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自学网 > 大学

浙江大学教师主页,浙江大学查老师网址

  • 大学
  • 2023-06-10
目录
  • 浙江大学朱学诚
  • 浙大匿名教评
  • 浙江大学教师评价网
  • 浙江大学教师个人主
  • 邢程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朱学诚

    浙大教授性骚扰女博士致其跳楼身亡,学校回应,并且其表示,学校也是就针对这件事情对对这位浙大教授做出一定的处分,目前校方也是保留了了这位浙大教授教职,而这位浙大教授也是因为这件事失去了很多重要的机会。我个人认为这件事情,也是应该严惩。因为这位浙大教师也是为人师表,不应该做出这样的事情,老师本来责任是教书育人,而不是做这些事情。这位浙大教授的做法也是给很多拉松hi也都是丢人。这种行为也更是应该严惩。

    因为性骚扰也是会对女生造成很大影响,性骚扰会导致很多女生也是会很自卑。感觉自己也是会很丢人,也是没有办法去面对很多人。对生活也是会造成很大影响。也是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枯薯,没有办法去直面很多事情,也是会导致自己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没有自信。而且也是会让自己一直生活在恐惧和害怕之中,从此以后也是会有意识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任何男性进行交往,会开始从心里去谨唯拒绝害怕恋爱和结婚,对生活也是会变得很悲观。

    所以作为女生也是一定要加强自爱,提高自己的防卫保护自己能力,擦爱可以在这个社会更好地保护自己。只有真正学会保护自己才可以让别人伤害不了自己,一旦遭受性骚扰,更要沉着应对,不要惊慌失措。所以一定要学会保护好自己,与男性说话也是要落落大方。

    因此,综上所述, 浙大教授性骚扰女博士致其跳楼身亡,学校回应,并且其表示,学祥败培校也是就针对这件事情对对这位浙大教授做出一定的处分,目前校方也是保留了了这位浙大教授教职。

    浙大匿名教评

    8月17日,一位自称是浙江大学博士生王某蕾的母亲微博发文曝光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教授戴某,庆世埋在两年前誉蚂多次性骚扰自己的女儿王某蕾。因王某蕾不堪忍受,最终导致她精神抑郁、心理崩溃,于2018年7月21日19时,选择跳楼自杀,返差结束自己的生命。浙江大学教师个人主页信息显示,戴某于1980年出生,浙江嘉兴人,作物学博士,教授,中国农学会理事,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现工作于浙江大学农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016年12月至今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担任教授。

    浙江大学教师评价网

    就是女博士跳楼宏行码后,其父母声称该教授多次性骚扰他们的女儿,院系方的回应是缺乏证据。具体结果现在还没出蔽哪来等官带好方通告。

    浙江大学教师个人主

    冯培恩,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机械专业本科,1985年获联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浙江大学机械设计研究所所长、副校长。在国内率物哗先开始工程机械CAD的研究。从事设计方法学、优化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优化方法学的新方向。首先提出以全、全性能和全寿命周期优化为目标的广义优化设计理论,方案智能生成和柔性优化方法、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技术、基于区间分析的系列化设计方法等;建立原理解特征模型和智能概念设计目录,提出基于基因工程的概念设计策略。开展工程机械机器人化技术的研究,首创集工况监测与故障查找、节能控制、远程无线遥控和局部自主智能操纵于一体的液压挖掘机器人。在国内外正式发表200余篇论文,出版一本德文专著、多本中文著作及译著。研究成果先后荣获10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或荣誉。现兼任联邦德国工程师协会会员,英国《Engineering Design》编委,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挖掘机械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机器与机构理论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CAD学会副理事长,中德合作《工程设计》主编,《中国机械工程》编委会副主任等职。还兼任巧蚂扮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和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

    俞小莉,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与浙江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5.08留校任教。1995.07-1996.01日本北海道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6.04-1997.03香港理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车辆工程中的热、机疲劳可靠性、车辆热管理、车用动力能源多元化等。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军工项目、省部级项目和重大横向项目等近4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第2)、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在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安全重大基础项目、军品配套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重大横向项目)等。 现任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内燃机学会理事长、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农机学会常务理事、能源与动力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科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内燃机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兵工学会高级会员、发动机专业委员会委员。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

