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资料?1.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 篇一 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那么,高一语文必修一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必备作文素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备作文素材
必 修 一
第1节
(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
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
(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
看迅逗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 #高一#导语】语文知识理解和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因此要对语文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是非常重要的。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必修一语文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年级必修一语文知识点梳理 篇一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 #高一#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说,通“悦”)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2.高一年盯行数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
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3.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余始循以入(表顺承,相当于‘‘而”)
回视日观以西峰(和“上“‘下”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自唐显庆以来(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是时以大中72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凭借……身份)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列关系)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顺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方式或手段)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连词)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介词)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
虽董之以严刑方其系燕王父子以组(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凯首组成“……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于
其皆出于此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
室西连于中闺(和)
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制稍异于前(比)
而耻学于师(向)不拘于时(被)
或
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或曰:此东海也(有人,代词)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末易量(也许)
或得日,或否(有的,代词)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然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有穴密然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五人之当刑者,意气扬扬(不过,但是)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腮之下(这样,那样)
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
然视其左右然余居于此(然而连词)
之
佯狂不知带态所之者(到、往、去,动词)
顷之(凑足音节)
吾妻死之年(那)
抚之甚厚(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4.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 #高一#导语】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慧脊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2.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重点翻译句:
1、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2、共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3、焉用亡郑以倍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指晋国)增加土地呢?
4、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图,考虑,图谋
5、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1.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 篇一
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吵漏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2.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 篇二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读gōng)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6、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7、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8、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辞别)
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奉,两手捧着。)
10、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害怕)
11、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
12、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1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4、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15、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16、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17、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18、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19、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20、置之坐上(“坐”通“座”)
2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3.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 篇三
常见标点符号
破折号的作用有:
①表解释说明;
②表意思递进;
③表话题转换;
④表声音延长;
⑤表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⑥表语意的跳跃或转折;
⑦表总结上文;
⑧用在副标题前;
⑨表事项的列举分承。
以上就是高一语文必修一资料的全部内容,1.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