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高中 > 高考

教育局高考新政,教育局高考新政策出台

  • 高考
  • 2023-05-09
目录
  • 教育部 2023年高考
  • 教育局高考新政策出台
  • 教育部2023年高考政策
  • 教育部通知2023高考难度
  • 教育局高考改革最新消息

  • 教育部 2023年高考

    2023年高考政策新规如下:

    2023高考迎来“大改革”,5类考生不再享受加分

    教育部召开发布会,明确取消了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高考大方向,从2015年、2019年一直在部署,现明确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品德突出事迹五类高考加分项目取消。

    这五项政策对应五类考生,也就是说,从2023年高考开始,这5类高考生不再享受高考加分政策,这是否意味着高考加分蠢正碰将成为过去式

    有人对该政策理解不透彻,发出疑问:“难道体育生带谈以后不能降分考大学了,只能和正常学生一样参加高考?那学体育还有啥意义?”

    并非如此,只是在正常参加高考的体育生,不再享受高考加分政策,但还是可以作为特招生直接北大学招录,或者考体育专项高校的。

    这项新规其实影响最大的是竞赛选手,在高考录取中,经常看到竞赛加分这样的字眼,今后不会再出现了。

    这一点也让应届考生高兴不起来,毕竟清雀5分、10分的加分,关乎着竞赛生能否考上清北浙复交名校。

    教育局高考新政策出台

    有关于2023年高考新政策,具体详细介绍如下:

    1、2023年高考起,浙江省语文乱誉数学和外语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山东省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清念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答陪困,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江西省部分民族村及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不再加分,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于2023年6月7日8日举行。

    2、2022年10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相关通知,明确自2023年起,我省高考语文、数学和外语科目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选用全国新高考I卷。2023年选考科目仍由我省自主命题。

    3、高校专项计划,学生须同时具备三项基本条件,符合2022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并参加我省2022年夏季高考,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招生高校可在此基础上提出其他报考要求并在招生简章中明确,确保优惠政策惠及农村学生。

    教育部2023年高考政策

    其他信息:

    新高考政策实行“3+1+2”模式。“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早羡。 新高考政策是什么 “3+1+2”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汉语)、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据了解,统一高考科目试题由教育部命制,选择性考试科目试题由各省份自主命制。 此外,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均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 新高考政策相关内容 1、新高考改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答: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3”或“3+1+2”的模式,即:语数外必考,物化生、政史地6选3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科目考试,合格性考试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以及规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深化命题改革;改进高考招生录取方式;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等方面。 2、什么是“两依据、一参考”? 答:指以高考成绩和选考成绩为依据,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录取依据。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3、什么是综合素质评价? 答:综合素质评价指的是在每个学期的期末或每个学年的期末,中等学校组织的一次对全体在校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的测评。 4、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答: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一般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能力”七个维度,主要有写实记录、公示确认、形成档案三个基本环节。不同地区略有差异,最终以本省市要求为准。 5、3+1+2新高考,高校招生计划如何编制? 答:高校按照教育部选考科目要求指引公布本校招生专业的 选考科目要求。编制计划时按照物理,历史科目分别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将明确到每一个招生专业中。 6、为何要分段录取? 答:枝睁迟实行分段录取,是综合改革方案的规定,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改革初期确保能有序投档录取,使高分考猛李生不至于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落差太大,同时也可避免高水平大学专业间分差太大。

    教育部通知2023高考难度

    1.严格规范高校“大类招生坦棚衡”行为

    2023年,教育部明确要求严格规范高校大类招生行为,高校原则上按专业开展招生和侍,少数探索大类招生的高校要精心制定培养分流方案,确保科学规范、公平公正。

    2.田径、沙滩排球等项目纳入全国统考

    教育部对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工作做出专门部署,明确了2023年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专业测试采取全国统考、高校校考等组织方式。其中,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田径、武术、跆拳道、击剑、棒球、沙滩排球、冰雪等 11 个项目实施全国统考。

    与2022年相比,田径、沙滩排球是新纳入全国统考的项目。

    3.“英才计划”培养高校增至58所

    2023年,“英才计划”实施范围进一步拓展,培养高校增至58所,覆盖25个城市,计划培养1700余名品学兼优让做、学有余力的中学生。

    他们将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为期一年的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

    4.取消就业报到证

    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教育部门建立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作为高校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

    教育局高考改革最新消息

    1、不再区分文理科,改为“3+3”、“3+1+2”等较自由的选科模式;2、高考总分计算方式改变。原高考是由语数外+综合(文理)构尺庆绝成,在2021年高考新政策下依旧是由语数外+自选3科构成。且自选科目采取等级赋分的模式;3、外语科目中听力与笔试分离考试;4、会考改为合格性考试;5、原高考生录取按分数、排名进行投档录取,现新高考政策下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差埋条件;6、志愿填报模式改变。

    3+3”模式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陵姿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海南要求以每个科目原始分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这是目前仅有采用标准分这一计分方法的省份。

    与高考科目变化相对应的一项措施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少省份也公布了改革时间表。比如,北京将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