    郝志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天津大学博士,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博士后(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资助),德国汉诺威大学访问教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天津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与发动机NVH和CAE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7年最早在国内开设了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生课程,1996年在国内最早开创了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及热力发动机噪声控制研究博士生培养方向,已培养研究生70多人,多年一致致力于打造我国发动机自主开发品牌(ANVL)。作为课题负责人已先后完成了数十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10多项,有七项研究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作为负责人完成的科研项目“内燃机气缸压力无孔测量”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动力机械装置振动主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先后获得天津市发明金奖、国际发明展银奖以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动力轴系扭振实验台”获得天津孝灶市优秀发明奖和全国发明展金奖以及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内燃机声振信号测量及其对工作过程识别的研究”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003),“阶梯轴系扭振弹性波主动控制的研究”和“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危害及其控制的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热机结构动力学与热力学的耦合性能影响研究”,“柴油机等强度轻型化设计开发”,“汽车低噪声轻量化设计研究”以及“镁质车体前端NVH性能设计与开发”等一些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EI、SCI检索70多篇。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参加完成的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个人曾荣获光华科技奖、容闳科技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天津青年科技奖、通用汽车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奖、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和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研究方向:汽车与发动机振动噪声控制、汽车与发动机轻量化设计、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发动机整机设计开发、汽车与发动机进排气设计、发动机橡胶液压悬置设计等;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消息来源:浙江大学汽车与发动机振动噪声实验室网站)。

    周晓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从事车辆工程、振冲噪控制与信号处理、机械设计与制造、无损检测、自动化及计算机辅助测试与控制、机电一体化、机器视觉及可视化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承担或完成了与此相关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应用项目。其间取得了包括基本理论与方法,新技术与软、硬件应用在内的较为的成果;据国际联机查新检索鉴定认为部分成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所开发的一些具有先进水平或填补空白的应用,已服务于国防、航空、汽车等工业领域。中国无损检测学会理事。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省无损检测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方向:制造自动化与光机电一体化、检测、信息处理与质量保证、车辆检测、试验与控制、车辆制造过程自动化、车辆虚拟仪器、虚拟测试与仿真。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造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消息来源:浙江大学机能学院网站)

    宋小文,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车辆工程专业)。1989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系计算几何与图形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留校任教于浙江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1.11~2003.2 美国 Brigham Yang University 计算机系,高级访问学者。主讲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图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双语)”、“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承担和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市级项目、企业横向合作项目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EI收录论文1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曾荣获浙江大学奖教金、工会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担任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2010-201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全国模具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与模具分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工作研究领域——设计理论与方法: --产品建模及设计规划; --创新设计理论; --基于模拟的分析及优化设计技术; --图形图像信息处理与分析。 车辆工程: --车身数字化设计与空气动力学分析优化; --底盘数字化设计与性能分析优化。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模具现代设计方法; --模具性能仿真及分析优化。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

    胡树根,男,教授,毕业与浙江大学。先后从事与制造业信息化项目、模具设计制造技术、逆向工程技术、计算机辅助测控技术、基于数值模拟的成型工艺参数智能设计、计算机辅助排样优化、计算机辅助模具报价分析、汽车零部件设计、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车轮随即侧滑仿真分析及悬架参数优化、EPS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汽车转向技术。车辆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数字化设计与分析、汽车模具设计分析与制造、汽车现代制造技术。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

    许沧粟,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内容:柴油机喷雾雾化、激光点火机理研究、汽车电子等。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212室,现带的研究生有周旋、胡洋洋、王洪涛、刘阳训、钟安昊。

    熊树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注册机动车鉴定评估师,国家级能源与动力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1994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1997年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的车用及多元化利用。现为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国沼气学会会员,国家基金委评审专家、浙江省及杭州市政府采购评标专家,杭州市汽车仲裁院仲裁员,江西省涡旋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曾到阿根廷、墨西哥进行短期合作研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国防军工项目以及企业的重大研究开发项目,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氢燃料发动机、CNG、LPG、沼气、煤气等气体燃料发动机及汽车、柴油车的颗粒捕集再生装置、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涡旋机械、新型发动机等,还开发了机动车检测测试。在国家一级刊物或国际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十多篇,申请专利近40项,其中发明专利三十多项,获省部级和教育厅科技进步奖各一项。先后担任《汽车构造》、《汽车专业英语》、《汽车电子应用》、《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性能与评价》等课程的主讲教师,指导《汽车认知实习》和《汽车驾驶实习》,是劳动部“二手车鉴定估价师”、“汽车碰撞估损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培训讲师,现为《内燃机学报》特邀编委,国际氢能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兵工学报》评委,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获浙江省高校第五届教学大赛优秀奖,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学院第三届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2008年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010年能源系教学竞赛二等奖,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曾任台州市科技局局长助理,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现挂职浙江省龙泉市,任龙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研究领域: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消息来源:浙江大学个人主页)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

