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观察学习的过程,

  • 我要自学
  • 2025-02-19

观察学习的过程?那么,观察学习的过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观察学习的基本概念

观察学习,也称为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强调个体可以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注意过程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如果人们对榜样行为的重要特征不加注意,就无法通过观察进行学习。这一过程决定着在大量的榜样影响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的对象,并决定着从正在进行的榜样活动中抽取哪些信息。

榜样行为的特性:榜样行为的显著性、复杂性、普遍性和实用价值等影响着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

榜样的特征:与观察者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越相似的榜样,越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观察者的特点:信息加工能力强、情绪唤醒水平高的个体,能从观察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保持过程

如果人们只注意观察他人的示范行为而不能把这种示范以符号编码的形式保存下来,那么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就不会对他们产生多大影响。因此,观察学习的第二个心理过程是保持。观察者如果想要在以后什么时候再现榜样行为,就必须把这种反应模式以符号的形式保存在记忆系统中。

符号系统的依赖:主要依赖于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在儿童发展早期,视觉表象起着重要作用;在言语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言语编码成为了主要的信息保存形式。

动作的演练:也可作为重要的记忆支柱,通过心理演练提高熟练程度,增强保持时间。

动作再现过程

观察学习的第三个子过程是把符号性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一个人即使已经充分意识到了榜样行为,并把它经过编码后良好地保持在记忆中,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动作能力,个体仍不能再现这种行为。

认知水平的筛选和组织:在行为实施的初始阶段,反应在认知水平上得到筛选和组织。

子技能的发展:学习者能否用行为的方式表现观察学习的内容,部分取决于他们是否已具备再现榜样行为所必需的子技能。

动机过程

任何人都无法复演所学过的所有动作,因此,班杜拉把习得和行为表现相区分,认为行为表现是由动机变量控制的。动机过程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外部强化:如果按照榜样行为去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表现这一行为。

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

自我强化: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评价反应,也会调节他们将表现出哪些习得行为。

观察学习的实验基础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得到了多个实验的支持,其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是充气娃娃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儿童观看成人攻打充气娃娃的视频,之后根据成人是否得到奖励或惩罚来表现出不同的攻击性行为倾向。

观察学习的应用领域

观察学习广泛应用于教育、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矫正等领域。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通过树立积极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观察学习理论有助于解释人们如何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观;在行为矫正领域,观察学习被用于帮助个体改变不良行为模式,如通过观看暴力视频后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以上就是观察学习的过程的全部内容,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