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五明彿学院2023年招生 全国佛学院一览表 2023年色达佛学院最新消息 五明喇荣佛学院 色达剌荣五名佛学院
五明佛学院海拔海拔4000米。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的喇荣沟里。下车后,一般都是往坛城方向走,因为这里地势高,是参观佛学院全景的最佳位置。
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这些红胡姿族色小木屋,是册散一万多名僧侣的住所。在这里,出家的裤弊男子称为扎巴,出家的女子称觉姆。同时,也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来到这片灵魂的净土。
五明佛学院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完全对外开放的,经堂等地方未经允许请勿擅自进入、拍照,遵守相关规定。注意不要让自己的言行引起不必要的争端,有些不该问的事情就不要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的麻烦。
色达五明佛学院拥有海量的红色房子,这个壮观唯美的场景深深震撼了诸多游客的灵魂,这种从未有过的视觉冲击绝对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和诱惑力,下面给大家分享超详细的色达五明佛学院游玩攻略指南。
色达是什么意思
藏语意为“金马,因早年曾在色塘发现一马形黄金而得名,故有“金马”之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简称是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3600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为数众多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起伏,蔚为壮观。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
游玩路线1
自链轿驾可以选择走317国道往返,成都---汶川—马尔康—翁达—色达,现在汶马高速已经通车,9个小时可到达,沿途景点:映秀地震遗址,桃萍羌寨,甘堡藏寨,龙溪羌人谷,卓克基土司官寨,观音空悔桥观音寺,东嘎寺,天葬台,棚亏肆佛学院。
过了翁达检查站往前约20分钟车程可观赏藏猕猴,到了色达如遇下雪天,可以驾车前往年龙乡方向德勒湖垭口看雪景,大约60分钟车程,沿途雪景相当震撼。
夏天东嘎寺后山和天葬台均有土拨鼠
线路1玩法推荐(成都出发3天):
第一天成都出发(以早上6点为准)沿岷江而上,驶入川西风景长廊,领略独特的藏羌风情。理县或红叶小镇米亚罗午餐过后,穿过阿坝州州府-马尔康,抵达观音桥镇,登上纳勒山半坡,远观世界最大的转经筒,登上石阶、转动经筒、细数玛尼墙上的玛尼石来到绰斯甲观音菩萨座前朝拜祈福,观音寺以“灵“著称于世,是众多信徒心中的圣地。日落时分,伫立山顶,在信仰的光辉下,静观日落。晚上入住观音桥镇
第二天,早上6点出发直接导航东藏密宗修行地-东嘎寺参观(3小时车程),如遇下雪天可去年龙乡垭口看雪景,中午返回县城吃午饭。然后前往天葬台(20分钟车程),如遇节假日一定要早一点,每天天葬时间不一样,默认时间均为下午1点30。藏地天葬习俗,空行母带领逝者往生极乐,场面非常壮观,不由得让你感叹人生,观完天葬驱车赶往佛学院大门(乘车至山顶需准备4元零钱)
震撼的佛国画卷渐渐呈现在眼前------漫山遍野的红房子,裹着红袍的僧人在其间穿行,金碧辉煌的佛学院,蓝天白云下气势宏伟的坛城(海拔4000米)。公交车行至觉姆经堂或大经堂,步行至喇荣宾馆或临近喇荣宾馆的红房子僧舍安排入住。随后自由活动。漫步学院小路,与信徒和僧人交流、转经、朝拜,体验僧人修行方式,在转经筒持续的旋转中,感受信仰的强大、内心的宁静。晚上去最佳观景台拍摄那几乎完美的夜景
(晚上可入住佛学院或县城)
第三天:马尔康-汶川-成都早上6:00出发返程,穿越梭磨峡谷,看着沿途美丽峡谷风光;经马尔康,米亚罗,至理县古尔沟。中午到达古尔沟或米亚罗用午餐,再经汶川都江堰返回成都茶店子地铁站,结束震撼的色达朝圣之旅
游玩路线2:川西小环线(成都—新都桥—炉霍—色达—马尔康—成都)此线路需要4天时间,沿途景点,海螺沟,折多山,木格措,新都桥,墨石公园,此线路可以反过来走,区别就在于大家选择最后一天看折多山日出,还是大家选择在第三天晚上在卓克基把酒言欢,载歌载舞。
