约交易费用,成为企业谋求自身权益、提升竞争力进而赢得市场竞争成功的选择。
行业协会,是指依法由同行业、相关行业的经济组织或相同、相关经济活动主体为主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经济类社团法人。它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律性和互益性的特点。行业协会包括行业服务、行业自律、维护权益、行业协调四个方面的职能。
二、云南省行业协会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行业协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协会规模由小到大,结构种类由少到全,作用功能由弱到强,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协助政府开展行业调研和统计、信息收集与发布;统一制定产品标准,技术规范、服务准则;招商引资,招展办展;提供行业培训、服务咨询。省城乡建设行业的行业协会,创办的《云南建筑业》、《云南城市规划》、《滇派园林》、《云南城镇供水节水》、《云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等刊物,已成为行业内政策宣传和学术交流阵地,成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沟通的桥梁纽带和学术研究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省招标投标行业协会针对招标行业制定了《设计方案招标文件范本》、《监理招标文件范本》、《详勘招标文件范本》、《设备招标文件范本》等行业标准,规范行业服务行为。省园林协会为企业服务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如举办云南省绿化职业技能培训及资格认证、组织园林绿化企业商务考察、组织城建行业绿化安全员进行岗位资格新取证及继续教育培训、关于城市园林绿化项目负责人岗位资格继续教育考试等工作,深得会员的欢迎。位于云南省境外的“金三角”,长期以来其产毒、**活动严重威胁禅帆云南省边疆稳定以及国家安全。云南省以替代经济消除**模式受到周边国家欢迎,在国际社会引起良好反响。面对替代种植行业内企业良莠不齐、有的企业遭受国外不公平对待,替代发展工作面临着规范行业秩序,形成企业合力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2008年成立了云南省替代种植发展行业协会。替代种植发展行业协会为替代企业提供诸如介绍禁毒工作的法律法规、进行省境外**替代种植企业年度审核、替代企业人员办理《出入境通行证》、介绍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政治经济行情及投资建议,指导云南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等行业服务工作。截至2012年,省内180家替代企业已累计投资近16亿元,开展替代项目200多个,替代种植面积达300多万亩,种植品种有水稻、玉米、甘蔗、橡胶、木薯、热带水果等。通过开展**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种植区域的烟民们逐步减少对**的经济依赖,民生得以改善。不少替代种植企业还积极参与当地政府及禁毒部门组织的禁毒活动,包括为当地已实现**禁种的村寨发放免费医疗卡、出资开办戒毒所、无偿收治吸毒人员等。省典当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族袭指来,先后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扶危济困、应急救灾、爱心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近百万元。
政府推动下的行业协会是我国行业协会组织的主力军。云南省行业协会既有体制内“官办型”的协会,也有基于经济自治建立的体制外行业协会;既有成立多年的老协会,也有近两年新成立的行业协会。除少部分由民间自发成立外,行业协会大多数都是体制内诞生的。这样的协会与行政事业单位相似,有行政级别、有行政事业编制、有业务主管部门、有现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兼职,协会的整体运作与行政单位相似。如机构改革中省政府批准成立按事业单位管理的机械、建材、轻纺、电子工业等行业协会就属于体制内的行业协会。省轻纺工业行业协会当时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5人,实有在职职工32人,机构设置为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资产财务部、行业工作部、综合部和轻纺工业厅老干部工作办公室(单列事业编制8人)。这些“官办型”的行业协会仍然印着“行政胎记”,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部门的内设机构。
行业协会的数量和规模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受云南省经济发展基础、经济规模总量、产业结构、市场发育水平等因素影响,总体经济发展滞后,云南省行业协会还存在数量少、功能弱、行政色彩浓、内部运作不规范、行业代表性差、分布不合理、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
三、促进云南行业协会发展的对策
