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高中

高中常用数学公式,高中数学常用公式表大全

  • 高中
  • 2023-05-08
目录
  • 高中那些陌生的数学公式
  •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
  • 高中运用的数学公式
  • 数学高深的学术名词
  • 既简单又的数学题

  • 高中那些陌生的数学公式

    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朝考试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心平气和信心足,过关斩将如流水;细心用心加耐心,努力备考,定会考亏塌入理想院校。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一

    复合函数如何求导f[g(x)]中,设g(x)=u,则f[g(x)]=f(u),

    从而(公式):f'[g(x)]=f'(u)_'(x)

    呵呵,我们的老师写在黑板上时我一开始也看不懂,那就举个例子吧,耐心看哦!

    f[g(x)]=sin(2x),则设g(x)=2x,令g(x)=2x=u,则f(u)=sin(u)

    所以f'[g(x)]=[sin(u)]'_2x)'=2cos(u),再用2x代替u,得f'[g(x)]=2cos(2x).

    以此类推y'=[cos(3x)]'=-3sin(x)

    y'={sin(3-x)]'=-cos(x)

    一开始会做不好,老是要对照公式和例子,

    但只要多练练,并且熟记公式,最重要的是记住一两个例子,多练习就会了。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证法一:先证明个引理

    f(x)在点x0可导的充要条件是在x0的某邻域U(x0)内,存塌空滚在一个团余在点x0连续的函数H(x),使f(x)-f(x0)=H(x)(x-x0)从而f'(x0)=H(x0)

    证明:设f(x)在x0可导,令H(x)=[f(x)-f(x0)]/(x-x0),x∈U'(x0)(x0去心邻域);H(x)=f'(x0),x=x0

    因lim(x->x0)H(x)=lim(x->x0)[f(x)-f(x0)]/(x-x0)=f'(x0)=H(x0)

    所以H(x)在点x0连续,且f(x)-f(x0)=H(x)(x-x0),x∈U(x0)

    反之,设存在H(x),x∈U(x0),它在点x0连续,且f(x)-f(x0)=H(x)(x-x0),x∈U(x0)

    因存在极限lim(x->x0)H(x)=lim(x->x0)[f(x)-f(x0)]/(x-x0)=lim(x->x0)f'(x)=H(x0)

    所以f(x)在点x0可导,且f'(x0)=H(x0)

    引理证毕。

    设u=φ(x)在点u0可导,y=f(u)在点u0=φ(x0)可导,则复合函数F(x)=f(φ(x))在x0可导,且F'(x0)=f'(u0)φ'(x0)=f'(φ(x0))φ'(x0)

    证明:由f(u)在u0可导,由引理必要性,存在一个在点u0连续的函数H(u),使f'(u0)=H(u0),且f(u)-f(u0)=H(u)(u-u0)

    又由u=φ(x)在x0可导,同理存在一个在点x0连续函数G(x),使φ'(x0)=G(x0),且φ(x)-φ(x0)=G(x)(x-x0)

    于是就有,f(φ(x))-f(φ(x0))=H(φ(x))(φ(x)-φ(x0))=H(φ(x))G(x)(x-x0)

    因为φ,G在x0连续,H在u0=φ(x0)连续,因此H(φ(x))G(x)在x0连续,再由引理的充分性可知F(x)在x0可导,且

    F'(x0)=f'(u0)φ'(x0)=f'(φ(x0))φ'(x0)

    证法二:y=f(u)在点u可导,u=g(x)在点x可导,则复合函数y=f(g(x))在点x0可导,且dy/dx=(dy/du)_du/dx)

    证明:因为y=f(u)在u可导,则lim(Δu->0)Δy/Δu=f'(u)或Δy/Δu=f'(u)+α(lim(Δu->0)α=0)

    当Δu≠0,用Δu乘等式两边得,Δy=f'(u)Δu+αΔu

    但当Δu=0时,Δy=f(u+Δu)-f(u)=0,故上等式还是成立。

    又因为Δx≠0,用Δx除以等式两边,且求Δx->0的极限,得

    dy/dx=lim(Δx->0)Δy/Δx=lim(Δx->0)[f'(u)Δu+αΔu]/Δx=f'(u)lim(Δx->0)Δu/Δx+lim(Δx->0)αΔu/Δx

