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自学网 > 学历提升 > 考研

针灸推拿学考研考什么,跨考针灸推拿学研究生

  • 考研
  • 2024-04-08

针灸推拿学考研考什么?需要考《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综合》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学综合科目的简称,每年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它的考试范围、那么,针灸推拿学考研考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针灸推拿考研都考什么科目

针灸考研用的是国家出题的中医综合试题,满分300。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六门课程。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与该专业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针灸、推拿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针灸、推拿诊疗各科疾病的基本能力。

扩展资料

随着中医理论逐渐深入生活,针灸推拿学专业也广为大众所接受,因此有不错的就业前景。毕业生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以及主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

2、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考研方向

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根据查询奥鹏教育得知:针灸推拿专业考研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随着中医理论逐渐深入生活,针灸推拿学专业也广为大众所接受,因此有不错的就业前景。毕业生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推拿专业考研学啥

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针灸推拿学专业相关方向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

01推拿镇痛的临床和试验研究

02穴位功能特性

03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

04人体穴位生物物理特性研究

05针刺手法量效关系研究

06红外激光疚效应基

07推拿功法手法

08睮血功能特异性研究

09针灸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

初试科目:01、0204-09方向:

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1 3、中医综合

03方向:

1、思想政治理论 2、英语1或日语 3、中医综合

复试科目:针灸学(任选一门)

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

针灸推拿考研考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中医综合复试科目:针灸学(任选一门)。

针灸推拿主要学习内容为《方剂学》、《医古文》、《推拿治疗学》、《温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按摩推拿功法学》、《实验针灸学》、《气功功法》、《针推实践》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康复、涉外、针刀。

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能力:

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和 技能。

3、熟悉国家医疗卫生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熟悉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人文关怀的有关知识。

5、熟悉全科医学思想和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和必要的预防医学知识以及常见传 染病的防治原则。

6、了解针灸推拿学科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7、了解针灸推拿学术思想发展基本规律和主要学术观点。

8、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9、具有应用针灸推拿技术和方法防治常见病症的基本能力。

10、具有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以及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11、具有阅读针灸推拿古典医籍和医学相关文献以及利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针灸推拿考研难吗

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

1、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一个二级学科,其主干课程,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在中医院校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针灸推拿学。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以上就是针灸推拿学考研考什么的全部内容,1、推拿镇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2、穴位功能特性。3、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4、人体穴位生物物理特性研究。5、针刺手法量效关系研究。6、红外激光灸效应基础。7、推拿功法手法。8、腧穴功能特异性研究。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