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倍长中考题?例题一:已知三角形ABC的中线AD,点E在AD上,且AE=2ED,求证:BE=CE。解析:由于AE=2ED,所以AE=2/3AD,ED=1/3AD。根据中线定理,AD=2/3AB=2/3AC,所以AE=2/3AB,ED=1/3AC。又因为BE=AE+ED=2/3AB+1/3AC,CE=ED+DC=1/3AB+2/3AC,所以BE=CE。那么,中线倍长中考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延长EA到H,使AE=AH,连接FH,取FH的中点I,连接AI
则AH=AE=AB,AF=AC
∠HAF+∠FAE=∠BAC+∠FAE=180度,所以∠HAE=∠BAC
所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FH全等,AI=AD,又A,I分别为EH,FH的中点,所以AD=AI=0.5EF
即EF=2AD
倍长中线法是一种常用的几何解题方法,主要用于解决与三角形中线相关的问题。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中线的性质,通过延长或缩短中线的长度,使得问题得以简化或转化为其他熟悉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初一倍长中线法的例题:
例题一:已知三角形ABC的中线AD,点E在AD上,且AE=2ED,求证:BE=CE。
解析:由于AE=2ED,所以AE=2/3AD,ED=1/3AD。根据中线定理,AD=2/3AB=2/3AC,所以AE=2/3AB,ED=1/3AC。又因为BE=AE+ED=2/3AB+1/3AC,CE=ED+DC=1/3AB+2/3AC,所以BE=CE。
例题二:已知三角形ABC的中线BD,点E在BD上,且BE=2ED,求证:AE=EC。
解析:由于BE=2ED,所以BE=2/3BD,ED=1/3BD。根据中线定理,BD=1/2BC,所以BE=1/3BC,ED=1/6BC。又因为AE=AB-BE=AB-1/3BC,EC=AC-ED=AC-1/6BC,所以AE=EC。
例题三:已知三角形ABC的中线CF,点D在CF上,且CD=2DF,求证:BF=AF。
解析:由于CD=2DF,所以CD=2/3CF,DF=1/3CF。
http://zhidao.baidu.com/q?ct=17&tn=ikaslist&lm=0&rn=10&pn=0&fr=search&word=%B1%B6%B3%A4%D6%D0%CF%DF
正确答案:中线倍长问题
(1)延长AD至A'使DA'=AD,连接BA'
所以△ADC全等△A'DB(SAS)
所以AC=A'B,∠A‘=∠DAC
因为∠EAF+∠BAC=180°(已知)
∠ABA'+∠A'+∠BAD=180(图中)
所以∠EAF=∠ABA'
所以△AEF全等△BAA'(SAS)
所以EF=AA'
因为A'D=AD=1/2AA'
所以EF=2AD
(2)延长AD至A'使DA'=AD,连接BA'
?=∠AGF,∠1=∠BAD,∠2=∠EAG,∠3=∠AEF
因为△ABA'全等△EAF(SAS)
所以∠1=∠3
所以?=∠3+∠2=∠1+∠2
因为AE=AB
所以∠BEA=∠EBA=40度(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
所以∠EAB=180-∠BEA-∠EBA=100度
所以∠1+∠2=180-∠EAB=80度
所以?=∠1+∠2=80度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有不会的可以再问我。
例题解析:
在△ABC中,AB=5a,AC=3a(a>0),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延长AD至AE,交BC于D,使DE=AD。连接EC。
首先,∠EDC和∠BDA是对顶角,因此∠EDC=∠BDA。
其次,D为BC的中点,故BD=DC。
在△ABD和△CDE中,根据条件可得:
【DE=AD】
【∠EDC=∠BDA】
【BD=DC】
由此可得出△ABD≌△CDE(SAS)。
因此,AB=EC=5a。
在△ACE中,根据三角形的性质,有AC+EC>AE>AC-EC。
已知AC=3a,EC=5a,代入上述不等式,可得AE的取值范围为:8a>AE>2a。
由于AE=1/2AD,因此有8a>1/2AD>2a。
由此可得AD的取值范围为:16a>AD>4a。
综上所述,中线AD的取值范围为16a>AD>4a。
以上就是中线倍长中考题的全部内容,所谓“倍长中线”,就是加倍延长中线,使所延长部分与中线相等,然后往往需要连接相应的顶点,则对应角对应边都对应相等。常用于构造全等三角形。中线倍长法多用于构造全等三角形和证明边之间的关系(一般都是原题已经有中线时用,不太会有自己画中线的时候)。说简单一点,倍长中线就是指:延长中线,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