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初中 > 九年级 > 初三

初三历史下册,九年级历史电子课本书

  • 初三
  • 2023-05-12
目录
  •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
  • 初一到初三的历史重点归纳
  • 九年级历史电子课本书
  • 人教版初中历史图片大全
  • 高中历史必修一电子版课本

  •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

    一、 文艺复兴(P79—81页)

    1、时间:14-16世纪 2、兴起地点:意大利 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精神

    4、实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5、成就:文学→但丁《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

    艺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被视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和《蒙娜丽莎》

    6、作用: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冲破了几百年来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二、 新航路的开辟P81—83页

    1、原因:(1)根本原因: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黄金需求增加。(2)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的要道。

    2、条件:(1)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2)一定的财力。

    3、最先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4、航海家:(1)哥伦布在西班牙的支持下从欧洲穿越大西洋到美洲。(2)达伽马在葡萄牙的支持下从欧洲到印度。(3)麦哲伦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环球航行。

    5、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同时,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和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三、《权利法案》:时间:1689年;颁布机构:英国议会颁布;内容: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议会的权利。意义: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并为世界上其他国家限制专制王权提供了一个范式。P89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这是英国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政治影响。也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P89

    五、《独立宣言》:时间:1776年7月4日。颁布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起草人:杰斐逊。内容:谴责了英王对殖民地人民实行的种种暴政,宣告美国独立;宣布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原则宣告人人生而平等,殖民地人民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意义:是人类笑粗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实现独立的崇高目标而英勇奋斗。P92

    六、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P96

    七、法国大革命期间,在大资产阶级掌权时,颁布《人权宣言》。时间:1789年。颁布机构:制宪议会。内容:宣布人生来是自由的平旦带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著述和信仰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意义:是法国大革命纲领性的历史文件,明确地提出了人权和公民权,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是“新社会的出生证书”。P100页

    八: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一次欧洲范围的碰迟镇革命,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并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P104

    九、评价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斗争的胜利;坚持共和制,颁布了第一部成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组成联邦政府,并当选首任总统;坚持总统任期制,反对终身制,杜绝了总统任职终身的可能性。P96

    十、评价拿破仑:1799年11月,他在大资产阶级和军队的支持下发动雾月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04年5月,他改共和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拿破仑帝国;他为法国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机构,采取了许多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措施,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他制定《拿破仑法典》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他发动对外战争,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但同时也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财富,激起当地人民的不满和反抗;1815年6月,拿破仑帝国最终覆灭。P102

    第六单元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 英国工业革命P111—116页

    1、第一个工业革命的国家是英国,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P111

    2、1782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作用:蒸汽机作为动力机械广泛运用到工业各部门及运输业中,为工业革命注入强大活力,并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蒸汽时代”,加速了工业化进程。P113

    3、1814年斯蒂芬森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从斯托克敦到达林敦,意义是: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新纪元。P115

    第七单元

    二、《共产党宣言》:(1)时间:1848年。(2)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3)核心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4)意义: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树立了伟大的战斗旗帜。P119页

    三、巴黎公社失败后,欧仁•鲍狄埃创作《国际歌》,表达了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强决心。P122

    第七单元 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三角贸易:(1)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入侵非洲。(2)贩卖黑奴的活动最早见于15世纪,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18世纪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子是英国。

    (3)三角贸易的路线 : 归程 P130页。

    中程 出程

    (4)黑奴贸易的影响:对非洲,使非洲损失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对美洲,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非洲文化带到美洲,对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欧洲,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对当今社会,孳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P131页

    二、拉丁美洲国家在反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中杰出的领导人玻利瓦尔,被许多南美洲国家共尊为“解放者”。P133

    三、1857年爆发了印度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起义。其中章西女王领导的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可歌可泣。P137

    第八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一、 美国南北战争P143-147页

    1、起因:北方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的对立。矛盾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2、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的主要活动:(1)1860年11月林肯当选总统,他主张限制奴隶制,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2)1861年4月15日,林肯宣布南方7州叛乱州,下令征召志愿军,为维护联邦的统一而战(3)内战初期,由于林肯政府在解决土地和解放黑人奴隶等重大问题上举棋不定,致使军事行动屡屡失利。(4)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5)1865年1月,国会根据林肯的建议,通过宪法第13条修正案,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度。P144-145林肯因为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受到了美国人民的爱戴。

