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云南大学王启梁 云南大学 王昭武 云南大学羊晓东 云南大学段红云 云南大学法学院
高巍是辽州人,崇尚气节,能写文哗薯章。他的母亲萧氏有痼疾,高巍左蔽芦清右侍奉,至老没有一点儿懈怠。母亲死后,他在墓地吃菜守孝三年。洪武年间,表彰他的孝行,由太学生的身份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上疏开垦河南、山东、北平的荒田。又逐条上奏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等多种事情。太祖嘉奖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因为判决事情宏前不合皇上的旨意,被判了重罪,免他一死去戍守贵州的关索岭。特许他的弟侄去代替服役,说:“是为了表彰他是孝子。”
公元前7世纪,在尚不知太阳系、行星、恒星为何物的时代,先祖们用土圭(一种测日影长短的古老,利用垂直于地面而立的一根杆来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以此确定季节的变化)观测日影,确立了夏至。
土圭。故宫博物院 图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此姿者,极也。”《恪遵宪度抄本》记载了夏至之名的由来,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
夏至古时又称“夏至节”。此时正值麦收,先民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祭祀祖先。英国、奥地利、丹麦等欧洲国家也有庆祝夏至的传统,被称为“仲夏节”。在英国,每年夏至日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自发聚集到巨石阵周围观赏日出,狂欢祈福。次日夜晚人们将庆祝仲夏夜。根据传说,这天晚上人们可能看到小精灵,进入魔幻世界。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就是据此而创作的。
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仲夏夜之梦》剧照。光明网 资料图
这一时节的空气对流强烈,午后至傍晚易形成雷阵雨。“东边日出西边雨”说的就是夏至典型的气候特征,为这个节气增添了一丝捉摸不定的梦幻色彩。
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地轴偏斜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接近夏至日时会发生“白夜”奇观,一种白天和黑夜并存的奇妙景象——因为大气的散射作用,夜晚并不完全暗下来,黄昏尚未过去,黎明就已到来。
地处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市北极村就能观测到这种奇观,当地村民至今保留着独特的夏至节风俗。每年到夏至这一天,村民们会自发来到黑龙江边,点起篝火,跳着舞等待北极光的出现。
2019年夏至,漠河第二十九届北极光节活动现场。东北网记者 霍枭涵 摄
夏至当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杆无影”现象。北回归线穿越中国经过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可以在夏至日前后几日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森指绝下“立竿无影”的特殊现象。
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将不断南移,从此白昼渐短,日影渐长。
2021年的夏至节气从6月21日到7月6日,涵盖“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三个物候。
夏至一候:鹿角解
夏至的第一个五天,鹿角脱落了。
鹿角,通常指鹿科动物马鹿或梅花鹿的角。
鹿角是雄鹿的第二性征。全球近40种鹿科动物几乎都只有雄性才长角,除了个别种类——环北极地区的驯鹿雌雄都有角,而最原始的鹿科动物——獐恰恰相反,两性都无角。
鹿角年年都会更替。春天,刚萌发的鹿角尚未骨化,有着丰富的血管、神经逗晌和软骨,表面覆盖着细密的绒毛,这便是珍贵药材鹿茸了,据说有滋补强身的功能。
