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高中 > 高考

高中哲学知识点,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 高考
  • 2023-04-23
目录
  • 高中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政治与哲学的全部知识点
  • 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 哲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 高中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如下:

    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庆带。

    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5、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誉团芦反对形而上学孤或虚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高中政治与哲学的全部知识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基乱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

    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贺锋李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禅迟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做到: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七、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八、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九、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1)原理: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具体、有条件的。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

    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1)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1)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区别: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

    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

    ①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②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的之和。

    2、掌握优化的方法

    (1)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①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优化方法的要求

    ①内容: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又要把事物和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和要素并不完全一样。

    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那么具体有哪些基本知识点需要我们理解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哲学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哲学基本知识点(一)

    1、 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哲学的含义

    (1)哲搭毕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圆迅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中政治哲学基本知识点(二)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知腔芹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意识的本质

    1、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高中政治哲学基本知识点(三)

    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做到: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三、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四、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哲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认识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和价值观,辩证法等等。

    1、实践对认识(理论)的决定作用原理

    【原理表述】实践是人们发行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意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意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原理

    【原理表述】人们在实践中要实现预想的目的,必须使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否则就会失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客观连贯起来的特性,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方法论意义】反对用实践以外的任何东西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4、认识辩证发展过程原理

    【原理表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拍誉宽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意义】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5、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制约它的客观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定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不顾实际条件而蛮干同样是错误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又给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那种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正视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6、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制约它的客观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但这种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和利用规律。那种认为客观规律会妨碍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方法论意袭亮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7、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制约它的主观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这些主观因素包括业已虚轿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自觉总结经验,不断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端正主观动机,从而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8、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原理

    【原理表述】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方法论意义】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条件,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对于2023年高考的政治的常识部分内容,成都美博的老师为同学做了如下的相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对政治部分做出复习,请同学们酌情参考:

    隐性知识明示: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理缓晌解周围的世界、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这就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对世界的直观理解和唯心主义立足精神对世界的抽象理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在历史观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从而把唯物主义贯彻到了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在认识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根本途径是实践,这实际上就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这可以从知识体系中清晰的看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用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都是由“世界是什么”和“世界怎么样”这些世界观决定的)。

    重点理论:

    1.一个观点:实践的观点。

    2.两种意识:①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及发展、矛盾、联系都要求树立创新意识)。②责任意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3.三个标准:①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凡祥哪悄主张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就是唯心主义。②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是否承认联系谨渣、发展和矛盾,根本标准是是否承认矛盾。承认联系、发展和矛盾是辩证法,反之是形而上学。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根本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四种方法: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要求)。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这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