    又g(x)在x处连续(因为它可导),故当Δx->0时,有Δu=g(x+Δx)-g(x)->0

    则lim(Δx->0)α=0

    最终有dy/dx=(dy/du)_du/dx)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二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三

    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

    对于π/2_±α(k∈Z)的三角函数值,

    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α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

    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α相应的余函数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

    (奇变偶不变)

    然后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符号看象限)

    例如:

    sin(2π-α)=sin(4·π/2-α),k=4为偶数,所以取sinα。

    当α是锐角时,2π-α∈(270°,360°),sin(2π-α)<0,符号为“-”。

    所以sin(2π-α)=-sinα

    上述的记忆口诀是: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右边的符号为把α视为锐角时,角k·360°+α(k∈Z),-α、180°±α,360°-α

    所在象限的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可记忆

    水平诱导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

    各种三角函数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如何判断,也可以记住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余割);三两切;四余弦(正割)”.

    这十二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

    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

    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

    第三象限内切函数是“+”,弦函数是“-”;

    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上述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内切,四余弦

    #

    还有一种按照函数类型分象限定正负:

    函数类型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正弦...........+............+............—............—........

    余弦...........+............—............—............+........

    正切...........+............—............+............—........

    余切...........+............—............+............—........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六角形记忆法:(参看图片或参考资料链接)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四

    1、直线

    两点距离、定比分点 直线方程

    |AB|=| |

    |P1P2|=

    y-y1=k(x-x1)

    y=kx+b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夹角和距离

    或k1=k2,且b1≠b2

    l1与l2重合

    或k1=k2且b1=b2

    l1与l2相交

    或k1≠k2

    l2⊥l2

    或k1k2=-1 l1到l2的角

    l1与l2的夹角

    点到直线的距离

    2.圆锥曲线

    圆 椭圆

    标准方程(x-a)2+(y-b)2=r2

    圆心为(a,b),半径为R

    一般方程x2+y2+Dx+Ey+F=0

    其中圆心为( ),

    半径r

    (1)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的半径r判断或用判别式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两圆的位置关系用圆心距d与半径和与差判断 椭圆

    焦点F1(-c,0),F2(c,0)

    (b2=a2-c2)

    离心率

    准线方程

    焦半径|MF1|=a+ex0,|MF2|=a-ex0

    双曲线 抛物线

    双曲线

    焦点F1(-c,0),F2(c,0)

    (a,b>0,b2=c2-a2)

    离心率

    准线方程

    焦半径|MF1|=ex0+a,|MF2|=ex0-a抛物线y2=2px(p>0)

    焦点F

    准线方程

    坐标轴的平移

    这里(h,k)是新坐标系的原点在原坐标系中的坐标。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相关文章:

    1. 高一数学必背公式及知识汇总

    2. 高中数学公式大汇总

    3.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大全

    4.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5. 常用数学公式大全

    6. 高中数学的阶乘公式大全

    7.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8. 高中数学必修三公式汇总

    9. 高中的全部数学公式

    10. 高中数学公式汇总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的所有公式总结

    1.三角函数公式表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 平方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闷中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其中k∈Z)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万能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2tan(α/2)

    sinα=——————

    1+tan2(α/2)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2tan(α/2)

    tanα=——————

    1-tan2(α/2)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2tanα

    tan2α=———谨拆——

    1-tan2α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3tanα-tan3α

    tan3α=——————

    1-3tan2α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α+β α-β

    sinα+sinβ=2sin———·cos———

    2 2

    α+β α-β

    sinα-sinβ=2cos———·sin———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cos———·cos———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sin———·sin———

    2 2 1

    sinα ·cosβ=-[sin(α+β)+sin(α-β)]

    2

    1

    cosα ·sinβ=-[sin(α+蚂晌山β)-sin(α-β)]

    2

    1

    cosα ·cosβ=-[cos(α+β)+cos(α-β)]

    2

    1

    sinα ·sinβ=— -[cos(α+β)-cos(α-β)]