待鹿茸长到三四个月,达到最大尺寸后,骨质开始变硬,外层柔软的表皮逐渐干枯脱落。脱落的过程看起来血淋淋的,但鹿自己并不会有什么不适。一旦表层的茸脱落完,裸露的骨质角不是活组织,不会感知痛感,成为雄鹿抵抗天敌和竞争配偶的有力武器。
2021年5月17日,麋鹿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活动。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一般来说,鹿的年龄越大,双角分杈越多。比如雄性的梅花鹿和马鹿,1岁时双角不分杈,2岁时长出眉枝,3岁长出第二枝,4岁长出第三枝,以此类推……所以单看角的分杈情况可以粗略推断出雄鹿的年龄。
角的外形和不同鹿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密切相关。鹿角大致分为三种:枝状角——长得像树枝的角,比如麋鹿、马鹿、梅花鹿;掌状角——长得像手掌的角,以驼鹿、黇鹿为例;没有分叉的小角——很短小不会分叉的角,通常长在小型鹿科动物身上,如毛冠鹿、普度鹿。
雄驼鹿在开阔的疏林和湿地觅食,向两侧平摊的巨大掌状角不会影响其活动。雌雄都长角的驯鹿需要用双角拨开雪层觅食……经过不断的进化,每一种角和它的主人达成了独一无二的适配性。
头上长角的动物很多,最常见的如牛和羊。那么,鹿角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角是哺乳动物头部表皮及真皮特化的产物。哺乳动物的角可分为洞角、实角、叉角羚角、长颈鹿角、表皮角等五种类型。鹿角是真皮形成的骨质角,是实心的,属于实角。
牛羊角属于空心的洞角,终生不更换;叉角羚角介于洞角和实角之间,角鞘每年脱换,骨心不脱落;长颈鹿角由皮肤和软骨组成,从不脱落;总被盗猎分子惦记的犀牛角属于表皮角,是上皮组织的衍生物,主要成分和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和头发一样可以再生。
鹿是唯一能再生完整的身体零部件的哺乳动物。犀牛角的再生与鹿角不同,毕竟头发、指甲不能算作身体器官,它们的生长更替也毫不稀奇。
鹿角的再生能力也是生物学秘密之一,至今也未能彻底揭秘。英国皇家兽医学院的科学家对鹿角的非凡再生能力开展了研究,他们认为,干细胞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能是通过荷尔蒙,如雌激素或睾丸激素等信号传递途径进行调控的。这些研究可能有助于最终实现对受损的人体组织的修复。
想象一下,如果人的手臂、断掌可以像鹿角一样再生……
不过,已知的大部分鹿的角都不是在夏至时节脱落的,而是在冬季,或者到来年初春的时候脱落后再生。少有的例外是青壮年驯鹿,它们的角一般要到春天甚至初夏才会脱落。
对于马鹿或梅花鹿而言,夏季是鹿茸开始骨质化为鹿角的开始。如果是人工养殖的鹿,夏至时节正是割鹿茸的时候。
这么说来,古人眼中的夏至一候“鹿角解”,要么可能说的是驯鹿,要么指的是割鹿茸,要么……就是古人搞错了。
在动物园这类场所,锯鹿茸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包括鹿群自身的安全,以及工作人员和观众的安全。因为每年一到繁殖季节,雄鹿们就会变得性情暴躁,一旦发生“火拼”,没有可以自由自在奔跑的原野,鹿群间则没有了相互躲避的余地,必将伤亡惨重。
工作人员采集鹿茸时一般会考虑动物福利,打麻药、涂药止血等是常规操作。而那些纯粹冲着经济利益采鹿茸的盗猎分子,不会打麻药,直接割茸,甚至用电锯切割,对鹿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些带血的鹿茸流淌着鹿儿的血泪。
夏至二候:蜩始鸣
夏至的第二个五天,知了开始鸣叫了。
蜩(tiáo),古书中通常指蝉,也就是俗称的“知了”。
蝉生活在温带至热带地区,已被记录的约有3000种,常见的如蚱蝉、蟪蛄(huì gū)、鸣鸣蝉等。
蝉鸣唱是为了求偶,通常只有雄蝉才会鸣唱。它们会发出三种鸣声:应和其它雄蝉的鸣叫,交配前的求偶声,被捉住或受惊吓时粗厉的鸣叫。在人类听来颇为聒噪的蝉鸣对雌蝉来说却是美妙的乐曲。它们循声找到自己的伴侣,交配产卵,之后便慢慢走向生命的尽头。
虽然蝉夏日大合唱的时长很有限,但它们并非只能活那么久。可以唱歌的是成虫,在尚未开始吟唱前的漫长岁月里,幼虫都躲在地下。
不同种类的蝉在地下穴居的时长不同,有一些潜伏3年,有一些潜伏5年,最长的可潜伏17年。这些数字虽差别很大,却都是质数。科学家相信,这样能减少它们和其它蝉一起出土的概率,防止相互争夺资源,还能帮助它们躲避天敌。这样看来,蝉还是颇有天赋的数学家呢!