如选择第一天到新都桥,要注意高原反应
线路2玩法推荐
第一天早上导航泸定,可以选择游玩泸定桥,或者在去木格措,晚上入住新都桥。折多山垭口可短暂停留,(上了折多山垭口有2条路到新都桥,一条318国道,一条康定机场路走塔公草原,藏区春夏天推荐走机场路,沿途高山草原繁花似锦)
第二天安排是重点(划重点要考),早上6点出发直接导航佛学院(墨石公园可短暂停留)大约中午1点抵达佛学院山脚吃午饭,下午佛学院游览,晚上可观夜景。(藏区路况复杂,如遇大车,货车在前方挡路,所以一定要注意时间早起),把充足的时间留给游览佛学院
第三天早上睡到自然醒,可前往东嘎寺(如遇下雪可前往年龙乡方向垭口赏雪景,约60分钟车程),中午抵达县城吃午饭随后前往天葬台(1点30之前),看完天葬立即导航卓克基(晚上约8点左右抵达)
第四天早上睡到自然醒,驱车返回成都。(沿途可停留甘堡藏寨,桃坪羌寨,映秀镇)
自由行的客人可选择成都茶店子车站买直达色达车票,每天只有一班车(有时有两班车),车票约为250元
注意事项
色达为高寒高原地带,注意防寒,防晒,防高反。自驾的朋友一定要早起,特别是317国道路面狭窄,如遇前方货车挡道会很浪费时间
色达,新都桥,马尔康,卓克基酒店住宿都比较便宜,普通酒店约40~70一间,藏区准四酒店约100~140一间,青旅住宿约45一人。节假日波动较大
餐饮美食
很多到藏区的朋友都会选择吃一些牦牛汤锅之类的,其实不是很推荐大家去,有一定的宰客现象,大家可以自己去农贸市场购买牦牛肉。
自由行的朋友如果要去稻城,可以去色达车站买车票到康定然后转车前往稻城,也可以联系你入住的酒店前台(他们可以帮忙联系藏民的私家车去稻城,大约200一人)
现在甘孜机场已经通车,外地朋友有条件的可以直飞甘孜,然后前往色达。
每个人眼里都有一段佛事,每个人眼里都有一段佛经,每个人眼里都有一段佛缘。
你,我,他,不同角度看到的佛国世界。
距色达县城滑中20余公里,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蔚蓝苍穹之下,银岭碧草之间,数千间赫红色的木屋,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几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可以供游人乘坐的游览车在通往山顶的路上,左右盘旋,坡陡路窄,行驶缓慢到达山顶。
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音译)。“坛城”的梵文名称为"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这里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藏袍或者游人,围绕着坛城转动着每个经桶,嘴里不停的说着或高声唱诵经文。
手把转经轮,口述经文,围绕着“坛城”顺时针行走,心中的祈祷,心灵的释放,意念的茄拿祝福。
“坛城”四周僧侣,藏民长头敬拜,多少次的往复,虔诚的祈福。不会有人打扰他们,这是佛国世界。
一个“觉姆”手中翻阅着经文,口中大声读诵,身后的“扎巴”经过回身观看,身旁的游客倾听着觉姆的诵读。
人们置身在佛国世界一切都那么是在其中。
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金碧辉煌庄重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这些红色小木屋,是一万多名僧侣的住所(出家男子称“扎巴”,出家女子称“觉姆”即女尊者);这里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三万多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
色达,藏语意为“金马”,传说因在这片富饶而美丽的草原上曾发现过“马头”形金子而得名。
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日照充足,为高原季信纳山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零下1度,长冬无夏。
学院学制一般6年,特殊学科需要学习13年。每天早课,下午课,有时还有晚课。下雪天也要走下泥泞的山路从不间断。
我在“坛城”边遇到一个“扎巴”,向他询问着我关心的话题;他耐心的与我对话。
“已经读几年了”?