1.允许“一业多会”、“一区多会”,大力发展行业协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云南省进入桥头堡建设战略期,市场和企业对行业协会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已势在必行。针对云南省行业协会数量少,覆盖面不足,远不能适应桥头堡战略的需要,目前的主要策略应是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先从数量上提升云南省行业协会整体力量,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联合会等工商经济类组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的指导意见》中规定,行业协会只在省、州(市)设立,同一行业或同一个领域原则上只设立一个行业协会,县(市、区)不设立行业协会。由于在一个行政区域内是“一业一会”,且“一会”往往是官办行业协会,必然导致其行业业务具有垄断性。在“一业一会”原则下,基于市场需求应结社的草根们失去了新组合法行业协会的可能性。因此,要允许“一业多会”,“一区多会”,突破县(市、区)不设立行业协会的制度规定。“一业多会”、“一区多会”将为行业协会引入竞争机制,去行政化的同时去垄断化,不同的协会可以从不同层面反映不同的诉求,并在名称上予以明确区分。并且应放宽设立标准,打破行业协会现行设立标准的限制,要适应社会分工精细化的趋势,允许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中类、小类标准设立行业协会,还可以按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经营方式设立行业协会。可以跨区域组建行业协会,可成立以滇中、滇东、滇西、滇北、滇南等区域命名的跨区域协作性行业协会,甚至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行业协会。要允许同类型、同行业、同领域的行业协会组建联合协会。
招商办公室的意思。工业贺历园区、商业中心、步行街、特色街歼烂等等一般都有\r\n只要目的是招商引资,找投资人在项目投资,比如工业园招企业氏拍漏在这办工厂,商业中心找商户或者是品牌在这经营等等
您好,新加坡在社会保障方面依赖政府经营的中央公积金。中央公积金制度既是一项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又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它不仅为广大雇员提供了养老、医疗保障,而且汇集了大量民间资金,为新加坡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所需资本,还对金融体系具有强大的支撑力和影响力。中央公积金制度是适应新加坡特定的历史情势产生的,并随着国情的改变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加坡模式”。
中央公积金制度1955年7月建立时,是一项为全体受薪人员设立的强制性养老储蓄基金,其主要目的是为职员提供足够储蓄,以便在退休后或者丧失工作能力时有所依靠。但经过40年的时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面的,可以满足人们退休、购房、医疗保健及教育等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医疗保障制度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可分为强制医疗储蓄、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三个部分,各部分均由政府机构管理实施。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实行保健储蓄、健保双全和保健基金计划,由政府提供一定的医疗津贴,以确保本国国民均能享有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保健储蓄计划是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中主要的医疗保障计划,1984年4月推出,并设立了会员的保健储蓄账户。该计划允许会员动用公积金的保健储蓄账户的存款,支付会员个人或直系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在保健储蓄计划下祥碰,公积金会员每月须把部分的公积金存进保健储蓄账户。1992年,还推出自雇人员保健储蓄计划,它规定凡年收入在2400新元以上的自雇人员须缴纳其净收入中的固定比例的款项作为保健储蓄。据统计,每年有超过22万名会员动用其保健储蓄账户的存款支付医疗费。
健保双全计划是一项重病医疗保险计划,1990年7月实施,它允许会员以公积金保健储蓄账户的存款投保,确保会员有能力支付重病治疗和长期住院的费用。除会员不参与此项医疗保险,每年将从保健储蓄账户的存款中自动扣除作槐宴败为保费支出,大约有87%的公积金会员参加投保。这样,会员可以索取每年高达2万新元而终身不超过8万新元的医疗费。到2006年7月,参与健保双全计划的人数高达275万人,占新加坡人口的76.5%,大约有9成的工作人士投保健保双全或动用保健储蓄支付医疗保险。
保健基金计划是政府为贫穷的国民所设立的一项医疗基金,它是在保健储蓄和健保双全均无法提供保障的情况下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目前,该保健基金约8亿新元。2001年,共有15.68万人申请到保健基金的援助,其中99%的申请者从中受惠。
二、养老保障制度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依靠其中央公积金制度来实现,这是其社会保障模式最富有特色之处。新加坡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是完全积累制,是通过强制储蓄的手段来实行对职工本人的自我保障制度。
新加坡政府规定,雇员年满55岁后,个人账户结构由普通账户、医疗储蓄账户和特别账户转变为退休账户和医疗储蓄账户。雇员年满60岁且在个人退休账户须保留一笔法定最低存款的前提下,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从1987年起,新加坡政府开始实行公积金最低存款计划,规定会员在55岁领取公积金存款时,必须把一笔钱留在退休户头中,以保障晚年的生活。10年内,这笔最低存款要上调到8万新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在基本生活费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使其会员在退休后的若干年保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三、就业保障制度
新加坡政府长期以来把鼓励就业、扶助就业、确保就业作为基本国策,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培训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2001至2006年,新加坡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最低的年份达到2.7%。
