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历史系好。1、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在四川大学最古老的系科历史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辖历史系、考古系、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等4个系所和城市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东西方社会文化比较研究中心、那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四川大学历史系好。
1、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在四川大学最古老的系科历史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辖历史系、考古系、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等4个系所和城市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东西方社会文化比较研究中心、长江文明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2、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具备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省级重点学科,教育部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3、四川大学在文史类地位颇高,川大的历史学科很强,全国第5-10名左右。其中,历史文献学排在全国第1名,专门史排在全国第2名,考古学排在全国前5名,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都是前10名左右,全国最好的历史系专业高校是北大和社科院。
4、近几年史学界的重大文献成果,诸如《全宋文》、《儒藏》史学50部等,都是川大完成编撰的,历史系是川大王牌专业之一,中国史在全国名列前茅,古代史里面强项是宋史,近代史方面思想文化突出,受罗志田老师影响很大。
四川大学的王牌专业
1、口腔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是四川大学王牌专业排名中一个发展前景很不错的专业,口腔医学学科连续四届获评全国第一。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业设置全面,现有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3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史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藏学研究基地。
四川大学历史学科具有悠久的学科传统,可以追溯至清末的尊经书院和四川高等学堂。1902年四川高等学堂开设外国历史公共科。1910年,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存古学堂即设有经学、史学、辞章等科,其中史学科发展成为历史系,迄今已逾百年。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生导师46人。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平实、稳健、谨严、求新的学术传统,人才众多,硕果累累,在国内学术界备受瞩目。改革开放以来,学院为国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本科生1682多人。近五年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经费总计1176.6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55篇,出版专著227部、其中教材18部。获得各种奖项100余项,省部级以上重要科研奖项30余项、教学奖5项。其中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1篇,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名,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2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名。
学院现有中外文藏书近10万册和多种刊物,现代化办公教学设备齐全,为专业学习和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中国古代史专业。含先秦两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辽金元史、明清史6个研究方向。主干课程:中国古代史专题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导读、中国古代史料学、史学理论、基本史籍导读、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专题、中国民族史专题、中国考古学专题、中国经济史专题、中国文化史专题。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含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方向。主干课程:经典作家论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中国近代史史籍导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专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史籍导读、中国现代史史料目录学、辛亥革命史专题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国民党史专题研究等。
专门史专业。含区域文化史、中国城市史、区域社会与经济史方向。主干课程:史学理论、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区域文化史专题研究、中国城市史专题研究、中国文化史专题研究、中国文化史史料导读、中国学术史专题、中国学术史史料导读、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外学术交流史、西南民族史专题研究、区域社会与经济专题研究、社会与经济史史料学、中国城市史史料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含西南地区考古、美术考古、汉唐考古方向。主干课程:史学理论、考古研究方法、考古文献研究、考古文献研读、西南民族地区考古研究、秦汉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国铁器时代考古研究、中国古代考古研究、甲骨文导读、金文导读、田野考察与发掘、夏商周考古、秦汉简牍、《说文解字》及历代字书研究、电子计算机应用与汉字编码技术。
历史学专业基地班(只招收基地班学生)。培养掌握历史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理论修养、较强的专业与实际工作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历史学高级专门人才和实用人才。本专业属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3个方向上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就业方向:到机关、学校、企事业及新闻、出版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宣传、文秘、教学、科研、采编、出版及涉外工作。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基地班。培养掌握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理论修养、较强的专业与实际工作能力,从事考古学和文博研究、高校文博学教学、考古发掘、文物收藏、鉴赏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就业方向:到高等院校、博物馆及文物保护等单位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文物鉴定保护、行政管理、文博及历史类教学、编辑出版、公安内保及商检等特种行业检验等工作。近年该专业毕业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名列前茅,反映了学生综合素质高的特色。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熟练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专门管理人才。培养要求是:学生主要通过旅游管理、旅游文化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接受旅游经营管理和旅游服务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毕业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掌握旅游管理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运用这方面的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旅游服务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运用这方面的知识从事旅游服务的基本能力;掌握旅游文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运用这方面的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旅游规划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运用这方面的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我国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熟悉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具备一门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中国藏学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系教育部文科重点基地。详细内容请参见本书“科学研究”部分的相关内容。
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系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实体性研究所。主要从事全宋文的整理、出版和宋代文化研究。有全国不可多见的、藏书十分丰富的资料库。该所在宋代文化研究领域有深入研究,出版了规模巨大的学术成果。
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系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系所合一研究所,有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世界史研究、考古学研究、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西南民族史研究、专门史研究、文献学研究等8个方面。在先秦史、魏晋南北朝史、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西南民族史等研究领域有众多全国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
城市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有中国城市史、区域城市比较研究和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等方向。城市史研究和区域城市比较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已出版了多部填补空白的力作。
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有蜀文化与巴文化研究和区域文化交流研究等方向。近年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在同类研究中处于一流水平。
人类学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由一批青年教师筹备而成,得到了学校和国内外众多同行专家的支持。
以上就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全部内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业设置全面,现有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3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史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