    3、时间:1862年,文件:《宅地法》初步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阻止了奴隶制向西部的扩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可以参加联邦军。意义: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P145页

    4、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作用: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P147页。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

    (1):领导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2)时间:1861年3月

    (3)内容:废除农奴制。规定: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受拥有财产、从事工商等经济活动,参加选举等自由权利;地主不得买卖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得到一块分地和宅园地。P152页。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5)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雇佣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残余在俄国各个领域大量存在。P152页。

    二、 明治维新P153-157页

    1、 明治初年的改革:

    (1)内容: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军事---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文化---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P156页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积极作用:“脱亚入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惟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1) 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P157页

    初一到初三的历史重点归纳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努力探索实践,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及强化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教学要面向全体与个体的发展,力求大面积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教学目的、要求、任务:

    初中历史,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初中历史,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初中历史,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桥物扮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主要内容:

    本学期学习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主要是世界史,共23课。八个单元,4节活动课。主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步入近代,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璀璨的近代文化。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主要重点是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金字塔的建造和汉谟拉比法典,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作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佛教的产生,《荷马史诗》《天方夜谭》,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代表人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敏灶因,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和过程,《人权宣言》的颁,瓦特与蒸汽机,“三角贸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林肯,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和一战影响。

    难点有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蚂搜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认识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的民主政治,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基督教的产生和性质,世界古代东西方建筑的重要特点,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实质,英国资产阶级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工业革命,奴隶“三角贸易”,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如何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等。

    五、学生现状分析:

    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九年级的学生,优生少,中等生和差生多,学生一遇到疑难问题解决不了。一班和二班的学生,优生、中等生、差生比例差不多。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发言积极,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上面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先是要高质量的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乐意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课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

    5、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有效的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做到及时批改和反馈。查缺补漏。

    七、辅导:

    辅导以学习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后进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能力,重视知识的查缺补漏和学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意志、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研课题及方案:

    本学期以新课改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成绩为目的。继续用上学期的教研课题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工作实践中要紧紧围绕这一课题,潜心研究,大胆实践,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践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并能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健康个性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电子课本书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模乱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1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袭渗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旦禅档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2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时间:1922年

    ⑵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3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时间:1922年

    (2)头目:墨索里尼

    (3)标志:向罗马进军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时间:1936年2月

    (2)标志:日本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主张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4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联合。

    二、雅尔塔会议

    1.召开时间:1945年2月

    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4.内容:

    (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2)决定成立联合国

    (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5.影响: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四、二战的胜利

    1.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1944年6月6日),使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受敌。

    2.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标志二战在欧洲结束。

    3.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4.胜利的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共同对付法西斯。

    5.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五、二战的影响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影响:

    (1)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二战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经济发展(50-70年代)

    (1)原因:

    外因:美国大力援助。

    内因: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和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表现:持续繁荣。

    2.欧共体的成立

    (1)时间:20世纪60年代

    (2)作用: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盟的成立

    (1)时间:1993年

    (2)单一货币——欧元

    (3)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4)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至2007年,已有27个成员国)

    (5)影响: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

    (1)美国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扶持日本;

    (3)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2.表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地位加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4.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

    5.80年代中期以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实行“科技立国”的政策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5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

    1、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1)成就: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2)1936年苏联制定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弊端:片面地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

    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

    (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

    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②《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③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又恢复到多个帝国主义国际共同支配的局面。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4、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维护了世界统治秩序,但它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的基础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四课、经济大危机】

    1、危机的爆发: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危机的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3、罗斯福新政:①时间: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④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

    【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恐怖-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掀起-犹太人的狂潮。

    (2)1936年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但此后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3)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开会,史称“慕尼黑会议”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让给德国。

    影响:该协定是英国绥靖政策的产物。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英法等西方大国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达到求得自己一时太平的外交政策。

    实质:纵容法西斯,达到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的目的。

    2、大战的爆发:

    (1)、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3、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制造了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规模。

    【第七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作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2、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会议决定要彻底打败德国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决定对日作战。

    3、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作用: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诺曼底: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实施,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4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了总攻。迫使德国在5月8日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了。

    6、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启示: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①、这场战争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启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期中期末考试必备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总结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历史图片大全

    这些要点非常重要:

