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自学 > 高中

高中政治哲学框架,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框架

  • 高中
  • 2023-06-11
目录
  • 高中政治哲学四大模块
  • 高中哲学的基本框架
  •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框架
  • 哲学知识体系基本框架

  • 高中政治哲学四大模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维护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人民群众,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观 ,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辩证维护论里面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反作用,规律的客观性

    威武辩证法里面:联系观(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矛盾观(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展观(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趋势,发展的趋势)

    认识论包括 :实践与认识,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无限性,真理,

    大概就这些,对照课本自己找吧

    高中哲学的基本框架

    高中政治关于哲学的知识点详解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唯心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但是唯心主义也包含了一些认识论、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的合理思想,可以吸收和借鉴。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来源于时代(即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即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阶级属性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只注重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注重改造世界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并通过中国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②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同步练习题】

    1.[2013•湖北七市联考]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A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观点就是世界观,是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题肢①②正确。世界观不一定都正确,因此题肢③排除;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哲学,因此排除题肢④;答案选A。

    2.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这两者()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

    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

    C.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

    D.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

    解析:C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认识。 题干中的两句话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哲学智慧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是哲学诞生的方式,故题干中第一种认识是从哲学的本源来说的,第二种认识是从哲学的获取方式角度 来说的,因此选C。

    3.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A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名言强调学好哲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表述 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

    4.美国哲学会的研究显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哲学,原因在于,在当今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哲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思考问题,提高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这说明()

    A.真正的哲学能够为生活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B.学习哲学可以为我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C.哲学是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学好哲学就可以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解析:A题中材料“哲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思考问题,提高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体现了学习哲学的意义,故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故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D项夸大了哲学的作用,说法过于绝对,故不能入选;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5.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 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题干中的“思想”指世界观,“行为”指方法论。要改变行为,就要先解放思想,即强调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选C。

    高中政治唯物论的重要知识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A。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为了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一些地区试行教科书免费循环使用。学期结束后,教科书由学校收回,供下一个年级使用,几年更新一次。教科书之所以可以循环使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A.思想内容的存在同物质载体无关 B.思想内容的稳定要求物质载体的稳定

    C.物质载体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思想内容D.物质载体的稳定有利于思想内容的稳定

    2.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3.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热切期盼的盛事。漫画《情有独钟》蕴含的哲理是( )

    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②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 ④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A.①② B.② ④ C.① ③ D.③ ④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 )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5.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6. “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8. 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 用思维证明自然 后来用观察、想象和检验 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 但景象不断变幻 大自然在微笑—— 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 )

    ——摘编自{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的“思维”能证实大自然“内心的秘密”

    B.摸清“大自然的脾气”,就是对不断变幻的“景象”的感知

    C.只有不断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才能接近“内心的秘密”

    D.人们能认识不断变幻的“景象”,也能彻底把握“内心的秘密”

    9. “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10. 哲学是理论化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

    A.民间的“实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纲目》的思想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框架

    知识掌握的巅峰,应该在一轮复习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知识重新捡起来之后。这样看来,应对高二这一变化的较优选择,是在高二还在学习新知识时,有意识地把高一内容从头捡起,自己规划进度,提前复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哲学必修三知识点

    1、文化对人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也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们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3)文化对人们影响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所受到的影响,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它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2、优秀文化与人的成长关系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4、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和不同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5、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

    (1)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与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当前经济全球化基本上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主要是由它们制定的,这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不平等竞争的极大压力。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显得更加重要。

    高二政治哲学必修三知识点

    一、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

    1、交通运输、邮电信息、科技信息、金融信贷、科技开发、培养人才

    2、第一产业(农业)

    (1)含义: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

    (2)地位和作用:(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基础作用。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3)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特别是其中的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粮食不仅解决吃饭问题,还提供大量的副食品。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重要市场,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

    3、第二产业(工业)

    (1)含义: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2)地位和作用:

    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

    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①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尤其是以提供物质技术装备的作用最为重要。

    ②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③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4、第三产业(服务业)

    (1)含义: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行各业的总称。

    (2)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意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①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③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

    1、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

    产业结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的变化的。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一大批高新技术崛起,并在各部门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引起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

    (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

    (2)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3)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

    三、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高二政治哲学必修三知识点

    1、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措施: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这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措施:用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工业的内部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措施: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积极发展国际服务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产业结构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大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3、劳动就业的良好机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劳动者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劳动者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

    (3)政府的就业政策,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四、劳动者的择业、就业和创业

    1、劳动者就业的重要性

    (1)劳动就业是人们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手段和方式,是人民获得物质成品和精神产品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途径。

    (2)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

    (3)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人们前途和职业生涯的重要问题。

    (4)就业是个人进入社会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新起点,职业选择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正确选择职业将成为个人一生的顺利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2、就业的含义、方式

    (1)含义: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男16--60,女16—55)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

    (2)方式:固定工、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

    3、劳动者要正确解决择业问题

    (1)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2)既要考虑经济待遇,又要有精神追求;

    (3)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

    4、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提高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五、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2)取得劳动报酬

    (3)休息休假

    (4)获得劳动保护

    (5)接受职业培训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

    (8)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2、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

    (1)完成劳动任务——最基本的义务。

    (2)提高职业技能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5)遵守职业道德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的。

    六、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的一种法定用工制度。

    签订合同的目的:在于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合同形式确定下来。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

    (2)依法处理劳动争议

    ①含义:在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常常会因为劳动权利和义务问题产生矛盾引起争议。

    ②方式: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高二政治哲学必修三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二必修三政治哲学知识

    ★高二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二政治考试三大题型知识点梳理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继承与发展知识点

    ★高二政治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第八课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的知识框架图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3第一单元

    ★高中政治必修三思维导图

    哲学知识体系基本框架

    政治哲学高中知识点如下: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2、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3、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坚持适度原则。

    4、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5、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