    朱绍鹏,女,副教授,2003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控制系,2006年3月在日本千叶大学电子机械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0年3月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设计与管理专业获工程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入选浙江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研究方向: 1.新能源汽车动力匹配及控制。 2.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创新。 3.车辆动力学分析及控制。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模型驱动开发与控制设计》、《论》、 《现代电动汽车技术》 奖励荣誉:1.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3。2. 浙江大学2011-2012学年优秀班主任,2012。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

    李道飞,男,副教授。1999年9月-2003年7月:于 吉林工业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 攻读 车辆工程专业 本科学位;2003年9月-2008年6月:于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攻读 车辆工程专业 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6月-2010年7月:助理研究员,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10年7月-2015年12月:助理研究员;2016年1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期间:2011年8月-2011年11月:访问学者,University of Missouri;2014年-2016年:Visiting Schola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chigan;研究方向:1、车辆动力学与控制 2、智能车辆、自主/半自主驾驶 3、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 - 气动-内燃混合动力 - 电动车辆。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

    邢程 浙江大学

    姓名: 华 晨

    职称职务: 教授、博导,副院长

    联系电话: 88206374,87952285

    电子邮箱: Huachen1212@zju.edu.cn

    个人主页:

    个人简介: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63年2月出生。

    1979年9月至1983年蔽手者6月,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

    1983年9月至1986年6月,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硕士。

    1986年6月至1988年8月,浙江大学建筑系助教、讲师。

    1988年8月至1994年1月,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研究员。

    1994年1月至今,

    浙江大学建筑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所长、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助理、法国总统项目“50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高级访问学者、中组部、团中央“2002博士服务团”成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市长助理、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研究与规划项目:

    富春江镇镇区总体规划, 1998、2004

    桐庐县横村镇工业区规划,1998

    湖州水城环境改造与更新研究,1999

    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规划对策研究,2000

    湖州市米行街区扩初设计,2000

    江山市虎山花园规划设计,2000

    丽水市江滨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0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规划,2001

    宁波市科技园区中心区规划,2001

    杭州科研孵化区规划,2001

    嘉善东方名嘉居住区规划,2001

    湖州市衣裳街规划设计,2001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东区后勤配套,2001

    杭州住宅郊区化现象研究, 2001

    江山市廿八都镇区规划,2001

    桐庐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2

    余姚会议展览中心,2002

    杭州下沙高科技园区规划,2002

    宁波江东科技园区孵化楼, 2002

    安吉县生态广场东侧地块城市设计, 2002

    安吉县山头村地区改建规划, 2002

    杭州市转塘镇概念规划, 2002

    杭州市规划、建筑与人文精神研究, 2002

    永康市荆山夏地区规划设计, 2002

    银川市兴庆区概念规划, 2003

    杭州城市建成区研究, 2004

    南京工程学院校园规划,2004

    上饶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 2004

    杭州下沙城市建设发展研究, 2005

    宝鸡市职业技术学院总体规划及建筑扩初设计, 2005

    宁海县城市交叉口地区规划设计,2005

    山东省莱芜市羊里镇总体规划,2006

    德清绿化景观规划设计,2006

    南昌社区规划研究,2006

    浙江省利用山地丘陵进行城镇建设的技术和经济评价体系,2006

    论文或著作:

    城市货运机动车调查的准备和组织, 《城市规划汇刊》, 1987年11月

    常州市货运机动车调查数据的编码及处理方法, 《城市规划汇刊》, 1988年1月

    规划中的相悖现象, 《跨世纪城市规划师的思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年3月

    Planning Behavior and Marketing Impacts, SSRP,the University of Ghent, Belgium, 1991年12月

    Making Planning Products Accepted, SSRP,the University of Ghent, Belgium, 1992年12月

    Impacts of Social Reforms on Urbanization and Planning in China, OSPA-rapport nr.33,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Netherlands., 1993年5月

    以可接受性为宏薯基础的规划理性, 《薯敬城市规划汇刊》, 1995年7月

    兰斯塔德的城市发展和规划, 《城市规划汇刊》, 1996年12月

    江南水域环境的更新与重构, 《浙江建筑》, 1997年3月

    增强规划成果的可接受性, 《城市规划》, 1998年7月

    一个山水城镇的构筑, 《浙江建筑》, 1999年2月

    城市的发现和体现, 《规划师》, 1999年7月

    转乘中心与法国城市复兴的新举措, 《城市规划》, 1999年11月

    Understanding Parisians,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 2000年4月

