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高中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中
  • 2023-05-09
目录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知识点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三
  • 高中历史必修3常考知识点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合集如手

    拦则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1234

    简介:高中历史优渣衡嫌质资料,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知识点

    必修2的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锋型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厅仔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银伏猜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45页下面)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报刊 影视 互联网

    概况 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1.、、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历史在高中各学科中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掌握它的重点知识点。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具体内容如下: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雀握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这一部分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的重点。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的重点)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漏陵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这一部分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常考题。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 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具体内容如下:

    形成和发展历程

    1、新航路开辟——雏形开始出现(这一部分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的重点。)

    ①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过程

    ③影响

    A、对世界

    a、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对欧洲

    a、引发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一部顷搜庆分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的难点。)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张

    3、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三

    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二必备必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备必考知识点1

    1、全国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趋于崩溃的原因有: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

    2、“一五计划”的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特点是:同时并举。

    4、“一五计划”中工矿业建设的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5、“一五计划”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6、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7、三大改造的意义是: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

    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9、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0、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1、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基悄森“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

    12、1966年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_”动乱海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13、1967、1968年国民经济呈下降趋势的原因:“_”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14、197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复苏。原因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15、1975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迅速回升。原因是:_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备必考知识运森点2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搏亩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五、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1.“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2.定义:从汉武帝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由政府垄断。由工官负责生产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点:

    ⑴官办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⑵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不流入市场;

    ⑶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⑷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⑸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束缚。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备必考知识点3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备必考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常考知识点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3常考知识点

    必修二的历史课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因此要想要记牢历史知识,首先知道有哪些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

    一、先秦商业产生

    商朝时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出现、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其中,著名商人陶朱公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

    二、秦汉商业初步发展

    A、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B、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长安陆纯陆、洛阳、邯郸等,每 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

    三、隋唐商业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原因: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运河开通 表现:金融方面:柜坊(银行雏形)和飞钱出现

    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

    市场发展:城市中“市”“坊”分开,农村集市发展

    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

    四、宋元商业繁荣

    1.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开封和临安是当时著名的城市。②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

    ③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

    ④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

    ⑤海外贸易发达

    2.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早顷,有早市、夜市);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元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

    ②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③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 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裤氏领先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后又增加了新品种金宝地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明朝产生

    (1)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地点:江南地区

    (3)出现部门:纺织部门

    (4)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

    2.清朝发展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

    (1)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2)分工更细

    (3)雇工数量增多

    (4)部门和地区增广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2)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二、“重农抑商”政策

    1.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

    (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海禁”的直接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海禁”的表现

    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贸易:积极开展贸易,贸易一直不断

    3.“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5.“闭关锁国”的表现:清代初年,厉行海禁、迁界,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

    如何学好历史

    对历史的兴趣。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它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实际上,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对这门科目的兴趣和爱好。在平时,我们可以讨论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锻炼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记忆和理解。历史科目需要我们去熟记和理解,以及应用学过的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当然,我们需要理解基础上去记忆,这样才能实现熟记的目的。当我们记忆一个历史朝代,其中还包含一些小的朝代,可以根据一些关键词来理解。如南北朝时代,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关键时期。

    思考问题。我们在学习这门科目的时候,除了要理解和记忆以外,还需要根据给出的材料问题,来思考和解答。这些材料一般都与一些知识点相关联。所以,我们要有灵活运用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有时候给出的材料难易程度不太一样,但是需要自己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去理解和分析。

    如何短时间提高历史成绩

    1、 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因为每一本历史书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编排的。我们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知识的整体,背熟目录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考场答题时,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观概括,尽量避免因遗漏观点而失分。

    2、不放过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还有批注,插图及其说明等。还要适度涉及未列入纲的内容。因为试题"超纲"现象常有发生,比如今年广西历史选择题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无策。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

    ★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必背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完整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