2021年恰好是北美“17年蝉”破土而出的年份,美国多地爆发“蝉灾”。它们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昆虫,还是同生共死的命运共同体,声势浩大的合唱好像外星飞船正在着陆发出的声响。
近日,亿万只17年蝉开始破土而出,现身美国东部和中西部部分地区。这是5月18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拍摄的17年蝉和蝉蜕。 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在潜伏期,蝉的幼虫会不断汲取植物根部的汁液以维持生命。待时机成熟将要羽化之时,它们往往会选择雨后泥土柔软的黄昏或夜间,掘土而出,本能地爬上树干或叶片,历时一小时左右完成蜕壳,从幼虫羽化为成虫。这就是“金蝉脱壳”的由来。
古代文人很爱“蝉”。《寒蝉赋》赋予了蝉“文、清、廉、俭、信”五种君子般的品德。作为华贵高洁的象征,蝉羽和貂尾一并成为了古代王公显贵官帽上的饰物,合称“貂蝉”,后来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被称作“貂蝉”官——传说中的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扩张,夏天的蝉声似乎愈来愈少了。杀虫剂广泛使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人为捕捉等种种原因都令这种高调的小虫儿处境堪忧。特别是土地硬化的普遍现象更是截断了蝉的生命之旅——城市地面铺上了水泥、地砖和柏油路,蝉的幼虫既无法躲进土里好好生长,也没法钻出地面羽化飞行。自2010年以来,作为中药材的蝉蜕市场价格已一路走高至四五倍。
又到了蝉鸣声声的时节。蝉蛰伏了那么久,只为生命最后的高歌绽放,怎能不声嘶力竭,尽情宣泄。也许,它们正大声呼喊求救,期待有生之年重回绿水青山。
夏至三候:半夏生
夏至的第三个五天,半夏生长旺盛。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等功效。半夏在中国的分布极其广泛,仅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植株。
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
但是如何解释半夏之名的由来,如何理解“半夏生”的涵义,至今仍有争议。
半夏
颜师古曾为典籍批注曰:“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但半夏的实际生长节奏显然并非“五月苗始生”。在本草典籍中,屡见古人对半夏二月生苗或生叶的记述,如《本草纲目》转引《吴普本草》“二月始生叶”。
夏至正是半夏生长的旺盛期,也是其花期。此时,人们很容易看到半夏黄绿色的花,也就是天南星科特有的佛焰苞。佛焰苞因其形似庙里供奉佛祖的烛台而得名。整个佛焰花序恰似一枝插着蜡烛的烛台。
也有人认为,“半夏生”是指夏季过半时,最适宜采集半夏地下的块茎。对此,古人也有不少论述。《图经本草》认为:“五月采则虚小,八月采乃实大。”苏颂称:“五月、八月采鞭,以灰裹二月,汤洗曝干。”《本草详节》曰:“半夏,一茎三叶,高二三寸,八月采根。”可见,半夏五六月间虽可采收,但以八月为佳。
还有学者认为,“五月半夏生”是古人对半夏“珠芽生殖”现象的描述。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丁兆平在2020年5月刊发于《中国中医药报》的文章《正解“五月半夏生”——颜师古半夏“五月苗始生”说法考疑》中指出,在农历五月,半夏的植株中部会生出小小的球茎,它是半夏的珠芽,将成熟的珠芽埋入土中,会生成下一代半夏。
所以,“半夏生”的真正涵义也许是指半夏的“传宗接代”,亦即球茎的再生——到了夏至时节,新一代芽球的“全身”成形,完成了半夏“宝宝”孕育的全过程。笔者认为,这一解释最符合实际的物候现象。
珠芽繁殖是植物营养繁殖方式的一种,属于无性繁殖,是利用带根植株旁边长出的具有株丛性质的小芽同母本分离,从而进行单独繁殖的方式。进行珠芽繁殖的植物除了半夏,还有山药、百合、睡莲等。
植物繁殖的方式多种多样,单是营养繁殖,就包括分根、压条、叶插、芽叶插、扦插、嫁接、珠芽繁殖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繁殖速度较快,且能保持某些栽培物的优良性征,被广泛地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
除了半夏,以“夏”为名的中草药还有夏枯草、夏至草、夏天无,它们共同构成了漫漫长夏的一方风景。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建文帝即位,诏改明年为建文元年。帝,太祖之孙,懿文太子之子也。生十年而懿文卒,高祖年六十有五矣,御东角门,对群臣泣。翰林学士刘三吾进曰:“皇孙世适,富于春秋,正位储极,四海系心,皇上无过忧。”高皇曰:“善。”九月庚寅,立为皇太孙。时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一日,太孙坐东角门,召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告之曰:“诸叔各拥重兵,何以制之?”子澄以汉平七国事为对。太孙喜曰:“吾获是谋无虑矣。”初,太祖建都金陵,去边塞六七千里,元裔时出没塞下,捕杀吏卒,以故命并边诸王得专制国中,拥三护卫重兵,遣将征诸路兵,必关白亲王乃发。洪武九年,五星紊度,日月相刑。
