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抚顺石油学院是几本 抚顺石油学院女生 抚顺石油学院录取分数 抚顺石油学院知名校友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研究生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戚高观活动,进一步统一规范海口市高校清真食堂管理工作,2009年3月25日下午3时,经海南大学后勤集团提议,由省委统战部民宗处、海南大学统战部主办的海口市部分高校清真食堂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我校后勤集团会议室召开。会议由省委统战部民宗处冯锦华处长主持。
省委统战部民宗处冯锦华处长首先围绕当前海口地区部分高校清真食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说明,重点阐述了党的民族政策。他指出,本次座谈会目的在于加强伊斯兰协会、清真寺管委会与各个高校的沟通,希望双方就各自的情况做简要的介绍,并如何办好清真食堂深入交换意见,诚恳磋谈,促进海口市高校清真食堂的管理建设工作。
海南伊斯兰协会(筹)负责人马进明先生在发言中简要地介绍了海口市伊斯兰群众的基本情况和饮食习俗。马会长说,随着海南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穆斯林人民人数也在急剧增加,据统计,目前海口市共有穆斯林人民6000多人(其中流动人口有1000多人。海口市现有90多家清真饮食店。由于语言、生活习惯方面的特殊性,穆斯林人民与汉族人民在相互沟通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马会长说,海口各高校在对待有清真习俗的各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给予高度重视,设立了清真食堂,方便学生用餐,为有清真习俗的学生做出了大量的、实际的工作。马会长指出,目前高校清真食堂管理工作还有待于完善,但他对未来高校这方面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海南大学后勤集团蒙生儒总经理助理就海南大学后勤集团清真食堂管理工作向与会搭仔山人员作了详细介绍。他说,海南大学多次投入资金建设清真食堂,改善清真食堂的就餐环境,为加强后勤集团与有清真习俗的学生的沟通,后勤集团开设了服务热线和意见箱,加强与学生沟通,及时整改不足。每逢传统节日,校领导与师生共同参加庆祝活动。同时后勤集团还从维持经费中列支部分经费,资助每位有清真习俗的学生每人每月50元生活补助。他表示在今后的工知中作中海南大学将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努力推进清真食堂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海南师范大学后勤集团王志斌副总经理、海南医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办公室陈丹云主任也先后就各自学校清真食堂的管理工作向大家做了汇报。
随后,与会各方人士进行了积极踊跃的发言,围绕各高校清真食堂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以及穆斯林人民的生活习惯进行了激烈的探讨。大家对海口市高校后勤在清真食堂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建议和措施。我们相信,在各方积极配合下,各高校后勤清真食堂管理工作必将开创新的局面。
最后,冯锦华处长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各高校和省伊斯兰协会、海口市清真寺管委会双方要加强沟通,遵循党的民族政策,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做到“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千方百计维护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同时,各高校后勤要积极向海南大学后勤集团学习清真食堂成功的管理经验,为穆斯林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冯锦华处长就如何做好高校清真食堂管理工作,解决矛盾提出了以下几点希望:第一,各高校把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当作一件重要事情来抓,常抓不懈,要和省委统战部民宗处、民宗厅宗教处等相关部门以及海南伊斯兰协会、海口市清真寺管委会等保持密切沟通,畅通信息往来。第二,各高校及时搜集各方信息,促进自身工作完善。第三,各高校后勤部门要继续发挥优势,持之以恒,相互借鉴,要和伊斯兰协会、海口市清真寺管委要保持畅通沟通,增进了解,消除隔阂,全面推进双方工作合理、正常进行。第四,与会各方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加强沟通,齐心协力,推进高校清真食堂整改工作,促进后勤管理水平提高,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此次座谈会,是海南大学后勤集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具体工作。通过交流学习,充分认识到了清真食堂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深刻领悟到要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集团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办实事,讲实效,以实际行动诠释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省委统战部民宗处宋成华调研员、黄慧文副调研员、海口市委统战部王兴民处长、海口市民宗局黄缵文副局长、省公安厅吴海刚科长、海口市公安局国保支队邱勋锡、海南大学统战部林方汉部长、海南大学后勤处邓泽明副处长、海南大学后勤集团党委徐凤莲书记、蒙生儒总经理助理、海南师范大学后勤集团王志斌副总经理、海南医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办公室陈丹云主任,海口市伊教活动场所管委会及海口市清真寺有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我只能说还可以,石油还行吧,但是如果是想就业比较广的罩好话,依然是储运和化工最好,如果说闷闷竖二本专业,土木就业非常蚂大好,当然男生比女生有优势。并且这两年电气很火。如想进一步了解可联系我。望采纳
抚顺石油学院
抚顺石油学院是一所为石油化工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高等工科院校,受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辽宁省双重领导,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领导为主。
抚顺石油学院的前身为1950年在大连创建的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即大连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到抚顺,改为抚顺石油学校,1958建立抚顺石油学院。49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2万余名研究生和大中专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石油化工及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学院座落在中国综合性工业城市抚顺,美丽的浑河岸边,古“望花台”上。学院占地面积400亩,已建成校舍面积1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5万册,各种期刊3000余种。现有6个实验楼,70个实验室和机械实习工厂。拥有IBM4381中型计算机、MTS—880材料试验机、JEM—2000FX电子显微镜、MAT—90GC/DS色质联用仪、AN—l0000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具有先进水平的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学院固定资产1.2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500万元。这些良好的教学条件为学院稳步发展、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
抚顺石油学院近十多年来有了很快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院现有教职工1300人.其中教师及科研人员600人,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75人。教师队伍中有240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目前,学院校本部有各类在校生6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5000人,夜大函大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77人、第二学士学位班60名。学院现设有石油化工、应用化学、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6个系,基础课、社会科学、体育、前歼简外语、成人教育5个教学部,6个科研所,5个教学科研中心,26个专业。学院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化工过程机械、工业自动化、有机化工、工业催化、计算机应用、石油天然气储运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等学科专业是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经国家教委批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为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学院还设有各类成人教育。