    2

    化asinα ±bcosα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

    集合、函数

    集合 简单逻辑

    任一x∈A x∈B,记作A B

    A B,B A A=B

    A B={x|x∈A,且x∈B}

    A B={x|x∈A,或x∈B}

    card(A B)=card(A)+card(B)-card(A B)

    (1)命题

    原命题 若p则q

    逆命题 若q则p

    否命题 若 p则 q

    逆否命题 若 q,则 p

    (2)四种命题的关系

    (3)A B,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B A,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

    A B,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

    函数的性质 指数和对数

    (1)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2)单调性

    对于任意x1,x2∈D

    若x1<x2 f(x1)<f(x2),称f(x)在D上是增函数

    若x1<x2 f(x1)>f(x2),称f(x)在D上是减函数

    (3)奇偶性

    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一x,若f(-x)=f(x),称f(x)是偶函数

    若f(-x)=-f(x),称f(x)是奇函数

    (4)周期性

    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一x,若存在常数T,使得f(x+T)=f(x),则称f(x)是周期函数 (1)分数指数幂

    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2)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loga(MN)=logaM+logaN

    logaMn=nlogaM(n∈R)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1)y=ax(a>0,a≠1)叫指数函数

    (2)x∈R,y>0

    图象经过(0,1)

    a>1时,x>0,y>1;x<0,0<y<1

    0<a<1时,x>0,0<y<1;x<0,y>1

    a> 1时,y=ax是增函数

    0<a<1时,y=ax是减函数 (1)y=logax(a>0,a≠1)叫对数函数

    (2)x>0,y∈R

    图象经过(1,0)

    a>1时,x>1,y>0;0<x<1,y<0

    0<a<1时,x>1,y<0;0<x<1,y>0

    a>1时,y=logax是增函数

    0<a<1时,y=logax是减函数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基本型

    logaf(x)=b f(x)=ab(a>0,a≠1)

    同底型

    logaf(x)=logag(x) f(x)=g(x)>0(a>0,a≠1)

    换元型 f(ax)=0或f (logax)=0

    数列

    数列的基本概念 等差数列

    (1)数列的通项公式an=f(n)

    (2)数列的递推公式

    (3)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关系

    an+1-an=d

    an=a1+(n-1)d

    a,A,b成等差 2A=a+b

    m+n=k+l am+an=ak+al

    等比数列 常用求和公式

    an=a1qn_1

    a,G,b成等比 G2=ab

    m+n=k+l aman=akal

    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重要不等式

    a>b b<a

    a>b,b>c a>c

    a>b a+c>b+c

    a+b>c a>c-b

    a>b,c>d a+c>b+d

    a>b,c>0 ac>bc

    a>b,c<0 ac<bc

    a>b>0,c>d>0 ac<bd

    a>b>0 dn>bn(n∈Z,n>1)

    a>b>0 > (n∈Z,n>1)

    (a-b)2≥0

    a,b∈R a2+b2≥2ab

    |a|-|b|≤|a±b|≤|a|+|b|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比较法

    (1)要证明不等式a>b(或a<b),只需证明

    a-b>0(或a-b<0=即可

    (2)若b>0,要证a>b,只需证明 ,

    要证a<b,只需证明

    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从已知或已证明过的不等式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欲证的不等式(由因导果)的方法。

    分析法 分析法是从寻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入手,逐步寻求所需条件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需的条件已知正确时为止,明显地表现出“持果索因”

    复数

    代数形式 三角形式

    a+bi=c+di a=c,b=d

    (a+bi)+(c+di)=(a+c)+(b+d)i

    (a+bi)-(c+di)=(a-c)+(b-d)i

    (a+bi)(c+di )=(ac-bd)+(bc+ad)i

    a+bi=r(cosθ+isinθ)

    r1=(cosθ1+isinθ1)•r2(cosθ2+isinθ2)