训导叶居升应诏陈言,极论分封太侈,略曰:“日者,君之象也。月者尘竖,臣之象也。五星者,卿士庶人之象也。臣愚不知星术,姑以所闻于经、传,并摭前世已行之得失者论之。《诗》曰:‘彼月而食,则维其常。’今日刑于月,犹之可也。而日月相刑,则月敢抗于日者,臣敢抗于君矣。《传》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国家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秦、晋、燕、齐、梁、楚、吴、闽诸国,各尽其地而封之,都城宫室之制,广狭大小,亚于天子之都,赐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之地而夺之权,则起其怨,如汉之七国,晋之诸王。否则恃险争衡,否则拥众入朝,甚则缘间而起,防之无及也。今议者曰:‘诸王皆天子亲子也,皆皇太子亲国也。’何不摭汉、晋之事以观之乎?孝景皇帝,汉高帝之孙也。七国之王,皆景帝之同宗父兄弟子孙也。当时一削其地,则构兵西向。晋之诸王,皆武帝之亲子孙也。易世之后,迭相拥兵,以危皇室,遂成四裔云扰之患。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昔贾谊劝汉文帝早分诸国之地,空之以待诸王子孙,谓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愿及诸王未国之先,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里,亦以待封诸王之子孙。此制一定,然后诸王有圣贤之德行者,入为辅相,其余世为藩辅,可以与国同休,世世无穷矣。”
太祖怒,系死狱中,后无敢言者。至是,太祖崩,遗诏曰:“朕受皇天之命,膺大任于世,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专志有益于民。奈何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智,好善恶恶,不及多矣。今年七十有一,筋力衰微,朝夕危惧,虑恐不终。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炇,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辅佑,以福吾民。葬祭之仪,一如汉文帝勿异。布告天下,使知朕意。孝陵山俱因其故,勿改。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辛卯,皇太孙即皇帝位。葬孝陵。援遗诏止诸王会葬。诏下,诸王不悉扒悦,谓此齐尚书疏间也。
六月,户部侍郎卓敬密奏裁抑宗藩,疏入,不报。于是燕、周、齐、湘、代、岷诸王颇相煽动,有流言闻于朝。帝患之,谋诸齐泰。泰与黄子澄首建削夺议,乃以事属泰、子澄。一日罢朝,召子澄曰:“先生忆昔东角门之言乎?”对曰:“不敢忘。”子澄退,与齐泰谋之。泰曰:“燕握派陆大重兵,且素有大志,当先削之。”子澄曰:“不然。燕预备久,卒难图。宜先取周,剪燕手足,即燕可图矣。”乃命曹国公李景隆调兵猝至河南围之,执周王及其世子妃嫔送京师,削爵为庶人,迁之云南。
冬十一月,代王居藩,有贪虐状,方孝孺请以德化道之。帝遣之入蜀,使与蜀王居,时蜀王素以贤闻故也。
十二月,前军都督府断事高巍上书论时政曰:“我高皇帝上法三代之公,下洗嬴秦之陋,封建诸王,凡以护中国,屏四裔,为圣子神孙计至远也。夫何地大兵强,易以生乱。今诸藩骄逸违制,不削则废法,削之则伤恩。贾谊曰:‘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臣愚谓今宜师其意,勿施晁错削夺之策。效主父偃推恩之令,西北诸王子弟分封于东南,东南诸王子弟分封于西北,小其地,大其城,以分其力。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自弱矣。臣又愿陛下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问不绝。贤如河间、东平者,下诏褒赏,不法如淮南、济北者,始犯则容,再犯则赦,三犯而不改,则告庙削地而废处之,宁有不服顺者哉!”上嘉之,然不能用。
建文元年春二月,令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吏士。更定官制。夏四月,人告岷王梗不法事,削其护卫,诛其导恶指挥宗麟,废为庶人。又以湘王柏伪造钞及擅,降敕切责,仍遣使以兵迫执之。湘王曰:“吾闻前代大臣下吏,多自引决。身高皇帝子,南面为王,岂能辱仆隶手求生活乎!”遂阖宫自焚死。又以人告齐王榑阴事,诏至京,废为庶人,拘系之。幽代王桂于大同,废为庶人。未几,靖难兵起。
谷应泰曰:
闻之《周南》始化,二公分陕,及其东迁,晋、郑焉依,以故众建诸侯,分王子弟,屏藩天室,拱卫京师,势綦重也。高皇帝大宝既定,剪桐论封。燕王居北平,代王居代郡,宁王居大宁,棋布星罗,屹然玄社。揣其深谋,不特维城之盘石,抑亦北门之锁钥耳。惟是并州警备,多蓄重兵,马邑防秋,得专节制,郑京城实危庄公,晋曲沃实弑孝侯,大都耦国,祸之本也。又况奏、晋四府,湘、岷六藩,莫不帝制自为,偃蹇坐大,藉神明之胄,挟肺腑之尊,《扬水》以粼粼而兴,周道以亲亲而弱,变所从来,非无故矣。况乎冲龄御极,主少国疑,强宗乱家,视同赧、献。斯时贾生抱哭,即召吴、楚之兵,主父设谋,便启晋阳之甲,将使三家尽分公室,余地悉入廪延,正所谓养虎贻患,畜必溃者也。故论者以建文之失,在于削诸藩。而予则以诸藩者,削亦反,不削亦反。论者又以建文之失,在于削强藩。而予则以不削强藩者,燕王最强最先反,宁王次强必次反。母怪齐泰、黄子澄辈,拊膺厝火,握手阁门,次第芟除,计安宗社。然而忠则竭矣,算亦稍拙焉!考其时,周王、岷王都被掩捕,齐藩、代藩并皆幽废,宁邸护卫见削,湘王阖宫自焚,数月之内,大狱屡兴,案验未明,葛藟不芘,必有托苍天以报仇,生皇家而勿愿者。况又中涓入燕,逮系官属,几于十王并戮,七国行诛,衅起兵端,非无口实矣。