学院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积极深化教育改革,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广大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及所属企业、油田、地方企业承担了许多科研任务,有多项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学院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有《抚顺石油学院学报》、《石油化工高校学报》,还主办《高等教育研究》、《重质油》刊物。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优秀课程14门,化工原理、体育为全国优秀课程。近年来,有近百项科研项目通过鉴定,数十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励。
学院面向世界,国际交流日夜广泛。已与国外10余所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数十名国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学院改念聘请6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科技专家为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持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新发展,比较熟练地运用?种外国语阅读专慧裤业书刊,有健康的体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及有关地方石化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制造、设计、研究、管理工作。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院开设政治理论、思想教育、体育、外语及专业外语、数学、物理及物理实验、化学、计算机及应用等公共必修课程。还开设文学、艺术、经济、管理等公共选修课程。各专业将根据学科特点并结合石油化工发展需求,设置各类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及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学院实行学分制,修满各类学分准予毕业。学生可在教学计划指导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可以选修或加修学院开设的所有课程。学习优秀生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或辅修第二专业并获辅修专业证明书。
我院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毕业时学校指导推荐(重点向中石化企事业单位推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我院石油化工系、应用化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系自1998年按系招生,实行宽口径培养,高年级再分专业。
抚顺石油学院正激情满怀地为建设以工、理、经、法、文等各学科相集合的,具有综合性、开放型、现代化的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工科大学而努力。
是一所不错的二本院校。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巧坦、石油化工为特色的辽宁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创办于1950年,是新孝拆桐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御没顺办学,时名抚顺石油学校,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1970年更名抚顺化工学院,1980年成立抚顺石油学院,2002年2月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专业比较好,而且学校环境不错,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是教授授课,土木工程是现当前热门专业,有不错的前景,这门目前竞争还是很强的。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风景秀丽的浑河岸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10月抚顺煤炭工业学校整体并入;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校61年来已培养8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我国石油石化、煤炭等各行业的各级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竖枝,及时分析形势,调整目标定位和办学思路,把“顶天立地”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把强化内涵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和外向战略,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使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实现了新跨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学校在校学生23430人,其中研究生1300人、本科生16200人、高职专科生3200人、成教本专科1900人、少数民族生830人。到2006年,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征地1300亩、投资6.5亿元、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景观和谐交融的新校区全部建成。新老校携亮区连成一片,成为融教学、科研、人文、生态于一体的具有现代风格的大学园区。新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和现代化体育场等拔地而起,多功能电子阅览室、语音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和高速宽带校园网络等一应俱全,教学科研设施、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技术堪称一流。学校拥有基础和专业实验室112个,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49个,先进的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200台件。学校占地面积1906亩,校舍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总量254.6万册(含电子图书139.7万册),各类运动场所面积近1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35亿元。同时,学校注意改善教职工的生活条件,在建设2万平方米教授博士公寓后,又建设了15万平方米教职工公寓,使近千名教职工的住房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学科建设不断优化。2005年以来学校确立了“坚持特色、突出重点,促进交叉,强化创新”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辽宁省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和抚顺市建设中国北方石化城等发展战略,在原有石化、机械、信息等工科学院的基础上,新组建增加石油工程、化材、环境、计算机等工科学院,形成了以重点学科为先导的石油化工、石油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生物、化工机械、控制工程、信息工辩纤宽程、经济管理等体现行业和地区经济特色、适应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群。学校还注重培育新兴、交叉和应用学科,发展人文和社会学科,先后建立了一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专业。目前,学校设有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学与材料、环境与生物、机械工程、信息与控制、计算机与通信、经济管理、数理、外国语、马克思主义、体育、高职、顺华能源、继续教育、教育实验、国际教育、民族教育、研究生和营口大学园石油化工等20个学院,建成2个省级高水平重点一级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资助学科、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4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 50个本科专业,26个高职专科专业。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基础培训基地和新疆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养基地,被辽宁省确定为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初步建成一支较为稳定、结构较为合理、政治和业务素质较为全面的师资队伍。学校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博硕工程”(45岁以下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年内力争获得博士学位,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5年内力争获得硕士学位)和“151工程”(培养和引进10名领军人才、5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教学科研骨干)。