(一)注重职业培训
新加坡80年代初开始倡导大规模群众性训练计划,对职工进行广泛的再教育、再训练。以设立工人基本教育课程为方式,发动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团体参加这项计划,鼓励他们开办铅颤各种学习和训练班。多层次、多类别的学习、培训形式,既保证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广泛性,也保证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与适应性。
(二)推出职业再造计划力促全民就业
职业再造计划是在新加坡全国职业总会的积极推动下,于2005年3月由劳、资、政三方联手推出的一项就业促进计划。该计划通过改善现有工作岗位的职业形象和工作条件来增加这些工作对新加坡人的吸引力,从而协助面临失业威胁的新加坡人继续受雇或重新受雇。职业再造计划一经推出,就取得明显的成效。2005年失业率由2004年的3.4%下降到3.2%。
四、实行“居者有其屋”的住房保障制度
新加坡之所以在短短数十年内成功地解决了住房短缺问题,并且完成了住房由量到质的提升,主要归功于新加坡以住房公积金制度和“居者有其屋”计划为两大支柱的福利型住房制度。
(一)政府是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主导力量
新加坡政府于1960年成立了直属国家发展部的法定机构——建屋发展局,既负责制定住宅发展规划及房屋管理,又负责房屋建设工程、房屋出售和出租。
(二)银行储蓄贷款和公积金是购房资金的主要来源
“居者有其屋”计划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储蓄贷款,二是公积金制度,其中公积金制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强制老百姓将部分收入缴交公积金,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均积累,从而使政府有能力建造公共住房。政府利用部分公积金储备,贷款给建屋发展局发展公共住房,从而使建屋局有能力大规模地进行公共住房建设。
(三)制定不同层次居民的购屋准入政策
收入低者才进入“居者有其屋”计划,同时制定政策,依购房者的经济收入水平层次购屋,其首付款和还款额及还款方式都有所不同,能够适应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需要,确保他们买得起房。
(四)详尽的配套保障政策
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实行的是出售与出租并举的模式,其中出售又分为完全市场化的私人开发商开发的公寓和建屋发展局组织建设的福利型组屋。政府是组屋住房供应的主体,不仅为符合购买组屋条件的居民提供抵押融资贷款,而且对低收入家庭在购买标准条件内的第一套组屋时除了享受规定的房屋津贴外,还可获得额外的购屋津贴。无论是承租或是购买组屋,都有着极其严格的操作性很强的条件限制和完备的退出机制。
招商工作要做到极致的服务。招商工作也是一场营销,服务好一个客商,就可能赢得一大群客商;服务好一个项目,就可能赢得一大群项目。现在,各个地方的招商都已经将服务做到了极致。但招商绝对不仅仅是请客吃饭、旅游观光那么简单,所谓拼服务,就是要先人一步、持之以恒、诚心诚意。先人一丛皮步,就是不仅要想客商之所想,更要想客商之未想;不仅要有求必应,还要未求先应;不仅要及时解决好出现的问题、客商考虑到的问题,更要对未出现的、将要出现的、客商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先化解掉、先解决好。诚心诚意,让客商感到不在我区投资过意不去、不加快项目建设过意不去、不为我区作贡献过意不去。
招商工作要时刻保持着激情。招商引资向来是谁花费的时间精力越多、自我加压越大、使命意识越强,谁的收获就越大。一是激情体现在时间精力上,要做招商引资的热心人,做到随时随渗瞎差地讲招商、齐心协力抓招商,让“招商引资”成为周围最热门的话题。二是激情体现在自我加压上,招商工作决不能心血来潮,必须有一种对事业的强烈追求。要有一种招不到商就“无颜以对江东父老”的意识,项目谈不成就茶饭不思,项目不落地就寝食难安,真正有一种不把招商工作完成好誓不罢休的精神。三是激情体现在热爱事业上,要真正把招商工作当成一种事业、神厅一种乐趣,积极主动,充满热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满脑子有想不完的办法,让自己的招商潜能得以充分释放。
招商工作要有不放下的毅力。招商引资就像登山,要想一览众山小,就必须仰望山顶,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决不能半途而废。现在,拼一个项目真不容易,我们既要表现出最大的诚意,帮客商分析出在我们这里投资最大的利益,也要体现出极大的韧劲、盯住不放的钻劲,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最大的努力,使尽浑身解数,说服客商,投资我们这里。招商工作决不能因为短期没有成效就灰心丧气,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只要不轻言放弃,凭借一股韧劲,一家企业一家企业跑,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谈,我们的招商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可以参考中国加盟网!
中软国际卓越培训中心(大连)是中软国棚粗念际卓越培训中心继北京总部之后,建立的又一家分基地,也是大连市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支凳拦持项目之一。自2008年9月启动,累链困计实训人数近1000人,500余名学员通过大连中软实训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由此开启他们的IT职业生涯。由于实训人数逐年激增,为了让更多的学子获得一流的IT实训服务,经过紧张的前期筹备,大连中心于10月11日正式入驻大连天地园金枫楼三层,现已拥有近2568平米的优雅整洁的实训环境,相较之前的面积扩大了一倍,15个多媒体教室,可同时容纳900人进行项目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