以予论之,方太祖小祥之时,正诸藩遣子之日,宜于大内置百孙院,因而留之,仍择名臣傅之礼义,四小侯就学于汉,即长安君入质于齐也。而又分命洪武旧勋,以抚绥为名,开阃通州,分屯河、济,仿亚夫之坚壁,立辛毗于军门。仍赐温纶,躬行德化,梁王罪状,咸悉烧除,吴王不臣,锡之几杖,则天潢诸嗣,逆节虽萌,反形犹戢。而稍俟诸子弟年各冠婚,即以尺一之诏分裂其地。国小则永无邪心,内割则未遑外事,天下乱丝,可徐理而解也。独奈何叶居升之奏被谴于高皇,而方孝孺之谋不行于嗣主。比齐、黄辈分道征兵,直出无策,而石头被诏,激变苏峻,江陵蒙讨,逼反桓玄,谋之不臧,谁执其咎哉!逮至燕兵南下,建业合闱,而谷、橞献门,安、楹首附,周、齐列藩,以次复爵,同恶相保,理固然也。独是蜀王之贤,无与兴废之谋,超然评论之外,虽河间之书集博士而毕读,东平之树望咸阳而俱靡,何以加焉。
1、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
2、所谓夏至,就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长的一天。听说夏至夜可是有魔力的哦!在仲夏夜12点的时候,所有的精灵都会出来玩,她们如果听到了人们在那一刻许下的愿望,就会帮助人们实现,精灵们还会在你的眼皮上滴上一滴神奇的药水,它会让你爱上醒来后第一眼看到的那个人。
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从夏至以后太阳开始由北往南移动,夏至这一天也是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4、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最为最早被确立的节气,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重视,另外它还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5、夏至从字面解释的意思就是夏天到了,但是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恰恰是一年中开始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6、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7、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旅团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烟台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烟台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8、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吃夏闷镇局至的狗肉和荔子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9、当然除了夏至吃的东西以外还有一些民俗活动,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蚂让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10、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从2008年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又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中国传统节日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种种举措显示,国家对这些传统节日的重视与保护。从传统节日到法定假日,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的改变,更让人体会到传统文化回归的意蕴,这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民俗文化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端午节按照传指族亏统民俗,既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也有迎接炎夏、预防疾病的寓意。可是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的人们是否了解这些传统文化,是否能很好地延续并尊重这些传统习俗呢?
