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大学

大学礼记原文,大学之道原文打印

  • 大学
  • 2023-11-21

大学礼记原文?春秋·曾子《礼记·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那么,大学礼记原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礼记·大学全篇

1. 《礼记·大学》翻译全文

【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2),当其可之谓时(3),不陵节而施之谓孙(4),相观而善之谓摩(5)。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6);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7);燕辟废其学(8)。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9),道而弗牵(10),强而弗抑(11),开而弗达(12)。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注释]①本节选自《学记》。

②豫:同“预”,预防。③可:适当。

时:及时。(4)陵:超过。

节:限度。孙:同“逊”,顺。

(5)摩;观摩。(6)扞(han)格:抵触。

胜:克服。(7)燕朋: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

(8)燕辟:轻慢邪辟的言行。(9)喻:启发诱导。

(10)道:同“导”,引导。牵;强拉。

(11)强(qiang):勉励。抑:压制。

(12)开:启发。达:通达。

【译文】大学的教育方法是:在不合正道的事发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预先防备;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教导,叫做合乎时宜,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导,叫做顺应;使学生相互观摩而得到好处,叫做切磋。

大学礼记原文拼音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亲(新补处,仙佛所补。原来的文章里面没有),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是学圣学贤,是大人的生命学问,指所学是为了立身行道。在于使人恢复灵明的本性,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近能与最亲近的九族和睦相处,远能使天下百姓皆恢复光明的自性,作自我的新民。达到最圆满究竟的境地。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其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的圣君贤相要使天下百姓皆能恢复灵明的本性,先要治理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先管理好他的家庭和家族,在伦理上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妯娌相亲,充满天伦之乐。要想治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必先修好自身的品格,言行相顾,舍己从人,虚心容物,二六时中,如对鬼神;要想修养好自身的品格,必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念头;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念头,必先诚实自己的意念;要想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发先致其良知,良知即自性,不为形役,以良知应物,使内外皆明、皆知,即《中庸》的“自明诚”;欲致其良知,必须先格心物。将气禀所拘,物欲所蔽,一切传染习性都除去,恢复固有本然的善性。

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注释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

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

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

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

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

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

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

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

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

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

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礼记大学注解

《大学》的原文如下:

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三、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四、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 “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五、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大学之道原文及注释

礼记大学节选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以上就是大学礼记原文的全部内容,大学礼记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