“六年”。
“还需要读几年”?
“不知道,再读七八年吧”。
“你们在这里读的是经文,文化课,也就是数学,物理这样的课程什么时候读哪“?
“在来这里之前已经读完了“。
“你如果读十几年后,可以读到什么学业?我不知道你们怎么叫,是相当于社会上硕士?博士”?
“我们不这样划分,不管那些了,需要就读”。
“你们平时的费用来源“?
“家中提供”。
“学成后准备到哪里去工作“?
“到家乡,寺庙里讲经,传送给更多人“。
当问到他对于钱财的看法?他说:我现在有衣服穿,这件衣服可以穿好几年,我有吃的,有住的,我不需要那么多钱,我现在很好了。
十几分钟的对话他依然不讲他的名字,不希望合影,他告诉我他只希望用心读书。
他生活在佛国世界里。
“扎巴”授课回来,怀抱经书,敬畏自心底产生。
下课回去的路上,怀中抱着经文课程,手持刚刚购买的牦牛奶。这就是“扎巴“每天可以提高体力的营养品。
众多的藏教信奉者,手持转经轮,手捻佛珠从不同地方赶往讲经堂。
纯净的佛国学堂,在雄伟的群山之间,古老的宁玛红教传承着藏传佛学的博大文化和济世情怀。金碧辉煌的大学堂,告诉人们藏经的庄重,佛事的威武;随风飘扬的经幡,依山而建的红屋,慈祥温暖的僧众,匆匆一眼,那些累世光影,俗世梵音会深深烙印在脑海,由此心存眷恋、再难割舍;你被感染在佛国世界里。
心中有佛,口念其中,经轮旋转,至圣修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佛,都有一个心灵的世界。
我独自大堂往山坡下走去,很想看一看僧舍,知道他们的生活。(图中右侧是我上山行走路线)
路上可以看到驱车前来贩卖青菜,樱桃的商贩,多是觉姆购买。人们在路上的行走使你感受到这里的生活节奏很慢。
我顺着人行走梯通道向山坡上走去(到停车场),坡路垂直高度近百米高走梯,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我气喘吁吁的走着,两侧就是僧侣的房间。
走几步停一会,喘着粗气,突然发现身后有个觉姆在跟着我;她发现我走路的艰难,担心会出什么事情,在与我保持距离的同时,关注着我。
我明白了她的用意,心里真是感谢;佛在她心中,普渡众生。
回首望去,绛红色的木屋在蓝天白云下,不是整齐的码放,确显出自然的朴实。
对于“觉姆“的好意我表示了谢意后,同时在聊起了想知道的一切。
“你的家离这里远吗“?
“在郎木寺那边“。
“哦,不近呀,我是从那边过来的,那边的风景不错的,你的家乡很美“。
“是的“。
“来这里几年了“?
“已经学习6年了“。
“还要几年“?
“看情况,也许在学六七年吧“。
她告诉我,左边是觉姆的驻地,右边是巴扎的驻地。
通道右侧我看到一个没有了坐垫的椅子下的马桶,也许这时巴扎的移动便所?不好问下去。
不同的房子有不同的制作方式,规整与简陋都在这绛红色房屋群中。
觉姆告诉我:她们现在冬天已经好多了,房间里可以有电暖器,电褥子,电热壶烧水,(如此用电方式,一旦失火,无法灭火救援,正是地方政府担心安全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地方)只是下水随便往外流。山上没有自来水,用水要到山脚下去背,常常背着装满五十斤重的塑料桶,背着水到山上的家里;修行人的生活很艰苦。
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即使兄妹亲属彼此也不互访。
当问到她这里的房子谁给盖的?她告诉我:自己家人带着各种材料来这里盖房子,她的房子花了三万多块。如果她不在这里学习了,会转让给其他人,她不会亏本的。现在在盖房子最少也要十万块。
我问到:在这里学完了去干什么?她告诉我:回到家乡寺庙里传经,让更多人知道做好事,行善事,知道经文在说什么,传下去。
我为她的虔诚和信念而佩服;为她在艰苦条件下的勤奋读书而佩服;为她在我体力透支下的艰难行走而默默的保护而感激;也许就是讲经人心地善良的体现吧。
当我们一同蹬上山顶时,她告诉我:往右走就应该是停车场了,走好?