    =r1•r2〔cos(θ1+θ2)+isin(θ1+θ2)〕

    〔r(cosθ+sinθ)〕n=rn(cosnθ+isinnθ)

    k=0,1,……,n-1

    解析几何

    1、直线

    两点距离、定比分点 直线方程

    |AB|=| |

    |P1P2|=

    y-y1=k(x-x1)

    y=kx+b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夹角和距离

    或k1=k2,且b1≠b2

    l1与l2重合

    或k1=k2且b1=b2

    l1与l2相交

    或k1≠k2

    l2⊥l2

    或k1k2=-1 l1到l2的角

    l1与l2的夹角

    点到直线的距离

    2.圆锥曲线

    圆 椭 圆

    标准方程(x-a)2+(y-b)2=r2

    圆心为(a,b),半径为R

    一般方程x2+y2+Dx+Ey+F=0

    其中圆心为( ),

    半径r

    (1)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的半径r判断或用判别式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两圆的位置关系用圆心距d与半径和与差判断 椭圆

    焦点F1(-c,0),F2(c,0)

    (b2=a2-c2)

    离心率

    准线方程

    焦半径|MF1|=a+ex0,|MF2|=a-ex0

    双曲线 抛物线

    双曲线

    焦点F1(-c,0),F2(c,0)

    (a,b>0,b2=c2-a2)

    离心率

    准线方程

    焦半径|MF1|=ex0+a,|MF2|=ex0-a 抛物线y2=2px(p>0)

    焦点F

    准线方程

    坐标轴的平移

    这里(h,k)是新坐标系的原点在原坐标系中的坐标

    高中运用的数学公式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有:圆的公式、椭圆公式、两角和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化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抛物线等公式。

    一、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圆的公式

    1、圆体积=4/3(pi)(r^3)

    2、面积=(pi)(r^2)

    3、周长=2(pi)r

    4、圆举友的标准方程(x-a)2+(y-b)2=r2【(a,b)是圆心坐标】

    5、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

    二、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椭圆公式

    1、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2、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3、椭圆面积公式:s=πab

    4、椭圆面积定迟携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码答伏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三、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两角和公式

    1、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2、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3、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4、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四、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倍角公式

    1、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2、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数学高深的学术名词

    在高陆雀中阶段中数学的学习,公式是必背的。高中数学的难度一直都是所有科目中最大的,尤其是对于女生来说,而掌握公式是早携早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数学常用公式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static/uploads/yc/20211129/abf274035c6d617dfc6c7f2016de3249.jpg"width="484"height="300"/>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

    1三角不等式

    |a+b|≤|a|+|b||a-b|≤|a|+|b||a|≤b<=>-b≤a≤b

    |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2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3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4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隐行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

    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5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6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2+4+6+8+10+12+14+…+(2n)=n(n+1)5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7常用导数公式

    1、y=c(c为常数)y'=0

    2、y=x^ny'=nx^(n-1)

    3、y=a^xy'=a^xlna

    4、y=e^xy'=e^x

    5、y=logaxy'=logae/x

    6、y=lnxy'=1/x

    7、y=sinxy'=cosx

    8、y=cosxy'=-sinx

    9、y=tanxy'=1/cos^2x

    10、y=cotxy'=-1/sin^2x

    11、y=arcsinxy'=1/√1-x^2

    12、y=arccosxy'=-1/√1-x^2

    13、y=arctanxy'=1/1+x^2

    14、y=arccotxy'=-1/1+x^2

    怎样学好高中数学

    一、基础知识点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开始

    把书中所有的名词定义和公式全都记住,不愿意背的同学可以每天都翻书看看,多读几遍,这样也助于自己对数学知识点的记忆。

    或者说专门找一个小笔记本来抄写公式或定义,容易翻看又方便携带。没事多看看就记下来了。这真的是高效学习数学的一个小窍门哦。

    二、重视数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数学大题的解题过程都是按照步骤得分的,因此万万不可随意糊弄过去,这次同学们可能不在意,但当成绩出来之后,才知道后悔就什么都晚了。