    1、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阶级临时政府,另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

    2、1917年11月7日,列宁指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于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3、1921年俄共(布)根据列宁的意见,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探索。1922年底,纤尘搏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5、1919年6月签订《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超过10万,拆除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的防御工程;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内容参考:人民网,新华网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兄握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毁祥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高中历史必修一电子版课本

    不经历凛冽的寒风,不会有梅花的怒放;不经历素裹的寒霜,不会有翠竹的坚韧,不经历厚重的白雪,不会有青松的挺直;不经历寒冷的冬天,不会有明媚的春天!历史课上我们就学会了前人的这些优秀品质。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恐怖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掀起犹太人的狂潮。

    (2)1936年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但此后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3)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开会,史称“慕尼黑会议”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让给德国。

    影响:该协定是英国绥靖政策的产物。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英法等西方大国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达到求得自己一时太平的外交政策。

    实质:纵容法西斯,达到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的目的。

    2、大战的爆发:

    (1)、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指段指

    3、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制造了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规模。

    第七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作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2、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会议决定要彻底打败德国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决定对日作战。

    3、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作用: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诺曼底: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实施,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4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了总攻。迫使德国在5月8日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了。

    6、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唯配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启示: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①、这场战争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启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70年代,危机与滞胀时期;80年代,恢复与缓慢发展;90年代,新经济时代的出现。

    2、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负债国。

    3、新经济的出现: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1、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1993年,西欧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1999年初,欧盟各国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作用: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的经济体。

    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1)原因: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燃迅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朝鲜战争后,美国推行扶持日本政策。同时,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开心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表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80年代中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80年代下半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对中国的借鉴: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___。针对经济发展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后又进行政治改革。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急剧变化。

    苏联解体:1991年8月19日,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领导权,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1991年底,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的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社会矛盾和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要始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坚持各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要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会战胜落后制度,我们要充满信心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其中以匈牙利改革较为突出。通过改革,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但也走了不少弯路。

    2、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主义制度也发生了改变。

    3、东欧剧变的原因: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②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4、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①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②要成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第12课亚非拉国家的奋起

    亚洲、1、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实行印巴分治。

    2、二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1952年,埃及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仅1960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5、七八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深入发展。1993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统治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拉美:6、1959年,古巴武装斗争,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到1999年底,终于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27-28)

    1、形成国家:日本; 政党:军部。

    2、形成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

    3、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

    十三、慕尼黑阴谋(九下P34)

    1、时间:1938年9月;地点:德国的慕尼黑;

    与会国:德、意、英、法。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影响:①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②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4、后果:养虎为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意义:标志着绥靖政策的顶峰。

    十四、二战的全面爆发(九下P35)

    1、时间:1939年9月1日

    2、标志: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3、影响: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十五、苏德战争的爆发 (九下36)

    1、时间:1941年6月

    2、标志: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3、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领导)

    十六、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九下P37)

    1、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

    2、标志: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即珍珠港事件。

    3、影响: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九下P39)

    1、时间:1942年1月1日

    2、地点:华盛顿

    3、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4、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十八、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九下P40)

    1、时间:1942.7——1943.2

    2、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十九、雅尔塔会议(九下P39)

    1、时间:1945年2月

    2、会议目的:为了协同作战,尽快打败法西斯。

    3、会议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4、会议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5、主要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二十、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九下P41)

    1、时间:1944年6月6日

    2、标志:诺曼底,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3、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二十一、德国投降 (九下41)

    1、时间:1945年5月8日

    2、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的结束。

    二十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九下P42)

    1、时间:1945年9月2日

    2、战争结束的标志: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3、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事件:

    ①1945年8月8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③中国军队也展开大反攻,发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二十三、二战的影响(九下P42)

    1、影响: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启示: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

    ②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

    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义(民族、民权、)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新文化运动

    1.开始时间:1915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反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6.对象:封建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

    (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也是导火线)。

    (2)斗争中心:北京(前期)上海(后期)

    (3)主力:学生工人(6月初)

    (4)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5)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结果:取得初步的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8)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始。(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的作用。)

    2.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

    (3)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成立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5)中共一大(中共诞生)的意义:中共的诞生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1926年

    (2)目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6)胜利进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人民革命运动

    九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相关文章: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初中历史课本

    ★九年级下册历史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期中期末考试必备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