临走时她依然没有告诉我她叫什么?她不希望我给她留影,我尊重了她的意见。
我内心谢谢她?不知道姓名的“觉姆”!
回头再看,“觉姆”已经消失在绛红色木屋中。
从“坛城”遇到的“扎巴”,到爬山路上见到的“觉姆”,都说到学成后要回到家乡传送经文,告诉更多人经文在说什么。他们(她)能够代表在五明佛学院的大多数吗?应该还是有着代表性的。
藏传佛教传承有序,经文诵念后继有人。信仰与信念在轮回中旋转。
停车场等车时,我再看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新的建筑在吊车旋转中又会立起新的标记,图片右侧由地方政府规划建设的水泥结构房屋正在渐渐的替换小木屋;也许不久的将来再来到这里,会是另外的景观,绛红色的小木屋被规整的房子替代,扎巴,觉姆还是勤奋的读诵经文,讲经堂又多了几个大厅 … …
通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路是不变的,在这佛国世界里,还会是山河一片红。
你,我,他,眼里的佛,是世界的!
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联系方式:010-82612286
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景点简介:
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蔚蓝苍穹之下,银岭碧草之间,数千间赫红色的木屋,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几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色达,藏语意为「金马」,传说因在这片富饶而美丽的草原上曾发现过「马头」形金子而得名。色达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属典型的川西地槽系巴颜喀拉山褶皱带,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日照充足,为高原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零下1度,长冬无夏。有着草原、湖泊、河流以及绚丽多姿的藏族风情,闻名避迩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更是令人心神往之。
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座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内,海拔3700米。本院是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后,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了继承和发展藏学大、小十明以及佛教传统文化而创建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晋美彭措上师不顾年迈体弱,于1980年到色达县喇荣沟这个荒无人烟,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地方,白手起家,苦心经营,创建了只有32名学员的小型学经点。至1982年,中央下发了(82)19号文件,根据文件提倡各教团体创办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精神,晋美彭措上师在局核段色达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以极大的毅力把学校推向了更加完善、更加充实的新阶段,一所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学习和实践佛教文化艺术的大学已初具规模。
1985年5月19日色达县政府批准了喇荣学经点的成立。1987年班禅副委员长题写了"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的校名,同时致函色达县人民政府说∶"新龙喇嘛晋美彭措准备在色达喇荣寺筹建一所佛教五明学学校,这是一件好事,在此,我同意并批准建之。希望你们给予应有的协助,使之切实办好。"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给学院题词∶"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是全知班禅仁波切悦意批准建的,至今已有五年历史,在此过程中发展壮大,特祝吉祥如意。
将氏禅来继续培养爱国爱教,能为人民服务之有用人才而努力奋斗。"1993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欣然挥毫为学院题写了汉文"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门牌。1997年由甘孜州宗教局报请四川省宗教局同意,正式批准设立了"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在色达县委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热情关怀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已发展成为现今的伍千余名来自藏汉蒙等民族的佛教四众学生和一百余名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以及四位精桐誉通汉藏语言的教师,并配备了比较齐全的教学设施。
学院主要依据藏区寺院的传统教学模式并采纳当今各大学、中专的管理办法和教学方法。自创办以来,先后培养造就了一批批有较高文化素养,又有相当佛学造诣的专门人才,光扫盲即已达两千五百余人,为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坐落在海拔4100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内,往东南约20公里洛若乡群山中的喇荣沟内,这里条件艰苦,氧气更为稀薄。白天日照充足,长冬无夏,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零度以下。虽然这里气候恶劣, 条件艰苦。但在此修行的人们都很幸福,因为这里是佛学者心灵的佛国,是心有信仰者的归息地。没去过的人看到那一片红房子照片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震撼)去过的人回来回答也是(震撼)这地方也是世界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之一。
去色达旅行,不止是为了美景,有的人是为了“喇荣五明佛学院”盯升而去,学院里佛法无边,只度有缘人!信已不信,在你一念之间 !