2007年5月召开第一次人才工作大会,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面启动了以“理念 思路 质量 特色”为主题的人事制度改革,推动了学校人才结构朝着优质、高效、协调、高层次的方向发展。目前,学校拥有专任教师94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0.77%,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75.23%,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97人。教师中有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6人入选国家和省的百千万人才工程,62人为国家和省部级科技专家、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和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较大成绩。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揽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550余项,获国家和省市科技成果奖46项,实现科研进款1.5亿元,申请专利110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出版著作、教材196部,参加国际会议82次,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714篇,其中被SCI、EI、SCIE、ISTP收录582篇。根据国家科技部公布的统计结果,我校被《SCIE》和《EI》收录论文近5年平均分别居全国高校第170位和140位。学校组建了22个省级、18个市级校友联谊分会和学校校友联谊总会。与抚顺、营口、盘锦市政府和10多家大型石化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与抚顺市联建了信息技术中心、精细化工研发中心、新能源研发中心,与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组建了石油化工联合实验室。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工作成效显著,成立了辽宁省2个省级研究会——辽宁省雷锋研究会和辽宁省社会稳定研究会,建立了辽宁省舆情信息研究基地,成功举办了2届全省学雷锋论坛,取得多项国家和省维护社会稳定和弘扬雷锋精神科研成果。学校公开出版《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个科技核心期刊。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构建了“厚基础、宽专业、素质高、能力强、重德育、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出了弹性学分制、双学位制、学雷锋示范班、理论班、教学改革实验班等教改新举措,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建成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教学团队8个,获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20项。学校通过积极推进质量提高工程建设,实施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及学生学业警示帮扶制度,增强教学督导团和学生信息员监控力量,进行学院教学和绩效评估,加大对教学环节、教学秩序和教风考纪的监查力度,建立了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社团、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专项资助科技学科竞赛活动、提供科技活动和开放实验室、建立创新实验室、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等措施,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近三年学生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11项、省级奖励176项。毕业生以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全面,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名列省内高校前茅,连续6年获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学校积极推进“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工程”,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学校“问学穿石、修身诚化”的校训,雷锋的“五个一”精神(“一颗钉”的爱岗敬业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爱生如子、潜心育人的模范典型路永洁,已经成为培育师生成长成才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通过抓“两课”教学、开设“雷锋精神在线网站”、开辟“百家讲坛”、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体育文化节、精心组织校、院两级学生社团活动等,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艺术团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大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学雷锋示范班和大学生学雷锋理论与实践协会被授予辽宁省“雷锋号”;雷锋精神在线网站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奖;雷锋“五个一”精神办学特色被辽宁省评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学生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学校设有橄榄球、击剑、定向越野、羽毛球、乒乓球、龙舟等各具特色的运动队,其中击剑队、羽毛球队、龙舟队是高水平运动队。近三年学生在各类体育竞技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9项、省级奖励13项。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展。目前学校已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埃及等10个国家的2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开展“2+2”、“1+2+1”、“4+1”等培养项目,已有12批学生成功赴英国、美国、俄罗斯、比利时、法国学习。2007年学校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成功举办了以 “能源产业的机会与合作” 为主题的大型合作论坛,独联体国家有5个高校和4个科研机构参加。2009年学校与中石油集团公司和俄罗斯4所高校成功举办了以 “金融危机下中俄能源产业合作” 为主题的合作论坛。2010年学校与辽宁省科协成功举办了“低碳经济下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机遇与战略(国际)论坛”,有中外30多所大学的校长参加。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加强了留学生、对外汉语本科生、俄语和小语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主动为石油石化海外发展战略培养人才。学校常年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来校任教,并派出大批教师到国外留学、访问和进行合作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升。2007年学校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0年学校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近五年学校先后被辽宁省政府和辽宁省教育厅授予“先进党委”、“依法治校示范校”、“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辽宁省平安校园”、“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3月学校成功实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四方共建我校,为我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2010年9月25日学校成功举办了六十年校庆活动,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出席庆典的贵宾及海内外校友1200余人,收到捐赠2000余万元,各大新闻媒体报道校庆盛况32次,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自豪感与凝聚力,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学校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十二五”时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全体师生将满怀信心、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石油石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自身优势和办学特色,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较强,省内先进,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行业特色教学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