    浙江高教科研城规划设计回顾, 《浙江建筑》, 2001年2月

    Creating Identity in City Community, 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 (WPSC), 2001年7月

    Building New Image of Campus, 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 (WPSC), 2001年7月

    城市中创建社区特性的研究, 《华中建筑》, 2001年8月

    江南城市重建社区特性的研究, 《建筑学报》, 2001年9月

    社区宽带网络对城市社区影响预测, 《规划师》, 2001年11月

    城市竞争——影响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双刃剑, 《城市规划》, 2002年1月

    杭州市住宅郊区化现象初步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 2002年3月

    创建21世纪家园式大学城, 《新建筑》, 2002年4月

    令人困惑而具魅力的规划学科, 《城市规划》, 2002年7月

    杭州老城区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城市问题》, 2002年7月

    杭州城郊住宅消费状况探讨, 《规划师》, 2002年12月

    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郊地区建设模式探讨,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3年1月

    环境艺术学科发展方向与课程的科学设置, 《装饰》, 2003年1月

    公共设施分布公平性问题初探, 《规划师》, 2003年9月

    杭州市边缘区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矛盾, 《规划师》, 2003年12月

    塞上江南在哪里?,《城市规划》, 2004年3月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CBD的功能定位, 《特区经济》, 2004年9月

    “开发区清理整顿”背后的土地资源失控问题, 《特区经济》, 2004年9月

    从经济成长的视角探析小城镇的发展建设, 《特区经济》, 2004年10月

    超常规发展中杭州城市建成区界定方法探讨, 《特区经济》, 2004年11月

    大规模拆迁改造的反思及城市更新开发新策略, 《特区经济》, 2004年11月

    西部回族集聚区经济及乡镇发展探析, 《规划师》, 2004年12月

    杭州西溪湿地的环境状况与生态保护对策研究,《华中建筑》,2004年12月

    区域空间演进的宏观、微观产业视角,《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1月

    杭州中央商务区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问题研究,《华中建筑》,2005年2月

    结合实际, 重点研究小城镇规划中的几个问题,《特区经济》,2005年2月

    城市加油站合理规划布局探讨,《城市公共事业》,2005年2月

    对大规模拆迁改造的反思,《规划师》,2005年3月

    从性别角度探析规划决策的民主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规划设计,《建筑学报》,2005年3月

    从女性主义角度探寻城市规划理论的新发展,《城市规划》,2005年4月

    迈向复合型、多元化的城市高教综合社区,《华中建筑》,2005年6月

    城郊大盘景观私有化问题的反思与研究,《中国园林》,2005年6月

    城市规划中四类利益主体剖析,《城市规划》,2005年11月

    从“孤岛”走向城市 ——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规划探索,《规划师》,2006年2月

    社会兼职:

    杭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1999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1999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2000

    浙江省建设厅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2001

    浙江省台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01

    湖州市吴兴区首席常年规划顾问,2004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005

    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2006

    获奖:

    第一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二等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1987

    同济大学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同济大学,1988

    常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常州市人民政府,1988

    全国城乡建设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三等奖,建设部,1989

    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省科委、省人事厅、省科协,1997

    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论文奖,省土木建筑学会,1997

    浙江大学优秀青年教师,1998

    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省科委、省人事厅、省科协,1999

    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教委,1999

    “总统项目”荣誉奖,法国文化部,1999

    陈从周建筑教育奖,陈从周建筑教育基金会,2000

    浙江大学先进工作者,2002

    浙江大学土木建筑教育基金会“十佳教工”,2002、2003

    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教育部,2005

    教学工作:

    1986年以来,主讲《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规划评论》、《现代建筑评论》、《城乡规划》、《城市交通评价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43名。

    龚晓南博导岩土工程 建工学院

    毛根海水工结构 建工学院

    王柏生硕士导师 建工学院

    张土乔博导市政工程 基建部

    谢康和博导岩土工程 建工学院

    高博青结构工程 建工学院

    陈云敏博导岩土工程 建工学院

    毛义华建筑施工与管理 建工学院

    罗尧治博导结构工程 建工学院

    雷乐成博导环境工程 环资学院

    蔡袁强博导土木工程 出版社

    叶贵如动态测试 建工学院

    俞亚南博导市政结构 建工学院

    钱晓倩硕士导师建筑材料 建工学院

    董石麟博导,院士(工)1997 建工学院

    猜你喜欢