色达海拔有4000多,日照相当充足,即使晚上下雪,白天大部分时间也有强烈的阳光,怕晒的人,墨镜、头巾、帽子、防晒唇膏 必不可少。色达白天大概几度至十几度,晚上是零下。进去 最好穿好保暖衣服和登山鞋。 登山鞋保暖,走泥路,爬山,在红房子上下攀爬拍照,更适合不过了。对吃有讲究的,最好自己带点喜欢的食物进去,不讲究里面吃饱还是没有问题的。
2014、12.21早上六点二十,从成都茶店子客运站出发。全程约800km,经过15个小时的大巴颠簸晚上十点抵达向往了很久,神圣而又神秘的佛学院。班车是直接到色达县城的,要跟师傅说在佛学院路口下。当天晚上到达佛学院路口下车找了个司机50元把我们送上去的,也可以住在下面,早上早起走路一边看风景一边走上去,大概要两个小时。
到佛学院,我们凯团老入住的是,喇荣宾馆。3人间是40一位,都是床位。没有热水壶,可以要一瓶开水回房间喝,没有热水洗脸泡脚,山上水很金贵,都是背上去的。住在喇荣,离坛城很近,早晚可以看见佛学院全景,非常美丽震撼。
走出喇荣宾馆,冬季的阳光温柔而亮烈,氧气稀薄的天空,让人不由自主地大口呼吸,放眼望去周围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小木屋。小木屋是喇嘛和觉姆(尼姑)的宿舍,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觉姆来来往往穿梭在木屋其中,在蔚蓝苍穹下昭示着神秘庄严的宗教色彩。
喇或春荣宾馆往右边走上去的山峰上,有一个巨大而金碧辉煌的建筑,就是“坛城”。是佛学院的灵魂建筑,所有到这里来的人,都要去转经和供灯。“坛城”很大,共有3层,一般都在第1层转绕。1层是一个转经廊,放置了一圈转经筒。每天都有人在这里转经。一圈又一圈,金色的圆筒在人们干枯的手转动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响声。坛城边的空地上,永远有磕长头的虔诚信徒,学院还专门为此在上放置了木板。不论清晨夜晚,任何时候你来到这里都能看见有人,在锲而不舍地坚持转经,磕长头的信徒。
夜幕下的坛城和五明佛学院山谷更添一丝神秘的色彩,山谷里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经舍,重重叠叠地建在山坡上,经舍里亮起万盏灯火,与天空中的万点繁星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副巨大的画卷。在夜色中,更像与世隔绝的仙境之地。
喇荣宾馆下方,就是喇荣五明佛学院,学院里的喇嘛和觉姆都身披浆红色僧袍,来来往往,融汇在佛堂内,就像流动的一个红色的海洋。红色的海洋蕴含着一种柔软的力量,能将人暴戾之气化解于无形,让疲惫暴躁的心灵回归安逸与淡然。
佛堂内学习氛围很浓厚,在佛学院外面就能听到佛堂内朗朗的诵经声。佛学院一般的课程都是为僧人准备的,但是也有部分公开课,游客也可以去听。一般在佛学院内的很多地方都会贴有课程表,可以根据实际课程表去听课。佛学院内的藏族人和汉族人的学习地点是分开的,汉族人一般去汉学院,如果你也想去听,一般在19:30会有汉语课程。课堂有两个,必须拖鞋进去,男女是分开坐的。课程结束,红色的海洋顺着路道,各自奔向小红屋。次日,在汇聚而来。
小红屋里,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因为漫长的修行路上,只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而他们又不是孤独的,因为身边都是如此孤独而虔诚的灵魂。他们在屋里静心修行、诵读经书,他们极其艰苦,清心寡欲修行数十载或者一生。就是为了自我的信仰与修行。如经文所写,信仰使人心生力量…信仰是心中的暖灯,照亮心路 …能让人心存善缘,心生快乐,这就是修行的力量来源--------