“端午节就是‘粽子节’”
从今年起,端午节成为全民法定节假日。三天的小长假让很多上班族欣喜,他们表示要在放假期间走亲访友、看书“充电”。在昆明一所中学工作的马路红,准备回大理老家过端午节。“每年端午节,妈妈都要包粽子给我们吃,她包的粽子可好吃了!”马路红美滋滋地说。
记者发现,许多人对于端午节不甚了解,认同感也不强。上班族孟先生说:“端午节不就是‘粽子节’吗?”当记者问及他端午节放假准备干什么、知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时,他坦率地说不知道。
云南大学大二学生尧晶说,班长用班费给每位同学预订了两个粽子。除了吃粽子,端午节的过法和平日里没什么不一样,其实大家都很想知道端午节的一些民俗文化知识。
正在菜市场挑选粽叶的市民胡樱告诉记者,一提到端午节就想起包粽子,自结婚到现在,一包就是20多年。端午节那天,还要吃鸭蛋、糖糕,但她几十年来没参加过和端午节有关的活动,更不知道过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
“端午节被忽视和遗忘了”
说起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人们首先会想到诗人屈原。端午节当天,许多地方开展以“屈原颂”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赛龙舟等水上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活动、以除旧布新为重点的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但不少市民表示,这些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觉得离自己很遥远。
“在我看来诗人屈原就像个符号,仅仅在端午节这天拿屈原来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在太泛泛了。”在一家媒体工作的张妮说:“相比于春节、中秋节全家团圆的美好意义和清明节祭奠先人的情感追思,端午节显得单薄了许多。”
“端午节是我们民族的大节日,但被忽视和遗忘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说:“节日有着特定的民俗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文化资源。”
萧放说,端午节有三重内涵,一是农历五月穗型初五正值天气燥热,瘟疫流行,容易生病。因此,它蕴含着清洁环境、保健养生的意义,提示人们这个时候应该关注健康了。采药、挂艾草、兰汤沐浴以及饮雄黄酒等节俗也逐渐形成,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关怀。二是端午节也是上古时期祭祀“龙”图腾的日子。三是以吃粽子、龙舟竞渡、诵读经典的节俗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端午节便有了中国人传递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意义。
民俗文化回归任重而道远
从今年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民俗学家普遍表示唯神,传统节日被确定为法定假日是对复兴传统文化的一种号召。
民俗学专家、兰州大学教授柯杨说,政府和媒体应积极倡导国人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提升国人的文化自觉。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回归生活,光靠政府唱独角戏是远远不够的,应让百姓感受到平民气息。
“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已经被我们中断了几十年,传统节日也被淡化了。现在我们要将它重新拾起,就需要政府、媒体等各方共同努力,帮助人们认识这些传统节日。”萧放说,媒体应提供给人们较为全面的节日民俗知识,让民俗文化深入人心,学校的老师以及知识分子也不妨适时向学生传输中国民俗文化的知识,政府应当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调节每个人的心灵。
北京市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认为,目前我们的很多传统节日由于挖掘不够,都成了一个简单的“吃”的节日,其实里面有很多文化内涵。文化的传承应该把文化内涵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现代人关注生活、关注生命的质量、关注亲情和友情,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应将文化创意更好地融入民族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