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如何自学 > 初中 > 八年级 > 初二

初二动点问题,初二数学动点问题20题

  • 初二
  • 2023-08-05

初二动点问题?初二动点问题的解题公式口诀如下:1、仔细读题,分析给定条件中哪些量是运动的,哪些量是不动的.针对运动的量,要分析它是如何运动的,运动过程是否需要分段考虑,分类讨论.针对不动的量,那么,初二动点问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二动点问题的方法归纳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如下:

1、数轴上猜岩帆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穗雹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枣纯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什么是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就是以运动的点、线段、变化的角、图形的面积为基本条件,给出一个或多个变量,要求确定变量与其他量之间的函数等其他关系,或变量在一定条件为定值时,进行相关的计算和综合解答,解答这类题目,一般要根据点的运动和图形的变化过程,对其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求解。

初二动点问题的解题公式口诀

初二动点问题的解题公式口早宽春诀如下:

1、仔细读题,分析给定条件中哪些量是运动的,哪些量是不动的.针对运动的量,要分析它是如何运动的,运动过程是否需要分段考虑,分类讨论.针对不动的量,要分析它们和动量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建立这种关系。

2、画出图形,进行分析,尤其在于找准运动过程中静止的那一瞬间题目间各个变量的关系.如果没有静止状态,通过比例、相等等关系建立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来研究。

3、做题过程中时刻注意分类讨论,不同的情况。

4、动点问题定点化是主要思想。比如以某个速度运动,设出时间后即可表示该点位置;再如函数动点,尽量设一个变量,y尽量用x来表示,可以把该点当成动点,计算。

动点简单地说就是相对于一个固定点的移动点。动点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解这类陆耐巧型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

一般方法是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以不变应万变,首先根据题意理清题目中两个变量X、Y的变化情况并找出相关常量。

第二,按照图形中的几何性质及相互关系,找出一个基本关系式,把相关的量用一个自变量的表达式表达出来,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依据几何、代数知识解出。

数学初二动点问题

作DE垂直BC于E,则DE=ABEC=BC-AD

因为AD=16cmBC=22cm

所以EC=6cm

因为AB=8cm所以DE=8cm

(1)设运动时间为t,可得当四边形ABQP为矩形时 AP=BQ

则t=22-2t解得t=22/3 s

答:经过22/3秒,四边形ABQP成为矩形。

(2)设运动时间为a,可得当四边形PQSD成为等腰梯形时PQ=QC

所以此时P与BC的垂足至Q的距离等于EC

则2t-(16-t)=12

解得t=28/3 s

答:经过28/3秒,四边形ABQP成为等腰梯形。

(3)四边形PBQD能告态成为菱形,理由如下:

设运动时间为b,可得当四边形PBQD成为菱形时PD=BP=BQ

则16-t=22-2t PD=BQ=10cm

解得t=6 s

因为此时AP=6cmAB=8cm

根据勾股定理得 BP=10cm

又因为PD=BP=BQ=10cm

故此时四边形PBQD成为袜拍源菱形

答:四边形PBQD能成为菱形,运贺李动时间为6秒。

初二下册动点问题

1.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

已知P、Q两点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

(1)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

(2)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

(3)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直角梯形?

(4)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

2.如右图,在矩形ABCD中,AB=20cm,BC=4cm,点

P从A开始沿折线A—B—C—D以4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C

开始沿CD边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

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

时间为t(s),t为何值缓伏时,四边形APQD也为矩形?

\x053.如图,在等腰梯形中,∥,AB=12 cm,CD=6cm ,点从开始沿边向以每秒3cm的速度移动,点从开始沿CD边向D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

\x05(1)求证:当t=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PQ是否可能平分对角线BD?若能,求出当t为何值时PQ平分BD;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DPQ是以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

\x053.如图,在等腰梯形中,∥,AB=12 cm,CD=6cm ,点从开始沿边向以每秒3cm的速度移动,点从开始沿CD边向D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

\x05(1)求证:当t=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PQ是否可能平分对渗森角线BD?若能,求出当t为何值时PQ平分BD;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DPQ是以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

4.如图所示,△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的平分线于点E,交的外角平分线于F.

(1)求让:;

(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C边上存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且=,2),求的大小.

5.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求重叠部分⊿AFC的面积.

6.如图所示,有四个动点P、Q、E、F分别从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出发,沿着AB、BC、CD、DA以同样的速度向B、C、D、A各点移动.

(1)试判断四边形PQEF是正方形并证明.

(2)PE是否总过某一定点,并说明理由.

\x05(3)四边形PQEF的顶点位于何处时,

\x05其面积最小,最大?各是多少?

\x057.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 = DC,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E是BC边上一个动点(E点不与B、C两点重合),EF∥BD交AC于点F,EG∥AC交BD于点G.

⑴求证: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 OB;

⑵请你将上述题目的条件“梯形ABCD中,AD∥丛哪亩BC,AB = DC”改为另一种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使得结论“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 OB”仍成立,并将改编后的题目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必证明.

初二数学动点题型归纳

四边形ABQP成为矩形时, t=22/3

PQCD成为等腰闷烂梯形时答消, t=28/3

PBQD能成为蚂举漏菱形, t=6

以上就是初二动点问题的全部内容,初二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如下: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