佛学院里喇嘛和觉姆,主动上前用藏语问声好-大家微笑着点头。有碰到汉族在此修行的,会多聊一会。这儿也不全是藏族人,汉族人数量也为数不少。虽然大家都穿着鲜红的僧袍,但看看脸就很容易分辨出藏汉。藏族人的脸因为高原的阳光和干燥,总是黑红黑红的,皮肤损害得很厉害,容易有皱纹产生。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就已经有皱纹很沧桑了。小房子里的用水都要自己带上容器,或挑或提慢慢弄上山带回家。洗碗,刷牙洗脸都是能省就省,很多人两三个月才洗个澡。我在佛学院宾馆的一星期里,也没洗什么脸和脚、就刷了下牙,反正我感觉置身在佛学院这一方净土,诸法空相。只要心灵愉悦,身体这个皮囊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佛学院最原始,血腥的就是 天葬了,是藏族较为普遍的一种葬俗。这是藏区最大的天葬台,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梦想。我们坐面包车从佛学院20一个人,送到天葬广场,从广场这边爬坡过去200米就是天葬台,天葬台上面山顶上布满了秃鹫,窥视着山下。秃鹫从不吃活物,只吃死物,所以藏人们非常敬仰它。再就是可以通过舍身布施秃鹫的同时让身体回归自然,灵魂升上“天堂”。
在天葬地,找个离天葬最近距离的地方站好,就看见几辆小车从远处开来,停在广场上。接着几个喇嘛和年轻男子从车里抱出白色的布袋,也有抬着的,都是尸体来到天葬地方放下。喇嘛开始诵经超度,天葬师开始将一个个白色布袋解开,支解尸体。先用锋利的刀在背肉上划上十字花刀,接着划开肚子,取出内脏抛于四周,在从尸体颈部向下划去,一直划到脚跟处,白花花的肉体,顿时皮开肉绽,现场就像是一个露天解剖,上面秃鹫像是闻到了解剖的尸臭味,但又没有得到天葬师的命令,开始狂躁起来。等到尸解,诵经完毕。得到了命令的秃鹫,黑压压的一片扑来,顿时将小小的场地挤满,尸肉被争抢的上下飞腾,一具具尸体便成为它们的囊中之物。瞬间感觉血腥,残忍,胆小的人马上离开不敢在看,还有一些人在边上狂吐。(那时候是没有用布围起来的,只要有胆子可以近距离自由观看)而我眼中更多的是一种敬畏。
等尸肉吃完以后,天葬师将骨骸和头颅砸碎,拌以糌粑,在投食秃鹫。以食尽最为吉祥,食尽者说明死者没有罪孽,灵魂已安然升天。如未被食净,要将剩余部分拣起焚化。
天葬,从开始到结束。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那一刻没有恐惧感,也没有感到面对死亡的害怕。就近距离的站在不远处看完整个场景,默默随着人群散去回到佛学院宾馆。当晚没有吃得不下去晚饭,感觉还是有些反胃,但是没有吐。喝点开水,就上床睡觉了。不过一晚都没有睡着,整晚躺在床上都是白天时的场景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看到他们的亲属在那里没有哭泣,没有悲伤,无悲无喜等待着从一个人死亡到归零的葬礼。看到这些,我也不得不对,生与死做了全新的审视,不纠结,不恐慌,释然面对。或许就跟他们看着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灵魂与躯体的分离,是灵魂的不灭,是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有生就有死,死就是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潇洒,不正是对生死的超越吗?生也好,死也罢,一切随缘,由它去吧!
从佛学院离开以后,我也不知道我停留在这里感悟到了什么,但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做一个信仰的虔诚者。还有,跟在里面苦修的人不同,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可他们寻求人生的真谛,追寻、探索、领悟佛法真言的精神,值得我追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