    所以在课上对于老师讲的规范答案一定要记下来,这样也好作为日后自己解题时的标准步骤,让自己尽量不丢分,这才是高效的学习方法,不丢分多得分。

    三、经典题型收集整理装订

    一般数学的最后两道大题就占了卷纸一面的二分之一,所以每次老师讲过之后,把标准答案写在空白处,可以的话就把这半页卷子裁下来。

    以后的卷子也一样,订在一起,像是错题本或练习册一样,没事就可以用来复习。在卷子的背面可以抄一些类似的大题变形题或是历年高考中出现的经典题。

    也可以自己再做一遍,加强自己这道数学题的理解。长时间的积累会让自己的数学成绩有个显著的提高。

    高中数学技巧解题方法

    1,适用条件:[直线过焦点],必有ecosA=(x-1)/(x+1),其中A为直线与焦点所在轴夹角,是锐角。x为分离比,必须大于1。注上述公式适合一切圆锥曲线。如果焦点内分(指的是焦点在所截线段上),用该公式;如果外分(焦点在所截线段延长线上),右边为(x+1)/(x-1),其他不变。

    2,函数的周期性问题(记忆三个):1、若f(x)=-f(x+k),则T=2k;

    3,若f(x)=m/(x+k)(m不为0),则T=2k;3、若f(x)=f(x+k)+f(x-k),则T=6k。注意点:a.周期函数,周期必无限b.周期函数未必存在最小周期,如:常数函数。c.周期函数加周期函数未必是周期函数,如:y=sinxy=sin派x相加不是周期函数。

    4,关于对称问题(无数人搞不懂的问题)总结如下:1,若在R上(下同)满足:f(a+x)=f(b-x)恒成立,对称轴为x=(a+b)/2;2、函数y=f(a+x)与y=f(b-x)的图像关于x=(b-a)/2对称;3、若f(a+x)+f(a-x)=2b,则f(x)图像关于(a,b)中心对称

    5,函数奇偶性1、对于属于R上的奇函数有f(0)=0;2、对于含参函数,奇函数没有偶次方项,偶函数没有奇次方项3,奇偶性作用不大,一般用于选择填空

    6,数列爆强定律:1,等差数列中:S奇=na中,例如S13=13a7(13和7为下角标);2等差数列中:S(n)、S(2n)-S(n)、S(3n)-S(2n)成等差3,等比数列中,上述2中各项在公比不为负一时成等比,在q=-1时,未必成立4,等比数列爆强公式:S(n+m)=S(m)+qmS(n)可以迅速求q

    7,数列的终极利器,特征根方程。(如果看不懂就算了)。首先介绍公式:对于an+1=pan+q(n+1为下角标,n为下角标),a1已知,那么特征根x=q/(1-p),则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x)p(n-1)+x,这是一阶特征根方程的运用。二阶有点麻烦,且不常用。所以不赘述。希望同学们牢记上述公式。当然这种类型的数列可以构造(两边同时加数)

    高三数学提升的小窍门

    一、数学公式定理掌握好

    基本的是做课本上的例题,课本上的例题思路比较简单,一个知识点对应的一个例题,把这些例题看过一遍后,能自己做出来,做题过程是最好的记忆数学公式定理的过程,这一步不能省,不要想办法背数学公式定理,只有边用边记忆,才能真正的理解和应用。

    课本上的例题做完,接着课后练习也要跟着做,课后练习的一些题目是综合题,把新的知识点和前面学过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帮助进步一步学习和巩固。

    二、进行专题、难题训练提高

    做题的时候不要怕难题,有的学生看到难题就放下来,一直练习自己会做的题目,这样很难得到提高,可以尝试多做难题,不要有畏惧心理,如果一直不去攻克难题,那考试分数肯定提不上来。

    首先,看到难题要大胆的去做,思维活跃起来,多想知识点,这个方法不行,没关系,再分析,再审题,找其他的方法,如果一直不会,可以参考答案,看看答案里是怎样答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样的,里面的解题方法是自己不会的还是自己会的没有想到的,然后自己去总结去反思。

    既简单又的数学题

    高巧山中数学公式如下:

    1、cos(A-B) = cosAcosB+sinAsinB。

    2、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3、蚂游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闷宽销

    4、sin(A/2)=√((1-cosA)/2) sin(A/2)=-√((1-cosA)/2)。

    5、cos(a)+cos(b) = 2cos[(a+b)/2]cos[(a-b)/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