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本科一批录取查询?(5)7月16日18:00至17日,补充录取。3.专科提前批院校录取:7月18日至20日。4.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招生、教育部高校专项招生录取:7月18日至20日;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录取:7月12日至20日。那么,2017本科一批录取查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17广东高考各批次录取时间安排
为保证录取工作的正常秩序,高等学校必须在当批次规定时间内完成录取任务,不得跨批次录取。各批次高等学校录取日程初步安排如下:
(1)提前批本科录取高等学校、第一批艺术类高等学校:7月7日-7月11日,其中提前第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录取时间7月7日-7月9日,提前第二批本科高等学校录取时间7月9日-7月11日;
(2)提前自主招生(含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录取试点)本科高等学校:7月11日-7月12日;
(3)“地方专项计划”录取本科高等学校:7月13日-7月14日;
(4)第一批录取本科高等学校(含体育类):7月13日-7月20日;
(5)第二批录取本科高等学校(含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院校):7月21日-8月1日;
(6)3+证书类院校:8月2日-8月5日;
(7)提前批录取专科高等学校:8月2日-8月5日;
(8)第三批A类录取专科高等学校(含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院校):8月6日-8月12日;
(9)第三批B类录取专科高等学校(含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院校。
各省招生信息网或考试院网站。
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
再输入密码。参考录取时间,在录取过程中就可以看到录取动态,录取后三天就可知道录取情况.
高考本科一批录取开始后,各省招生信息网或考试院网站。
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
再输入密码。就可以查询录取情况.
录取状态的查询方式。
高考查询录取状态方法:
1、打开手机微信APP,进入页面后,点击页面上方的搜索按钮。
2、根据所在的省份搜索招生考试信息港,这里搜索本省招生考试信息港。
3、进入页面后,点击页面下方的数据查询按钮,输入并查询高考信息,进入页面。
4、点击录取状态查询,输入考生号,姓名以及身份证号,最后点击绑定按钮即可查询。高考录取状态:
1、自由可投(在架可投)有些省份又叫做“在架可投”,指考生的档案没有被投出去或者被学校退档的一种状态。
2、正在投档代表省招办正在将考生档案投给相关院校,而“已经投档”则代表学生的档案已经被投进某高校,这也意味着考生越过了被高校录取的第一道“门槛”。
3、院校在阅表示高校已经接收到了考生的电子档案,并正在审阅。需要注意的是,录取状态显示“院校在阅”并不意味着考生将被录取了,因为通常省招生投给高校的档案数都是超过学校招生指标的,所以一般都会有少部分学生被学校阅档后却不录取。
4、预退档如果录取状态是“预退档”,那就说明考生将因为种种原因而被退档,往往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不过,考生如果被退档,高校都会注明退档理由。
5、预录取表示考生将被某所高校录。
河南高考2017年一批录取7月19日就陆陆续续可以查了。
河南高考2017年录取时间安排:
提前批:7月9日—7月14日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本科一批:7月16日—7月22日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7月20日—7月22日
本科二批:7月25日—8月2日
专科提前批:8月6日—8月9日
高职高专批:8月10日—8月13日
被高校录取之后最直接的查询方式就是填报志愿的网站进行查询,如果查询到录取信息就是被录取,会显示被录取的高校和专业。
查询自己是否被大学录取的详细方法:
1、通过电话进行查询。按照电话中的内容进行输入就可以查询录取结果。
2、通过到填报的高校的校网进行查询。按照身份证信息和姓名进行查询,查询到了信息统一那就是被录取。(只限于未选择学校服从调剂的考生)
3、省招生考试院、省教育厅查询
这一查询方法大家最熟悉,不再赘述。想提醒大家的是,现在很多省教育考试院都已经开通了小程序以及官微,这让查询录取结果变得更方便。
4、高校本科生招生网查询
很多高校的本科生招生网,也提供了高考录取结果查询。
然后,由于高校查询与各省招办更新信息是相对独立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在这里会更早查询到录取结果。
5、征集志愿填报“查询”
很多批次,特别是二本批次,在首次录取结束后,一般都会有征集志愿(征询志愿)填报。
然后,我们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被录取,也可以该尝试着进行征集志愿填报。
然后,如果提示你“无法填报征集志愿”或者你“不符合本次志愿填报”。
那么恭喜你,说明你的档案并不是“自由可投”状态,而是已经投递到了某大学,可能马上就会变成“拟录取”状态,请耐心等待结果即可。
以上就是2017本科一批录取查询的全部内容,招生批次含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批次是指“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一批、“专科二批”等招生批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近年积极推动各地开展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